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被稱為中醫四大苦藥,究竟有哪些「神奇」的妙用?很多人不知

2023-08-11     醫者榮耀

原標題:它們被稱為中醫四大苦藥,究竟有哪些「神奇」的妙用?很多人不知

一般所說的中醫四大苦藥是指苦參、龍膽草、黃連、黃柏,但是可能很多人沒有了解過苦楝皮這味中藥,倘若你要是喝過一次苦楝皮,估計你會終身難忘。相比黃柏來說,苦楝皮的苦楚,可以超越它幾個檔次,因此,中醫最苦的四大苦藥,非苦參、苦楝皮、龍膽草和黃連莫屬。古人曾說,「良藥苦口利於病」,所以,儘管中醫四大苦藥,的確有些「難以下咽」,但是它的功效主治和臨床運用,卻是相當「Nice」的,不信,你看!

一、苦參

對於苦參,現代人們可能最熟悉的是苦參洗劑,專治婦科炎症、呵護私處健康的。其實苦參的這種用途,源自《金匱要略》,用於治療狐惑病,前陰蝕爛、咽干口燥,用苦參煎湯熏洗。對於苦參在這方面的用途,《神農本草經》中並沒有記載,但是《名醫別錄》中卻有了記載,認為苦參「除伏熱」,「止渴」,「治惡瘡」。而這幾點妙用,在現代臨床中十分常用。

對於苦參的藥物功效,自《神農本草經》始,歷代醫家都有發揮,不過明代《本草蒙筌》總結的比較到位,主要可以歸納為幾大類,第一大類是「治腸風下血及熱痢刮痛難當,療溫病狂言致心燥結胸垂死」,點明苦參具有止瀉、散結的作用;第二類是「赤癩眉脫者,驅風油功;黃疸遺尿者,逐水立效」,意在表述苦參的祛風、退黃、逐水、止遺的作用;第三類是「掃遍身痒疹,止卒暴心疼」,表明苦參可以止癢、止痛;第四類是「除癰腫,殺疥蟲;破症瘕,散結氣」,這個作用比較強大,破瘀殺蟲,用途廣泛;第五類是「養肝氣明目止淚,益腎精解渴生津」,講述苦參可治肝、腎臟腑經絡之疾;第六類是「利九竅通便,安五臟定志」,苦參的這個作用很強,但是後世應用較少。從這個角度來看,苦參雖苦,但也不失為一味經典良藥。

縱觀歷代中醫對苦參的認識,在當今已經基本形成共識,苦參具有清熱、燥濕、殺蟲的作用,臨床用途也十分廣泛,尤其是對瘡瘍類疾病(痔漏,疥癩惡瘡,陰瘡濕癢,皮膚瘙癢,燙傷)以及婦科炎症(赤白帶下,滴蟲性陰道炎),療效獨特。而現代藥理研究也發現,苦參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熱,抗炎,免疫抑制,止瀉,抗腫瘤,抗心律失常以及抗心肌缺血,平喘,抗胃潰瘍,抗瘙癢[1];抗菌,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鎮靜催眠,抗病毒,鎮痛,免疫調節,改善記憶功能,保護心臟,平喘,抗生育[2]等藥理作用。

二、苦楝皮

苦楝皮是苦楝或楝的樹皮和根皮,在很早以前,主要被用於驅蟲使用,無論是蛔蟲、蟯蟲、鉤蟲,還是絛蟲、疥蟲、陰道滴蟲,基本上大部分寄生蟲和病原微生物,它都有良好的作用,但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很多人對苦楝皮卻不是很熟悉。當然,這個也不奇怪,畢竟古代本草典籍中對苦楝皮的記載比較少,最初在《名醫別錄》里,記載的是具有「治蛔蟲,利大腸」的作用,後來在《日華子本草》中有了進一步的論述,認為苦楝皮「治游風熱毒,風疹惡瘡疥癩,小兒壯熱,並煎湯浸洗」。

