武漢吉家逆市擴招:「新吉家」開出千人招聘大單

2020-06-21     支點財經

原標題:武漢吉家逆市擴招:「新吉家」開出千人招聘大單

求職高峰期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一些企業被迫暫停營業、裁員減薪。然而,深耕武漢、以直營為主的房地產綜合服務品牌「吉家」,近期卻選擇「逆勢招聘」——短期招聘200人,未來還將招聘800個崗位,薪資待遇均不縮水。

實際上,因管理問題、領導層變動、新冠肺炎疫情等諸多因素疊加,今年一季度吉家遭遇陣痛。直到4月下旬,當代集團旗下當代弘明接手吉家,蛻變後的「新吉家」逐步結清供應商款項及員工薪酬,剔除不良資產,逐步走上正軌。

「接手吉家,主要出自社會責任考量。作為湖北企業,我們要響應國家穩就業、保民生的號召,讓優質企業得以存續,持續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為地方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作貢獻。」當代弘明總經理、吉家明瑞董事長丁中淇對支點財經記者說。

「疫情」衝擊之下,一度步履蹣跚

談吉家具體情況之前,我們先了解下房地產綜合服務是個怎樣的行業、經歷過哪些發展階段,以及行業在疫情之前的狀況。

近年來,房地產業正處於由「上半場」向「下半場」過渡的關鍵時期,即以「追求開發」為代表的房地產發展模式,與以「存量運管」為標誌的房地產發展模式,兩者的過渡已拉開序幕。

這一過程中,以經紀業務為核心,涉足租賃、資訊、金融服務的房地產綜合服務行業,蘊含著巨大發展潛能。

「以二手房經紀業務為例,國內一線城市的二手房交易已占當地樓市成交量的7成以上。武漢二手房交易則從5年前的1/5增至1/3,預計5年內會達到50%以上。」湖北房地產經濟學會專家委員李國政對支點財經記者說。

不僅如此,開發商的新房銷售也越來越依賴經紀公司。李國政表示,大量房地產綜合服務公司的營收構成中,新房業務已占50%以上。

「另外,房地產綜合服務行業還解決了人的安居問題,是城市競爭力的體現,直接影響外來群體對一個地區的評價。」李國政表示,尤其對武漢這類外來人口多的城市而言,該行業有著巨大發展潛力。

2010年,吉家在武漢創立。彼時,國內已有鏈家、中原地產等頗具知名度的全國性房地產綜合服務公司。

作為「後起之秀」,吉家數年間便成長為武漢房地產綜合服務行業頭部品牌,多次獲得「武漢市誠信房地產經紀機構」「最具價值經紀公司」 等榮譽。

「很多人認為全國連鎖一線品牌會衝垮區域性公司,其實這些品牌不可能占領全部市場,『大而強』和『小而美』的公司都有生存空間,這也是吉家能持續生長壯大的根基。」李國政說。

然而,商海莫測,有惡浪亦有暗礁。

從2018年到去年底,因戰略管理問題及領導層變動等諸多因素疊加,吉家的發展遇到了阻礙。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則讓吉家遭受了更大衝擊。

「春季本來是一年之中的旺季,但因疫情暴發、防疫管控等因素影響,門店業務根本無法開展。」在吉家工作5年的光谷中心大區總監宋海燕對支點財經記者說。

對任何一家房地產綜合服務公司而言,這幾乎都是「滅頂之災」。收入停止,成本卻並沒有停止。租金依然要交,人員基本工資要發,資金鍊壓力巨大。

據了解,吉家各家門店因地段、面積等不同,租金也不盡相同。以吉家金地格林萊茵店為例,面積約100平方米,每月租金就得2.5萬元,這是硬性開支。

而且,在疫情期間,作為業務聚焦於武漢、規模中等的綜合性房地產服務企業,吉家所面臨的衝擊比任一家同行都要大。

「對於那些在疫情嚴重區域布局較多的中小型企業來說,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中國房地產業協會首席研究員李戰軍對支點財經記者說。

疫情之前,吉家在漢擁有約200家終端門店,一兩千名員工。到4月8日武漢正式「解封」、門店運營陸續恢復之時,公司門店數已不足百家,員工也大量流失,相當一部分員工薪酬、供應商帳款都無法及時支付。

「硬核」之舉:損失再大也要保障員工利益

4月下旬,當代集團旗下當代弘明接手吉家。背後的原因,丁中淇認為更多的是「社會責任考量多於商業因素」。

「不同於一些『高大上』的行業,房地產綜合服務業能帶動大量一般勞動力就業。對當代弘明而言,接手吉家是響應國家穩就業、保民生號召,體現企業社會責任的舉措。」丁中淇說。

當代弘明接手後,吉家便開啟了「自救」模式。

舉措之一,是緩解資金鍊的壓力。

在過去,吉家的籌資能力自是比不過行業一線品牌。但納入當代體系後,「背靠大樹好乘涼」,現金流得到了更大保障。

與此同時,在各地政府政策支持下,也出現了一些融資機會。據了解,吉家如今也在爭取政府相關支持,並與金融投資機構溝通解決融資需求。

舉措之二,是清理不良資產,精簡冗餘部門。

譬如「砍掉」經營不善的門店,房屋合同期到期後不再續簽。但對於經營良好或成長性強的門店,則全力保證運營。

「吉家大部分員工工作態度積極,願意與公司共進退,但有些部門確實存在人浮於事、人員冗餘的現象,我們在精簡人員同時也加強了管理。」丁中淇說。

舉措之三,是維護好員工利益。

員工是企業存續的源頭,也是企業能否脫離困境的關鍵。

據了解,未來幾個月吉家仍將繼續分批次補齊員工的拖欠工資、提成及其他應發款項。在當代弘明進入後離職的員工,也將享受這一政策。

「在我看來,疫情期間公司損失巨大,工資扣發、少發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最終,管理層決定一分不少補齊工資,一線員工心裡都特別感動。」吉家金地格林萊茵店店長李爽對支點財經記者說。

