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裁員34歲以上員工,化解中年危機用這三招,人生越走越順

2019-08-23     秋葉書友會

35歲是個尷尬的分水嶺,特別是在職場上,35歲的人是一群「不上不下」的人,他們正在面臨職場"寒冬"。

華為開除34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甲骨文也在中國區大量裁員,在知名求職節目《非你莫屬》中,一位老闆更是直言:「在面試中超過35歲的基本不要!」

裁員潮成為了各個職場行業的熱詞,35歲也成了職場上最讓人焦慮的年齡,中年危機全面爆發。

網友們也紛紛吐槽:

「前段時間也經歷了裁員,失業後沒時間難過就又投入了新一輪的找工作面試中,寫了漂亮的工作經歷,可是在經過第一輪面試之後,面試官卻說我的技術水平還不如工作了三五年的工程師……」

以上這些這種現象並不少見,在職場上被稱為「35歲定律」。

1、逃不掉的「35歲定律」

你的工作,在社會上可以被有大量具有同等能力的人替代,以前可能還會有人為你的工作年限買單。可是現代社會,公司只要發現你並沒有太多價值,技能也不突出,就會立馬把你淘汰,換成性價比更高的年輕人,這就是35歲定律。

也正是因為這個定律的存在,讓一些剛過30歲的90後也提前進入了中年危機。

可是總會有人打破定律,在30而立的年紀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一步步成就自己。

「有能力的人,從來不懼怕中年危機。」

同樣是30歲,卻存在兩種不同的狀態,不得不讓我們重新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是35歲的中年人不行了,還是35歲的你不行了?」

想要找到問題的答案,那請先想想我們為什麼會陷入35歲的瓶頸。

2、35歲的職場瓶頸,來源自己

中年危機,究其原因不過是部分職場中年人面對現狀卻無力改變罷了。

(1)害怕嘗試

年輕的時候,我們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和幻想,總覺得人生有無數種可能,敢大膽嘗試。

可是人到了中年,面對各種生活的壓力,你很清楚,自己對人生的選擇權越來越少,有種學什麼都晚了的無力感。

你害怕改變也不敢輕易嘗試,經濟和家庭的壓力會把你死死地按在原地。

你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多少,如果離開這家公司你能做什麼,你的價值是什麼?

所以人生除了後悔就只剩下焦慮,看不到未來。

(2)工作內容重複並低價值

聽過一位HR朋友說過一句扎心的話:「那些說自己有十年工作經驗的人,不過是一個經驗用十年不斷重複罷了。」

每天日復一日的工作,看似忙忙碌碌但價值卻極低,工作內容一成不變,生活一眼看到頭,這是那些無力改變現狀的職場中年人最直觀的感受。

即便是這樣,還是拒絕成長並安慰自己,其實這樣也挺好的,畢竟穩定。

(3)不具備隨時應變的能力

中年人總是把工作經驗當做救命稻草,可有時候工作經驗也正是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

聰明的人,在大風刮來之前就提前下注了風口,未雨綢繆,及時求變,同時提升自我技能,把危機變成轉機,找到職場的「第二春」。

而那些只想著安逸生活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人,只有是等敵人打到家門口了,才幡然醒悟,但已為時已晚。

如果現在的你正處於中年危機,請記住:「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希望你不要用年齡和其他東西來束縛自己。年齡從來不是界限,除非你自己拿來為難自己。」

3、中年危機「自救」的正確姿勢

跳台滑雪運動員葛西紀明本該在30歲就退役的年齡,年過40了卻還活躍在運動賽場上,體育事業的中年危機絲毫沒有影響他,反而讓他越戰越勇,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在他的《不疲憊的精力管理術》中講到:想要克服中年危機,你首先要跨過的就是「精力」這一關。

(1)身體上:打造不疲憊身體

中年人的部分焦慮來自於身體機能的下降,時常力不從心,身心俱疲,也是從這時候發現自己老了。

葛西紀明也從兩個方面指出了如何打造不疲憊身體,讓自己的精力更加旺盛。

首先從姿勢上:良好的身體姿勢等於良好的精神姿勢。無論是行走還是坐下,只要調整姿勢,養成挺直脊背的習慣,就不容易感到疲憊。

從運動上:跑步治百病。那些經常把「好累啊」掛在嘴變的人,大部分都沒有跑步的習慣,對中年人來說,跑步是很有必要的。

跑步不僅強身健體還能磨鍊意志。如果你總是喃喃自語:「誒,我就這樣了……」那麼你要開始跑步,擺脫惡性循環。

(2)精神上:意象訓練,強化意志

葛西紀明的「意象訓練法」指的是想像自己理想中的樣子,不斷體驗成功的感覺,讓大腦建立「我沒問題,我辦得到」的自信,從而強化自己的意志,消除不安情緒。

意象訓練法的步驟:

調整環境,從日常生活影像開始在腦海勾勒真實場景;

設定自己想要實現的目標,比如「想成為的自己」;

按照時間順序詳細描述為達到目標應採取的行動和思考;

務必以正面情感和結果結尾。

(3)思維上:消除焦慮 ,正向思考

我們除了保持身體上的年輕之外,精神上的滿足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讓自己從思維上徹底改變。

為了消除我們的中年焦慮感,葛西紀明提出了「三角形法則」,學會正向思考,直面困境。

首先我們們每天要保持常微笑的狀態,笑口常開,好運常來。

其次我們要做到用積極語言消除負面思考,比如生活中常遇到:

「我不行了」替換成「沒問題,我一定行」;

「反正我這種人」替換成「我總有辦法試試看」,

「累死了,我不幹了」替換成「今天我努力過了。」

中年人最不能有的就是消極的心態,遇事不抱怨,用正向思考讓自己每天保持樂觀的心態和狀態,你會發現中年危機也並非那麼可怕,敢去想敢去做去堅持,人生還有無數種可能。

4、寫在最後

我們每個人都逃避不了「中年」,但至少可以提前預防「危機」,在35歲真的到來的時候,你可以坦然的和他說一句:「嗨,你來啦。」然後依舊努力生活,讓自己的35歲有點不一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9MgzWwBJleJMoPM3fR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