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保險巨頭首次換帥,十年來眾安保險業績穩定性遭拷問

2023-08-04     全球財說

原標題:網際網路保險巨頭首次換帥,十年來眾安保險業績穩定性遭拷問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財說

短短十年即完成行業開荒、赴港上市的眾安保險,首次迎來一把手變動,歐亞平退居二線,尹海赴任董事長。

近些年,眾安保險業績反覆、股價低迷、投訴頻發。這一切似乎都在提醒這位新任董事長身上挑的擔子不輕鬆。

一把手變更

7月24日,眾安保險董事會宣布,原董事長歐亞平因個人工作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辭任後將繼續擔任公司非執行董事。

同時宣布選舉尹海接棒歐亞平任公司新任董事長,其任職資格尚待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核准後生效。在其董事長任職資格核准之前,歐亞平將繼續履行公司董事長職責。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公司成立10年以來首次更換董事長。

歐亞平作為眾安保險首位董事長,由「三馬」聯合舉薦,在位近10年。其在內地知名度不高,卻與香港頂級富豪李嘉誠和李兆基兩大家族有交集,事業版圖分布於深圳、香港兩地。

據公開資料顯示,歐亞平為港股上市公司百仕達控股有限公司創辦人及主要股東。曾任招商銀行董事、百江燃氣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等多家貿易及投資公司的董事等。

不同於歐亞平在投資、貿易及公司管理領域的豐富經驗,新任董事長尹海職業生涯集中於金融保險領域。曾任中國銀行總行資金部交易員、中國銀行總行資金部策略分析師、中國銀行倫敦分行資本市場部外匯交易主管、華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監、華泰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營銷總監、華泰偉業上海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值得注意的是,新任董事長尹海並非首次履新眾安保險。其曾為公司成立之初第一任總經理,於2014年5月1日因個人原因辭去總經理、董事職務,在職僅半年。

2022年11月在公司董事會換屆時期,尹海重歸眾安保險,擔任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兼風險管理與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主任及審計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成員。

如今看來,尹海時隔8年重回董事會,或是為接替歐亞平做鋪墊。

眾安保險成立至今總經理歷經3任,尹海辭任後,陳勁接替其成為總經理,在位5年;現任總經理姜興出自阿里集團,2014年4月加入眾安保險, 2019年7月擔任臨時負責人,3年後,其總經理任職資格才正式獲批。

此次尹海升任董事長後將搭檔總經理姜興開展工作。

不過,尹海再次回歸眾安保險所面臨的挑戰或許比成立之初更為艱難。

可持續盈利能力待考

眾安保險成立於2013年10月,是首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由螞蟻金服、中國平安和騰訊聯合發起設立,外界戲稱「三馬同槽」。成立僅4年,眾安保險即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然而完成了行業開荒、赴港上市的眾安保險發展道路並非一帆風順。10年間股權變動較大,股價跳水,盈利能力不穩定等一系列問題困擾其發展。

成立以來,公司先後經歷2輪增資擴股,原始股東螞蟻、騰訊、中國平安持股比例被稀釋,分別從持股19.9%、15%、15%降至13.54%、10.21%、10.21%,不過彼時仍位列眾安保險股東前三名。

2022年上半年,三大原始股東中螞蟻和騰訊紛紛減持,新股權架構形成。截至目前,螞蟻科技、中國平安、騰訊持股比例分別收縮至10.3729%、10.2054%、7.8188%。

此間股東排名發生變化,除螞蟻科技、中國平安穩居前兩大股東外,騰訊持股比例被深圳市加德信投資有限公司反超,股東排名降至第四位。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市加德信投資有限公司實控人為歐亞平胞兄,持股9.0907%。持股比例位列第六的深圳日訊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控人為歐亞平本人,持股5.5109%。兩人合計持股比例達14.6016%。

