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這篇文章的部分銜接內容,其實我已經在我的「閱讀轉化寫作能力」專欄里提起過,比如我們如果是想學習作者的文筆,就儘量拋開我們過去那種常規的以「總結中心思想」的那種閱讀方式來進行。
那樣對你的寫作、表達訓練似乎起不了很大的作用,最後我們都會千篇一律的去寫一些看似很有「內涵」的內容,而無法進行必要的表達訓練,這是明顯的本末倒置,連基本的套路都不會,如何耍出精絕的劍法?
這也是我們過去總覺得有內涵的文字才是好文字的一種偏見。我們忽視了文字排列對我們閱讀帶來的那種吸引力和閱讀快感。生硬的文字在當今「娛樂至死」的時代,會消磨掉讀者的耐心,沒等讀者去理解你要表達的內涵,也許他們都已經把你給「卸載」了!
所以要寫好文章,寫出一篇自己滿意的文章,一定要從最基本的做起。不能還沒有長大,還沒有經歷足夠豐富的人生經歷,每天就在想著如何寫出有深度內涵的內容,那樣的「內涵」我是極其懷疑的。
2
說完了這一點,後面的那一點我們就要如何的進行閱讀,當然方法在之前的專欄內容也有個詳細的闡釋,我在這裡就不過多的贅述。
我主要是想說明一點就是要注意總結作者的一些「筆法」,這些筆法就如繪畫,每個藝術家都有每個藝術家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筆法,我們要學會總結。
這個總結沒有固定的分類,需要根據我們自己的審美習慣來完成,我在這裡對我的習慣進行一個示例,大家通過示例來舉一反三的完成自己分類整理,等你能自己整理了,那也就說明你真正的理解和運用了我的方法。
我把我對作者的一些「筆法」做了這樣幾個分類,比如有一種是「跳躍型」的文筆特徵,我拿馮唐的《活著活著就老了》書里的內容做示例來給大家說一下。
其實這種內容王小波寫的最好,馮唐就有點俏皮和世俗,但馮唐的內容也許對我們的感官刺激可能會更強烈一些,王小波的內容比他的更具有豐富性和延展性,之前我也在專欄里提起過,在這裡我就不拿他當示例了!
「跳躍」說白了就是對我們的文字敏感度進行一個強烈的刺激,刺激的本質就是通過看似不在一個層面上的本體與喻體,能讓我們產生一種落差感!這對於我們當下來說似乎有點迎合的味道,因為我們很多人正逐漸的失去對文字的敏感,於是這類文字的表達方式就會給我們以刺強烈激感,從而吸引我們繼續讀下去。
小說最重要的是讓你體會到生命感動,就像姑娘最重要的是讓你體會到愛情,聽到激素在血管里滋滋作響或是心跳。
大家看看馮唐的這幾句,生命感動到姑娘的愛情,然後到激素和血管,最後「滋滋作響」來完成一個「三級跳」的系列跳躍動作,就是不斷的用跳躍(跨界、落差)的比喻來完成對你思維的神經觸動和刺激。
我們再看看下面這段
好故事仿佛好臉蛋,好結構仿佛好身材。長久而言,好身材比好臉蛋更動人。好臉蛋只是個好故事,看過了,知道怎麼回事兒,不復想起; 好結構起承轉合,該凸的凸、該仄的仄,該緊的緊、該疏的疏。讓人從頭看到腳,再從腳看到頭,從胸看到臀,再從臀看到胸,感嘆天公造化。
把研究文本、文學的東西,強拉硬拽到最世俗的那些層面里,讓你更具象的理解抽象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批評他拿情色來承載內容,這幾句的文字表達幾乎就能明白他作品的一個基本筆法和邏輯。
好了,這樣我們對其進行歸類,自然就能把類似這樣的作者文本統一的放在一個「口袋裡」學習他們的這種文字表達方式。
比如王小波和李國文這些作者都可以放在一起去看,他們都具有這種特徵。我們這時就要避免一個問題,就是對作者所謂「層次」的界定。
比如有些人會說,怎麼能拿王小波和他們比,我想在此說一句,這種思維方式我覺得有點「奴性」,不建議大家這樣看待作品。
我們想學的不是內涵,而是表達方法,就如我開始說的,我們要學的是他們的招式,而不是他們的人品和思想!那些也不是本文討論的範圍。
3
接下來我們看看我另一個分類,是一種「古典」美的文字特質。我們深受幾千年的古典文化薰陶,深受那些唐詩宋詞還有一些古典名著的影響,因此對於具有這些作品的傳承,我們一定會有一種由衷的吸引力。
在這裡我依然說的不是內涵,而表達方式。比如我們看梁實秋的一些文字,你會在他的文章里時不時的看到那種古典文字的傳承,有些詞句我們現在都幾乎不怎麼用了,但如果現在拿出這些文字來,必然會產生一種審美的陌生感!吸引自然就會產生。
我們看梁實秋《雅舍》里這樣一句: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涌,一霎間,青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
看結構,看用詞,這樣的文字排列出來,自然可以讓我們感覺一種古典帶來的審美陌生化,放在幾十年前,可能感覺不出來,但如今我們再來個冷飯熱炒,再用這樣的文字排列,就會讓人有一種「高大上」唬人感!哈!
像這樣的文本內容以「筆法」進行歸類的,我就拿兩個示例,大家可以在根據自己閱讀的內容,進行類似的分類歸攏,我相信這樣對我們的表達能力,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幫助。
我們可以在文章中,充分的去運用這些筆法,來完成不同的內容表達,比如你想俏皮的表達,不妨學學馮唐,你想穩重的皴染,就不妨學學梁實秋。
最後
每個作者都有每個作者的筆法和抒寫的文字排列邏輯,這些就像一個個音樂音符一樣,只有掌握了這些,我們才能根據自己的狀態,完成一個個音符的某種邏輯排列,作品就自然的表達出來了!
再嘮叨那句話,一開始儘量不要總拿「內涵」說事,甚至一開始都可以忽視作者要表達的「內涵」,先把技法熟悉了,再去發掘內在。連表達都還沒有熟練,文字寫出來多少都會有點飄浮,扎不進別人的內心裡。
尤其當今對文字越來越麻木的時代!這麼多內容,就像美食街的大排檔,作為你,先要讓讀者願意讀為最重要,好吃不好吃,讀者不嘗也等於白搭!
文:餅子
深度、認真的文學讀書寫作專欄!歡迎關注!
作者: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