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咬舌頭...」甭說了今兒個就帶您解饞去

2020-01-03     小眼兒看社會

  北京人愛吃,懂吃,各個節日,各個節氣都有固定要吃的吃食,一年四季,都離不開解饞的吃食,沒事的時候還得找點零嘴兒吃,為的是不讓嘴巴那麼寂寞!

  北平人饞。饞,據字典說是「貪食也」,其實不只是貪食,是貪食各種美味之食。美味當前,固然饞涎欲滴,即使閒來無事,饞蟲亦在咽喉中抓撓,迫切的需要一點什麼以膏饞吻。—梁秋實

  大到滷煮火燒、醬肘子、燒羊肉、炙子烤肉......小到各式各樣的點心,在北京,有的是解饞的吃食。

  雖說現在生活水平好了,肚子裡不缺油水,但最解饞的還要說是肉。

「一咬舌頭...」甭說了今兒個就帶您解饞去

  北京人愛吃肉,哪頓飯桌上一點肉腥都瞅不見,還真有點吃不下去飯。趕緊去趟稻香村買點熟食也不是不行,但咱不是懶的再出趟門了麼。這時候去冰箱裡翻翻有沒有松花蛋,放點上薑末,再倒上點醬油,也挺解饞~

  北京人在解饞這件事上,還有點「天經地義」的感覺,吃飯咬到嘴了,第一反應肯定是缺肉了,而不是琢磨琢磨是不是自己吃太快了。去菜市場或是超市轉轉,買上塊自己愛的肉,回家就得燉起來,見人還得說呢:「您看我這吃飯咬嘴,肯定是缺肉了!」

  「要吃秋,有爆肚兒」。老北京人講究秋天要吃爆肚兒,一盤剛得的爆肚兒,再配上兩燒餅,您說解饞不解饞。這饞勁一上來,哪怕只是來上一盤爆白菜,都讓人覺得美滋滋的。

  眼瞅著外面的天兒也越來越冷了,和家人朋友熱熱鬧鬧的來上頓涮肉,別提多舒坦了。您要是愛喝酒的主兒,還得再來上二兩白的,吃完渾身都覺得熱乎乎的。

 蔥爆羊肉

  燉吊子

  燉牛肉

  燉排骨

  燉豬蹄兒

  溜肥腸

  烤鴨

  燉魚

  上面說的這些都是硬貨,還有那不怎麼起眼的,甚至讓人有點退避三舍的王致和臭豆腐,也讓北京人「欲罷不能」。北京人只認王致和臭豆腐,把它抹在剛炸好的炸饅頭片兒、窩頭片兒上,吃一口沒人不說香。拿臭豆腐來當麵條的澆頭,更是妙不可言。不知道您注意到沒有,這愛吃臭豆腐的人啊,每次加完臭豆腐,都不忘用嘴嗦嗦那帶著臭豆腐湯的筷子。

  (當然啦,咱不能加一筷子,嗦一筷子,那可就不文明了!)

  記得小時候總覺得進入冬天的訊號不是雪,而是賣冬儲大白菜的大卡車。

  過去的北京,整個冬季基本上都以吃白菜為主。熬白菜、醋熘白菜、白菜餡餃子....

  一點糖,一點鹽,一點醋,臨了點上點香油,一盤涼拌白菜心配上二兩二鍋頭,小編不知道您喜歡不喜歡,但您家老爺子絕對好這口。

  現在日子好了,偶爾去京菜館下館子的時候,也愛點上個乾隆白菜,麻醬+爽口的白菜,誰吃誰說好。

  不是僅是白菜,在北京人眼裡麻醬能拌一切,是解饞的法寶。麻醬麵,解不解饞,撥魚、茄泥、扒糕,不能再說下去了,小編這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您還記得小時候被家長叫去打麻醬,嘴饞舔麻醬碗的事情就像是昨天剛發生的一樣。往饅頭片上抹上點麻醬,再撒上點白糖,那真是記憶里最好吃的東西了!

  糊鍋巴

  炸油渣兒

  水疙瘩炒黃豆

  榆樹錢兒

  槐花

  柳芽兒

  柳芽兒

  炸季鳥猴

  如今,這些童年味道,現在越來越難找到了!

  那時候,日子苦,饞急了,揪串紅,當蜂蜜吃的畫面還在眼前。現在倒不至於滿大街找串紅了,選一家心儀的館子,為了一口自己心愛的吃食,排上幾小時的隊,壓根不叫事。

  北京人解饞,有一套自己的門道兒,哪怕是塊豆腐,都能做出一百八十個花樣來。

  論解饞,北京人絕對是專業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1Cubm8BMH2_cNUgGNi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