而兩大原始股東相繼減持也被外界視為「不看好」眾安保險的信號。

從市場表現來看,公司當前的估值水平或仍處低位。2017年10月9日達到歷史最高價97港元/股,之後便一路下滑。截至8月4日收盤,股價為23.9港元/股,較59.7港元/股的發行價,股價跌去6成,總市值僅為351億港元。

事實上,公司股價低迷與眾安保險盈利能力不穩定不無關係。縱觀其歷年財報,盈虧反覆成常態,業績起伏極大。

2014-2022年,公司凈利分別為0.27億元、1.68億元、0.09億元、-9.96億元、-17.97億元、-6.39億元、2.54億元、7.57億元、-4.49億元。

不難發現,公司成立次年即盈利,且小微盈利情況連續保持了3年。然好景不長,從2017年開始連續3年凈利巨額虧損。經過2020和2021年連續盈利後,眾安保險重蹈覆轍,2022年再度虧損。業績反覆成了外界對這家網際網路港股上市險企的刻板印象。

相較凈利波動,8年間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則一路高漲,上市第二年即突破百億大關。保險業務收入由2014年的7.94億元,躍至2018年112.56億元,再至2022年240.05億元,保費規模迅速擴張。

「增收不增利」現象延續至今。2023年一季度,公司盈利能力繼續被拷問。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0億元,凈利虧損3.85億元。

從業務指標看,或許綜合成本率過高是造成一季度凈利虧損的主要原因。期間,公司綜合成本率表現突出,超100%盈虧線,達103.15%。

業務上,眾安保險與大多傳統財險公司不同,保費不依賴車險。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車險簽單保費僅為3.12億元,占總簽單保費比例為5%。非車險前五大險種簽單保費占比達9成。

以2022年為例,公司保險業務收入主要以健康險和保證保險為主,分別占總保險業務收入比例為38.45%和16.88%。

公司簽單保費涵蓋代理、直銷、經紀渠道。2023年一季度三種渠道占比分別為35.07%、43.18%、21.75%。

儘管一季度權益市場有所回暖,眾安保險投資端卻表現平平。凈資產收益率-2.11%、總資產收益率-0.82%、投資收益率-0.58%、綜合投資收益率1.62%。

公司償付能力較為充足,不過趨勢有所下滑。2023年第一季度末,公司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61.91%,較2022年末的 285.23%下降23個百分點;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74.45%,較2022年末的299.13%下降約25個百分點。

報告預計下季度,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繼續下滑。其中,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256.21%、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68.51%。

投訴高發

從行業來看,隨著傳統險企加速數字化賦能,以及一批擁有技術優勢或特色業務模式的網際網路保險中介平台崛起,行業競爭加劇,眾安保險網際網路保險龍頭優勢也面臨挑戰。

由於其通過網際網路展業,不設任何分支機構,意味著其服務要足夠出眾,才能在一眾傳統險企中脫穎而出。而近些年眾安保險公司治理漏洞暴露,投訴高發,頻遭監管點名。

截至8月3日,黑貓投訴平台搜索「眾安保險」詞條,投訴信息超8000多條。

8月1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浙江監管局發布關於無保險中介業務資質機構的風險提示,66家機構未辦理保險中介業務許可、報告或備案。其中,眾安保險旗下子公司——眾安在線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赫然在列。

除此之外,公司屢次遭消保局點名通報,在2022全年四個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通報中眾安保險皆榜上有名,且多個投訴指標排名靠前,截至2023年一季度投訴情況未有改善。

2023年6月中旬,消保局發布第一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通報,眾安保險以1537件,位居財險類公司投訴量第三名。其中,眾安保險在億元保費投訴量、理賠糾紛投訴量、其他保險糾紛投訴量指標中均位列第2。

3.15前夕,上海消保委重點對眾安保險旗下新冠隔離險產品銷售門檻低,理賠難,引發高投訴的情況進行了點名通報。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12a3743ee1325c536dc519b12db86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