舉措之四,是爭取部分應付款項的延期或減免。

目前,湖北針對復工復產出台的相關政策,包括延期繳納稅款、緩繳社會保險費、減輕企業用電用氣負擔、延期償還信貸、鼓勵業主為租戶減免租金等等。

吉家最核心的應付款項,是向業主支付的租金。與業主溝通降租,也成為吉家自救的主要途徑之一。

「從5月初開始,公司團隊就開始與業主商量減免租金事宜,目前大約有1/3的業主為我們減免了部分租金。」吉家執行總經理呂雪飛對支點財經記者說。

實際上,業主的舉措,不僅是對一家企業的支持,更體現了對武漢這座城市的支持與信心。

看未來:有望持續做大

對一家企業而言,光是自救,自然是不夠的,還需持續做大。

為此,吉家在近期作出了「逆勢招聘」的舉措——短期招聘200人,未來還將招聘800個崗位,薪資待遇均不縮水,將流失的人才補回來。

上半年,國內人才流動整體放緩,吉家如何有效搶人?實際上,無論從行業賽道還是企業發展來看,蛻變後的吉家都具備人才吸引力。

需求會遲到,但不會缺席。隨著街上的車流增大、行人增多,武漢這座城市在慢慢復甦,被疫情壓抑的購房需求也在逐漸釋放。

「目前房地產綜合服務業已開始逐步復甦,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中國房地產業協會首席研究員李戰軍對支點財經記者說。

吉家光谷中心大區總監宋海燕表示,若按單店業績來看,目前光谷區域銷售額水平已達到了去年同期水平。

如今的房地產綜合服務業競爭日趨白熱化,但從企業發展角度來看,吉家也有諸多亮點。

「長遠來看,吉家能與當代地產開發體系形成互補,如承接集團內部的新房、二手房經紀業務等。我們既可以做好內部供給,又能對外輸出服務。」呂雪飛說。

「開發+綜合服務」這一組合,也符合房地產發展趨勢。支點財經記者發現,萬科、融創在房地產綜合服務領域均有投資。

另一個亮點,則在於人才。

專業、靠譜、經驗豐富的房地產經紀人,是行業內無比稀缺的資源。疫情期間,全行業的人員都在流失,但吉家仍有一定優勢。

呂雪飛介紹,在有成熟培訓體系、老員工傳幫帶的情況下,最少要6-7個月才能培養出一個成熟的房地產經紀人,「吉家深耕武漢十年,擁有成熟的培訓體系,在經紀人保有量方面優勢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期間,吉家依然有一大批熱愛武漢、熱愛公司的老員工一路追隨至今,對公司不離不棄,這些人都是吉家最寶貴的資源。

「每個公司都有每個公司的優點,也有每個公司的問題,不能『用自家的垃圾場比別人的客廳』。不能說公司發展好的時候我在,不好的時候我就走了。在我看來,忠誠是職場的基本素養。」宋海燕說。

企業管理方面,吉家也具備一定優勢。

據了解,當代弘明對高管團隊進行了全面「換血」,目前董事長、總經理等多位高管均來自於當代體系,比之前的高管層更加年輕化。

「目前高管年齡都在30-35歲之間,來自不同領域,不受傳統局限,更有進取心和創業氛圍,在管理方面也更加敢於突破。」呂雪飛說。

譬如,在當代弘明進入後,就開始加強中後台對前台的支撐,不僅實現了信息化改造、完善了晉升通道和培訓學習體系,還要求中後台人員定期聯絡走訪門店,了解和解決一線人員實際需求。

「以我們門店為例,之前電費報銷至少要找3個人簽字,且要一個月才能走完流程。現在這方面都有專人對接,只要資料完備,一周就能搞定。」李爽說。

按照過去規定,吉家單店衛生紙、拖把、掃帚、鞋套等消耗品預算僅為100元/月。幾乎每個月,李爽都得倒貼一部分費用。

「現在消耗品都是按需、按量供給,更加靈活。而且經常會有後台找我們問物料夠不夠、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會密切關注我們的需求。」李爽說。

另外,丁中淇表示,近期吉家仍處於「練內功」的階段,等內部一切都理順後,必要的擴張依然會繼續。

「一切困難都是會過去的,等時機成熟時,我們會進行門店升級以及規模化擴張,做大做強多元化業務體系。我相信,吉家在當代體系下會更有效地服務於城市發展和人才安居,會迎來更大發展空間。」丁中淇說。

記者丨蔣李 實習生 丨楊慕茜

編輯丨何輝 吳玲

【小編推薦】 大事件!「湖北代表」躋身創業板上市委候選人

【小編推薦】 湖北境內上市公司高管收入大揭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F2x13IBiuFnsJQVb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