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本文大概2700字,讀完共需6分鐘
作者廖群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作者孫超系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部副主任、副研究員。本文刊於5月16日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 。
雖市場已廣泛預期新冠疫情的惡化將對4月的經濟運行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的4月數據表明,衝擊的程度高於市場預期,且大大超過已受疫情嚴重影響的3月。
在供給端,4月工業增加值下降2.9%,比3月大幅放緩7.9個百分點,比1季度更差9.4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6.1,比3月放緩7個百分點,比1季度更差8.6個百分點。
在需求端,社會商品零售額更大降11.1%,比3月和1季度分別相差7.6和14.4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當期)也下跌0.82%,比3月和1季度分別相差8.52和10.12個百分點;貨物出口增長1.9%,比3月和1季度分別相差11和11.5個百分點。
可見,4月我國的經濟活動出現了嚴重且全面的倒退。其原因,眾所周知,是新冠疫情的進一步惡化。在經濟重鎮的上海,4月確診人數的急劇上升且居高不下使得抗疫措施大幅收緊,致使經濟活動嚴重收縮;其他地區確診人數也不同程度地上升,加之上海的示範效應,抗疫措施也都明顯加強,導致經濟活動在全國範圍倒退。
可以理解,疫情對消費和服務業衝擊最直接也最大,所以社會零售額和服務業生產指數下滑程度最大。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也從去年相對強勁的增長表現轉為負增長,說明疫情對職工的上班時間也造成了重大影響,但負增長的程度明顯好於消費和服務業,尤其是固定資產投資受到基礎設施投資和製造業投資的支撐下降幅度有限。
俄烏衝突造成的全球性通脹和供應鏈阻塞以及市場信心受挫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倒退;貨物出口從持續了1年多的高增長轉為負增長,反映全球經濟在美國貨幣政策轉向和俄烏衝突的陰影下大幅走弱的事實。
在總體疲弱的數據中也應看到一些積極信息,包括,4月,相對於工業增加值下降2.9%,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4.0%;1-4月,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5.9%和13.2%,說明將來希望之星的高科技產業免疫能力較強,仍保持可喜的增長勢頭。
現在的問題當然是今年的後8個月將會如何。
如以前多次強調,在新冠疫情的威脅沒有解除的情況下,經濟增長的首要決定因素是疫情的演變,對全球經濟是如此,對我國經濟也是同樣。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所以我國經濟增長放緩至改革開放40餘年來的低位2.3%;2021年疫情好轉,於是經濟增長又實現「保八」至8.1%;今年1-2月,疫情復甦前景似乎更加明朗,因而市場對2022年的增長前景普遍樂觀,政府更定出了高於市場預期的5.5%左右的全年增長目標。但3月疫情突然惡化,經濟增長再次明顯放緩,4月疫情的惡化更進一步,於是經濟增長轉而為負(GDP沒有月度統計,但根據上述的經濟數據,4月的GDP增長速度為-3%以下)。
5月,從上半個月的情況來看,特別是在上海,疫情已開始緩解,確診人數已從過萬降至1000 – 2000之間;隨之抗疫措施有所鬆動,尤其是上海市政府已於月中宣布放鬆抗疫措施。但上海的確診人數在1000 – 2000之間已有一段時間,估計5月還很難降到能夠大幅解除抗疫措施的地步,其他地區解除抗疫措施也不會太快。因而預計,5月上海和全國的經濟數據都會好於4月,但程度有限。
至於6月及以後的疫情,目前只能做一個初步的估計或假設。6月,疫情好轉可望加快,隨之上海及其它地區將更大幅度地解除抗疫措施。至於下半年,不確定性更大,比較現實的預期是疫情的好轉速度逐步加快,但也難以期望迅速好轉。
在如此的疫情假設下, 2季度經濟增長應該是低點,下半年經濟增長逐步復甦。
至於復甦的速度,則還取決於宏觀經濟政策的寬鬆力度。在4月數據發表的前一天,人行下調了按揭貸款率和LPR利率20個基本點,說明進一步的政策寬鬆已勢在必然。但寬鬆的力度,要看政府在新的疫情現實下對於3月初所設的今年5.5%左右的增長目標是堅持還是有所調整;如果堅持,則寬鬆的力度就需要很大;如果有所下調,力度可相應地小些。
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同比)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人大重陽
新冠疫情是天災,災情的程度人類控制不了,政府也好市場也好能做的只能是根據災情的程度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因應新冠疫情演變的宏觀經濟措施,也只能和必須是這樣。因而面對3月以來新冠疫情顯著惡化的現實,適度地下調3月初設定的經濟增長目標是能夠理解的且是務實的。當然,下調的幅度不應太大,以保持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長的向上勢頭;下調後的新目標可更有餘地,定在4 – 5% 這樣一個相對寬鬆的區間較宜。
即使有所下調,今後8個月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寬鬆力度都將進一步加大。
貨幣政策方面,降准仍是主要手段之一。鑒於4月降准後我國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仍達8.1%,進一步降準的空間是很大的。估計今後8個月會有全面兩次或以上,定向若干次的降准。另一手段公開市場操作則更加頻繁並具更大力度。至於減息,鑒於美國將持續加息,降低銀行基準利率的操作只會在緊急情況下實施,但LPR市場利率還有微步下行的空間。
財政政策應該更加積極並在這一輪政策寬鬆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前些年依靠貨幣政策較多,現在是財政政策積極有為了。我國的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一直都控制得較好,整體財政穩健度較高,因而在今年的特殊情形下財政赤字突破3%,國債規模進一步上升是應該考慮的。一方面,應進一步減稅降費,特別是對受疫情嚴重影響的中小微企業、個人和新經濟行業的定向減稅降費;另一方面,應切實加快前些年增長落後的基礎設施投資,新、老基建兼顧,實質性地發揮基建投資對於經濟增長的乘數效應。
鑒於此,預計GDP增長在2季度觸底至2%左右;下半年復甦至5%左右;全年4.5%左右。
應該說, 如此的預測面臨著下行風險。主要還是疫情可能比估計的更差,尤其是入冬後疫情反彈,可能再度拖累內需和經濟增長;同時俄烏衝突激化及其後果全球通漲加速和美國加息過快及其後果美國經濟及全球經濟放緩提速,可能進一步削弱外需進而經濟增長。
推薦閱讀
澳前總理:謹防危險而敏感的五條紅線,中美仍有合作空間
羅思義:中國經濟仍在全球領跑
西方常在敏感熱點上歪曲抹黑中國,該如何回應?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金融風險整體收斂、總體可控
//人大重陽
// /
RDCY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向中國人民大學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個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掃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我知道你「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