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江南春在上海徐家匯的一個寫字樓里等電梯,突然電梯門上的招貼廣告讓他眼前一亮,從而為自己的事業找到了靈感。於是2002年底,第一批液晶電視同時出現在上海50座重要商業樓宇中,第一個月的廣告收入就突破了100萬元。由此,分眾傳媒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時代。
分眾傳媒的這一做法「跨越現有需求」,把目光放在了「非顧客」身上,具體來說,它關注了「拒絕型的非顧客」。江南春曾經對此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總結:分眾是「無聊經濟」——人們在電梯上的無聊使得廣告具有了強迫性,從而使得「拒絕型的非顧客」變成了「顧客」。
其實,江南春並不是偶然地發現了藍海。當年他的朋友陳天橋在網際網路寒冬中開始崛起的事實給了他很大的震動,從中他得到了這樣的感悟:
人生就像趕路,途中看到有一輛很大的巴士,上面有很多人,想必是個不錯的行業,我也沖了上去。憑著年輕力壯,我把不少人擠到了一邊,終於搶到一個靠窗的位子坐下。從此,江湖上有了我的名號,行業中有了我的地位。可陳天橋卻沒有擠上這輛大巴,他繼續往前走,很快發現一輛紫色的敞篷法拉利停在路邊。他拉開車門,一踩油門便絕塵而去。
他開始認識到:「只有發掘別人沒發現的商業模式,才能掙大錢!」
鑒於此,江南春也終於找到了這輛「法拉利」,但是另一個人——聚眾傳媒的虞鋒也幾乎在同時發現了它,於是分眾傳媒面對的挑戰非常嚴峻,因為「很多有力的藍海創意具有巨大價值,本身卻不包含技術上的新發現,也因此無法申請技術專利,不具有排他性,因而容易被模仿」。
就在危急關頭,江南春果斷採取了自然壟斷的方法,而且是爭分奪秒地進行。當它在2005年比聚眾贏得了多一些的商業樓宇,並且搶先一步跑進納斯達克後,幾乎沒有浪費任何時間,馬上轉過頭來收購了這位競爭對手。
這樣一來,競爭的形勢幾乎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因為完成合併後的新分眾商業樓宇聯播網覆蓋中國近75個城市,占96.5%市場份額,這使得競爭者需要跨越的門檻大大地提高了。即使進入,慘烈的競爭也會使得雙方都無利可圖。至此,分眾傳媒占領了真正的藍海。
藍海戰略是將企業推入上升軌道的催化劑, 它能使企業保持獲利增長。同時,它也是決定一家企業發展,或是一家企業會不會被另一家藍海戰略企業取代的關鍵因素。
藍海戰略的意義不僅在於為企業贏得快速的利潤增長,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藍海戰略能幫助客戶打造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忠誠度。
那麼怎樣確保藍海戰略的有效實施呢?不妨參照以下幾點建議:
1.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系統激勵員工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奮鬥」,這是藍海戰略實施成功的起點。
2.建立基於戰略實施的制度流程執行系統,以此來保證藍海戰略的執行。
3.加強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以確保信息暢通無阻,用信息化的手段來保證藍海戰略的實施和成果的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