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出萊陽,對「萊陽梨馳名中外」這個美譽就感觸不深。90年代初期,我在安徽蚌埠上軍校時,與一位年近六旬的老教員談起家鄉萊陽,他首先提到的就是萊陽梨。
父母是照旺莊鎮後照旺莊村的梨農。軍校3年均能收到父母寄來的包裹——萊陽梨,戰友對萊陽梨的感受也自然隨我實現由曾經耳聞轉變到了現實的「口福」。
好吃,確實好吃!」這是我在異鄉親耳聽到的來自新疆、河南等地戰友的聲聲讚嘆。
儘管萊陽梨名聲在外,卻有「名」無「市」,賣梨難一直是包括我父母在內鄉親的一件愁事。作為梨鄉的兒孫,也很想成為萊陽梨的代言人,卻終未如願。
我在苦悶,也在思考和琢磨萊陽梨的「性」與「情」……
萊陽梨,究竟為何物?
其實,她有這麼幾個性情。一是唯一性。只有五龍河照旺莊片的沙地才能讓她美名遠揚。二是時令性。她的採摘食用季節,只有短短的八月十五期間的十天八日助人潤秋燥。三是稀少性。就其產量,萊陽的百萬人口,人均不過2枚。
因此,本人以為在辦好「萊陽梨文化節」的同時,應採取得力措施解決萊陽梨的「情」形。一是萊陽梨的自身情形。
在做好梨源調查的基礎上,對萊陽梨的樹齡、(棵)產果量、(枚)梨重量及果型的尺寸等指標進行量化,突出她的唯一性和稀少性特徵。二是解決萊陽梨的銷售情形。在萊陽梨採摘的黃金季節,在全國大中城市的超市設立銷售專區,以「萊陽梨大嫚」的形象擴大銷售量,提高萊陽梨時令性的知名度。
作為梨鄉的兒女,我們需要思考、沉澱、張揚萊陽梨的真性情,更應為傳播萊陽梨的性情文化,擴大萊陽梨的影響力做出自己的貢獻。
你,在做嗎?
(作者:萊陽/王榮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