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西遊」看護理

2019-11-28     中華現代護理雜誌

《西遊記》是我兒時書櫃內的必備讀物,更是我們那一代人的假期視覺盛宴。這部小說以「唐僧西行取經」這一史實為藍本,經過文學手段的加工,描繪出了師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修煉成佛的畫卷。楊潔導演執導的86版央視西遊記更是活躍在千家萬戶的電視熒幕上,每天在膾炙人口的《敢問路在何方》聲中留下了期盼。

所以,我至今對《西遊記》裡面的每個故事都記憶猶新,每個人物都能加以描述,而今步入護理殿堂,驀然回首,原來我們正在上演一出活生生的《西遊記》。

護理離不開合作,合作就離不開團隊。這是我老師教給我的一句話,在我看來,這是至理名言。用世俗的眼光去看的話,唐僧師徒四人,只有唐僧是正兒八經的凡人;孫悟空則是個勞改者,他為了彌補當初犯下的滔天大罪,必須用勞動來改造自己;豬八戒就更是臭名遠揚了,色性不改,曾經風華絕代的天蓬元帥被貶下凡,到了高老莊還被人嫌棄是豬妖;沙和尚生性木訥,蟠桃會上,打碎琉璃盞,被王母逮住重罰,流沙河裡從此苦海無涯。

圖文無關

但是,就是這樣看起來粗劣的團隊卻能被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垂青,委以重任,贏得真經,這豈非偶然?我想,他們贏就贏在「合作」上。各施所長,相互補充。每次在關鍵時候,唐僧總處於核心地位,樹立起團隊管理者榜樣,維護好團隊良好形象,孫悟空做先鋒,謀求業績發展,八戒沙僧做後援,保障物質供應,緩和護患關係。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知人善任。

在挑選事業團隊的人選時,菩薩深知瑕不掩瑜的道理,用才不用人,不在乎是猢猻還是豬玀,是否先天愚鈍還是後天有錯,菩薩能把別人不能用,甚至是不能接納的角色都融入自己的隊伍。

我們的臨床護理團隊也就是這樣的,有道是英雄不問出處。我們在構建護理隊伍時,不必要一刀切式的去選取人力資源,每個科室的護士一定是各有千秋的,有像孫悟空那樣的工作能力強大的職場高手;有像唐僧這樣的沉穩老練的「教條主義」;有像沙僧那樣默默無聞,甘於奉獻的「孺子牛」;也有像豬八戒那樣好逸惡勞,偶爾活躍氣氛的「小九九」。但是科室要想正常運轉起來,各色的人群,都不可或缺,需要彼此互相配合,相互促進

從個人的職業生涯來看《西遊記》,它告訴我們的是:要揮灑個性、形成特長,練就一種內發於心,外化於行的工作熱情,全憑這股「丹田氣」,讓我們走過漫漫護理路,幫助無數的患者戰勝病魔,數十年如一日的走過來,我們又何止十萬八千里。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故事都是一部《西遊記》,我們也是這麼一步一步走過春夏秋冬,迎來日出,又送走晚霞,唐僧師徒只取真經三十五部,計五千四十八卷,而我們護理一生,又豈止九九八十一難,寫下的經書怕也都可以堆成了山。
往細微處看,我們的護理工作與師徒四人的取經大業更是何其的相似,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這其實就和我們的交接班是一樣的,上完一輪班,還有下一輪,送出患者,又要接進一位患者;護理工作核心制度就是護士頭上的緊箍咒,無須時時掛在嘴邊,卻不可一日不用;「護士長」就是唐僧肉,聽著都讓人覺得垂涎,但是不經十世修行的原體,哪來這金蟬子的化身,況且因為這身肉,唐玄奘無時無刻不如坐針氈;途經女兒國,就是我們護理職場的分水嶺,是一如既往的走下去?還是安逸的留下來?面對外界的冷眼嘲笑,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護理和取經一樣都是宏偉事業,不僅需要一樣的攻堅克難,更需要一樣的執著拼搏。有道是:路迢迢,又何止十萬八千里,披荊斬棘,一路將病疾蕩滌;回首望去,多少往事歷歷,卻凝結下一片真情依依,看護理一生,你我原來西遊一記。

作者:何松錦

圖片:作者提供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yJMum4BMH2_cNUg7FK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