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消費券該如何發

2022-06-22     人大重陽

原標題:對話:消費券該如何發

漫畫:顏慶雄

主持人:趙 鑫

嘉 賓:李戎(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

李長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博導)

韓文龍(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主任、教授)

從端午假期到「6·18」電商促銷,越來越多省份加入投放消費券行列。據統計,今年前4個月,已經有20個省份先後發放總額超過30億元消費券。從實際效果看,發放消費券,能夠在特定時間內快速轉化為現實購買力,拉動經濟效果明顯。但從長遠看,消費券效果面臨後勁不足等問題。消費券該怎樣發,才能最大程度釋放消費潛力?本期思與辨就該問題展開討論。

消費券具有激發消費需求和社會救濟的雙重效應

主持人:消費券多出自地方財政,應該如何發放,才能保證把錢花在「刀刃」上?

李戎:消費券通過給予消費者一次性額外收入來刺激消費,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滿額減」的形式發放,也就是消費達到一定的金額才能夠使用,嚴格意義上講,稱之為打折券或滿減券更為貼切。另一類是不限制消費金額,能夠直接使用的消費券。表面上看,第一類滿減券由於必須滿足一定的消費額,似乎能夠拉動更大的消費,但實際上也設定了消費門檻,可能排除低收入人群的使用。從經濟學角度來說,低收入人群擁有更高的邊際消費傾向,額外的收入會刺激這部分人提高消費。但滿減券的補貼實際上落入了中高收入人群之中,這一部分人群的邊際消費傾向較低,額外收入起到的刺激作用有限。因此,消費券應該取消門檻限制,使其真正地惠之於低收入人群。

李長安:消費券具有定向性、可調控性、短期效果顯著等多種優點,已經成為我國地方政府常用的一種刺激消費手段。但鑒於我國尚無全國層面發放消費券的計劃,因而消費券的發放都是由各地政府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操作。對於一些財力較為薄弱的地方來說,發放消費券有可能成為加重地方財政負擔的一個原因。因此,地方政府要量力而行,可以針對當地消費拉動係數大的商品和服務發放一定數量的消費券,精準發力,最大限度地撬動地方經濟。

韓文龍:消費券具有激發消費需求和社會救濟的雙重效應,因此消費券的發放要充分考慮行業特徵、人群結構、發放方式和數額等問題。對於以促進消費需求為主要目的的消費券,要精準設計和充分發揮消費券的「拉動效應」,例如家電下鄉、新能源汽車、旅遊、教育培訓類消費券,要對準目標群體,通過「免費」「降費」「補貼」等方式,拉動社會消費需求的增長。對於社會救濟為主要目的的消費券,則要瞄準低收入群體,通過精準投放和定向轉移支付等來幫助困難群眾,兜底民生。實施消費券政策要切忌「撒胡椒麵」式的操作,這樣效果不會很大,要從時間、範圍、精準度、產業支持和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綜合考慮。

消費券應該更多地投放於服務業

主持人:有觀點認為消費券只是一種「短期刺激」,無法長期拉動消費,您如何看?

李戎:消費券的確更多地起到了「短期刺激」的作用,這是由消費券的作用機理決定的。消費券的金額小,對消費者永久收入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我們不應該奢望消費券具有長期拉動消費的作用。對於非耐用品,特別是服務的消費來說,消費券的拉動作用是真實的,短期消費的提高並不會抑制未來一段時間的消費。因此,消費券應該更多地投放於服務業,投放於非耐用品消費,才能夠產生刺激作用。

韓文龍:消費券既有短期刺激效應,也可能具有長期拉動消費的效應,關鍵在於消費券政策設計時的出發點和經濟目標。一些公益性、紅利性、轉移支付性的消費券一般具有短期刺激效應,一些激勵性和補貼性的消費券則具有一定的長期拉動效應,例如支持教育、醫療和旅遊等服務性消費的補貼政策,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綠色發展的激勵政策等,持續時間相對較長,具有拉動消費的長期效應。

李長安:從實踐效果來看,消費券的確是一種「短期刺激」政策,而且短期效果顯著。之所以如此,主要還是考慮到財政負擔。如果長期大規模地使用以政府為主體發放消費券的方式,不僅會擴大財政赤字,還有可能引發通貨膨脹,而隨著預期的形成,此類消費券刺激消費的功能也將逐漸喪失。當然,這並不排除某些商品服務領域如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等可以採取補貼的方式,以達到鼓勵消費的目的。

從長遠看,還是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主持人:促消費是一個綜合命題,許多省市投放消費券後,下一步應當怎麼做?

李戎:從中長期來看,促進消費應該著眼於兩個方面。首先是降低不確定性,新冠疫情的持續和經濟增長的壓力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的加劇帶來的一個顯著後果是,預防性動機的提高,表現為消費的下降和投資的減少。各級政府應該努力降低不確定性,明確政策,穩定預期。第二是提高收入,收入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消費者的預算約束。消費意願能否最終轉化為購買力,還是要看消費者的錢包鼓不鼓。從長期來看,建設統一大市場、降低直接稅、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和改革,都有助於經濟的提升和收入的增加。同時,結合我國國情,也應加強金融監管,既要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也要防止層出不窮的金融詐騙,在創造一個穩定的金融體系的同時,也要打造一個有利消費的信用社會。

韓文龍:為了維持長期的政策效果,需要地方政府制定與消費相關的其他配套政策,例如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就業政策等,與之形成良好的政策協同。

李長安:從長遠看,還是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實現消費穩定長期增長,消費質量穩步提升。影響消費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收入,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了,擴大消費、消費升級才有可能發生。而要提高收入,關鍵還在於堅持新發展理念,發展才是解決一切問題和矛盾的根本。同時,還要加快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步伐,不斷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特別是要進一步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這是保持消費持續增長的根本之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722e674b012fe625c590358a88bb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