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經典】體會宋詞中傳統文化的魅力

2020-04-09     人民出版社

文化自信從哪裡來?首先來自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深厚文化家底。別的不說,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等,中國文藝星河燦爛,創造力之強大、成就之輝煌,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獨領風騷。


今天,讓我們走進宋詞。


作品簡介


詞是一種音樂文學,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係。詞所配合的音樂是所謂燕樂,又叫宴樂,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來由西域胡樂與民間裡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種新型音樂,主要用於娛樂和宴會的演奏,隋代已開始流行。


進入宋代,詞的創作逐步蔚為大觀,產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詞人,名篇佳作層出不窮,並出現了各種風格、流派。詞的起源雖早,但詞的發展高峰則是在宋代,因此後人便把詞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與唐代詩歌並列,而有了所謂「唐詩、宋詞」的說法。

《全宋詞》共收錄流傳到今天的詞作1330多家將近兩萬首,從這一數字可以推想當時創作的盛況。

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根據文體特徵,又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一首詞,有的只有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為兩段,稱雙調;有的分成了三段或四段,則稱三迭或四迭。


詞又有詞牌,如《虞美人》《西江月》《念奴嬌》等,有的是沿用古代樂府詩題,有的是取詞作中的幾個字,有的是根據某一歷史典故,還有的則是名家自取而成。

宋代詞人創作風格各異,主要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兩大流派。豪放派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宏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主要代表人物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主要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


經典語錄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遊《卜運算元·詠梅》)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學習經典》】


【學習經典】體會宋詞中傳統文化的魅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9QFYHEBiuFnsJQVkT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