現代來說,對於苦楝皮的臨床應用並不太多,但是它的主要功效基本上鎖定在「清熱,燥濕,殺蟲」三大方面,常用於治療蛔蟲,蟯蟲,風疹,疥癬等疾病。對於苦楝皮,現代藥理也有一些新發現,比如藥理研究表明,苦楝皮具有驅蟲、神經藥理、抗菌和抗病毒[3]等藥理作用。另外,有醫者研究發現,苦楝皮的石油醚部位是其抑制HIV的有效部位[4]。

三、龍膽草

龍膽草是一味歷史悠久的中藥,自《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藥性論》《日華子本草》等著名本草典籍中都有記載,不過對於龍膽草的功效,《本草蒙筌》做了一個詳細總結和歸納,大致將龍膽草的作用分為幾大類;第一類是「止泄痢去腸中小蟲,卻驚癇益肝膽二氣」以及「敵驚癇,殺蟲毒」,點明了龍膽草在殺蟲、止瀉、定驚方面的作用;第二類是「胃中伏熱及時行溫熱能除,下焦濕腫並酒疸黃腫堪退」,重在表述龍膽草在泄熱、除濕、退黃方面的妙用;第三類是「療客忤喑氣,治癰腫口瘡」以及,重在表述龍膽草在祛風、治瘡方面的能力;第四類是「胬肉必加,翳障通用」,重在描繪龍膽草在眼疾方面的重要作用。

對於龍膽草,歷經歷代醫家的廣泛研究和驗證,對於龍膽草的功效主要集中在「瀉肝膽實火,除下焦濕熱」,臨床用途也是十分廣泛。而現代藥理研究對龍膽草也有過研究,藥理研究表明,龍膽草具有保肝,抗腫瘤,抗炎鎮痛,抗病毒等藥理作用[5]。不難看出,一味龍膽草,雖然苦了點,但是藥效卻不錯。

四、黃連

黃連這味中藥,在人們的記憶中,是比較大眾化的,尤其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這樣的歇後語,更是讓人們耳熟能詳。黃連這味中藥的歷史也是十分悠久,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除此之外,《名醫別錄》《日華子本草》等名著中都有關於黃連的藥用記載,結合曆代名醫名著,後世醫家將黃連的主要作用歸納為「瀉火,燥濕,解毒,殺蟲」,臨床應用也極其廣泛。

黃連的作用之妙,不僅僅是歷代本草典籍的記載,現代藥理對黃連的研究也是頗為深入。藥理研究表明,黃連具有抗病原體,抗細菌毒素,解熱,抗腹瀉,降血糖,降血壓,對缺血心肌的保護,抗腦缺血,抗血小板聚集,對胃腸運動的影響,抗胃潰瘍,利膽,抗腫瘤[1];抗心律失常,降血糖,抗炎,抗菌,神經保護,抗纖維化[6]等藥理作用。

縱觀中醫四大苦藥,雖然味道太苦,但是它們的臨床作用卻是十分強大,如果能夠正視它們的正向作用,區區苦味又如何?當然,這些苦藥不僅僅只是可以用於水煎服,如果能在劑型上進行改造,丸散丹膏以及外洗劑型,也可發揮獨特的作用。這四大苦藥,無論是從歷代本草典籍還是現代藥理方面,都發現它們的臨床藥用堪稱「神奇」,也難怪古人說「良藥苦口利於病」的,只可惜很多人卻不知道。

參考文獻

[1]沈映君.中醫藥學高級叢書·中藥藥理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2]馬雪寧,楊素清,張君成,等.苦參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3,25(1):152-156.

[3]張方,郜紅利.苦楝皮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內蒙古中醫藥,2015,34(7):142-143.

[4]劉洪,謝延崢,何金洋.苦楝皮有效部位的體外抑制HIV作用[A].中華中醫藥學會防治愛滋病分會2016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6:255-262.

[5] 潘旭,朱鶴雲,張昌浩,等.龍膽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20,41(2):150-151.

[6]劉曉龍,李春燕,肖先,等.黃連主要活性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新鄉醫學院學報,2023,40(8):784-790.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鑑),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37e37b6b7aeaeba8aa09dce64525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