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肺結節都會成為肺癌嗎?不要自己嚇自己了

2019-11-22   張富全醫生

近年來,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已成為惡性腫瘤的第一位。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也越來越注重,每年都會定期做檢查,有些人在檢查中發現了肺部結節,就認為是自己得了肺癌,其實這些都是不對的,大多數是自己嚇自己。

上海遠大心胸醫院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富全表示:在肺部胸片或CT片上,肺結節表現為較小的、密度偏高的陰影,一時學確定不了是什麼疾病,因此暫時採用「結節」這個名稱進行描述,具體的情況還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另外,大部分的肺結節都是良性,所以患不必太過驚慌。

什麼是肺結節呢?

高分辨ct下發現的肺部異常結構,為局灶性、類圓形、影像學表現密度增高的陰影,可單發或多發,不伴肺不張、肺門腫大和胸腔積液。

肺結節是如何分類的?

根據結節的大小分為:

  • 小結節:結節<1cm;
  • 微小結節:結節<5mm;
  • 腫塊:結節>3cm,此時不稱為結節了。

根據結節密度可分為:

磨玻璃結節:是指肺內模糊的結節影,呈雲霧狀淡薄影,密度較均勻,看上去像磨砂玻璃一樣,但其內血管及支氣管的輪廓可以看見。

  • 實性結節:是指其內全部是軟組織密度的結節,其內血管及支氣管影像被掩蓋。
  • 部分實性結節 :是指其內既包含磨玻璃密度又包含實性軟組織密度的結節,密度不均勻。
  • 在這些結節中,惡性機率從大到小依次是:部分實性結節>磨玻璃結節>實性結節。

檢查發現結節怎麼辦?

現實中,很多人在檢查後發現肺結節很慌張,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大部分肺結節都是良性,但也不能掉以輕心,畢竟還是有少數的肺結節是惡性的。

所以在檢查報告中發現有肺結節,我們要找有經驗的胸外科醫生進行診斷,醫生會根據結節的大小、形態等進行判斷是否需要進行下一步的治療。

有些肺結節因為暫時可能還不能定性,醫生會建議先進行隨訪觀察,醫生會根據肺結節的具體情況安排病人進行複查胸部CT的時間。

在臨床中,有些結節隨訪觀察過程中會出現增大、增密、增強、增粗(腫瘤血管),如果出現1-2種情況時,就要考慮手術治療了。

還有一部分的結節,在隨訪觀察期間會逐漸變小、變淡直至消失。

所以上海遠大心胸醫院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富全建議:

  • 首次發現不超過2cm的性質不明結節建議3個進行複查;
  • 2cm左右的實性結節建議儘早複查;
  • 小於5mm的結節建議半年至一年進行複查。

肺結節應該怎麼預防?

上海遠大心胸醫院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富全提醒:預防肺結節,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戒煙

在香煙中含有很多種致癌物,吸煙不僅侵害的是自己本人,還會對周圍的親朋造成傷害。故而戒煙是目前來說預防肺結節及肺癌的非常好的措施。

少接觸惡劣環境

現在自然環境污染嚴重,大氣中的PM2.5含量非常高的,我國很多地區每年都有一些時間被霧霾侵襲,而霧霾對人體,特別是肺部傷害非常大。所以大家要減少在這樣的惡劣條件下外出或活動,必須要出門時,建議帶上口罩等防護措施。

做好自我保健

感冒咳嗽對於我們的肺部來說都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大家要避免吹風受寒,減少感冒咳嗽,這樣才能預防肺結節以及肺部的其它侵擾。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現代人熬夜是家常便飯,輕易就能出現努力,其實這些對於肺部的傷害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家要養成不熬夜、不動怒、保持好的心情、適當運動,提高自己的機體抵抗力等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更好的預防肺結節以及其他肺部疾病的發生。

定期檢查

對於預防肺結節或肺癌,除了戒煙、改善生活環境、適當運動以外,定期檢查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以下這些高危人群:

  • 中老年人,年齡在50-85歲。
  • 年齡大於40歲,具有以下任一危險因素者:
  • 長期吸煙,煙齡在20年以上;
  • 高危職業:如接觸化學物品、放射性物質、粉塵、輻射、油煙等;
  • 惡性惡性腫瘤或肺癌家族史;
  •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瀰漫性肺間質纖維化和肺結核病史等;
  • 有全身症狀:消瘦、骨關節痛。

肺部結節不會都變成肺癌,但是也不可忽視。特別是高危人群及時預防、定期檢查,肺癌、肺結節都不會找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