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價值線
欄目 | 熱點
作者 | 南山、阿月
編輯 | 風飛揚
價值線導讀
下周四,美聯儲將召開議息會議並公布加息具體點數。100個基點還是75個基點?高盛、馬斯克、達利歐、德意志銀行等華爾街眾多機構和資本大佬悲觀者居多,甚至預測美聯儲未來或加息275個基點,美股將下跌20%以上。
本輪的美元加息,引發全球範圍內的「非美元」貨幣大幅貶值,「天下苦美元久矣」!人民幣國際化結算的道路艱難而堅決,這其中或許醞釀著一個巨大的投資機會。
本周最後兩個交易日A股連受重挫,賽道股大幅回調,悲觀的走勢是否會傳導至下周?但機構和資本大佬們多持樂觀預期。
01、下周加息窗口,美股再跌20%?機構:美聯儲未來或加息275個基點
在通脹高溫久久不降、美聯儲高舉加息鐮刀之際,近日華爾街知名投行高盛,大幅下調了對美國2023年GDP增長預期。
高盛在報告中寫道,預計2023年美國GDP增速為1.1%,而此前的增速預期為1.5%。至於2022年美國的GDP增速,高盛預測保持不變,仍為0%。
在一眾大咖中,對未來持悲觀態度的,顯然不只是高盛。
美東時間周五,權威評級機構惠譽也下調了全球及美國經濟預期。惠譽目前預計2022年全球GDP將增長2.4%,2023年僅增長1.7%。同時,惠譽還預計美國經濟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別增長1.7%和0.5%,與此前預期相比分別下調了1.2和1個百分點。
此前,在美國8月CPI數據超預期達到8.3%後,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發文稱,利率將不得不大幅上升,甚至朝著4.5%-6%的區間邁進,這將影響到美國整體經濟的活力。若利率提高到4.5%左右,足以讓美股再跌近20%。
顯然,美股近期已進入「美聯儲時刻」。
華爾街科技女皇、「木頭姐」凱西·伍德炮轟美聯儲,其警告稱,美聯儲激進加息是一個錯誤,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這條觀點獲得馬斯克點贊,馬斯克甚至表示,美聯儲應該「降息0.25%」。
下周,牽動市場神經的美聯儲利率會議即將召開,並於北京時間9月22日凌晨公布利率決議。目前華爾街預計美聯儲加息100個基點的機率為20%,而宣布加息75個基點的機率為80%。
在華爾街主要投行中,德意志銀行的預期最為激進,其預期美聯儲可能會加息至5%以上,這將是美聯儲當前2.25%-2.5%區間的兩倍多,意味著美聯儲還有可能加息至少275個基點。
美國銀行警告稱,美聯儲可能會做得過頭,如果美聯儲過度緊縮,可能會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並將失業率推升至5%。高盛也提高了對美國失業率的預測,將2023年底失業率從之前的3.8%提高到4.1%。
值得注意的是,在盈利預警發布次日,本周五美股聯邦快遞大跌超23%,股價創2020年7月初以來的兩年多最低。聯邦快遞業績和美國實體經濟活力緊密相連,市場常常將其財報視作美國經濟活力的晴雨表。
聯邦快遞CEO警告稱,「我們正在進入全球衰退,公司這些數據並不是很好的預兆」。他指出,全球貨運量下降是公司業績「令人非常失望」的主要原因,還稱8月全球貨運量加速疲軟的影響非常深遠。
02、全球大貶值,天下苦美元久矣!「去美元化」艱難中前行
這一輪美國加息,最大的影響之一就是非美貨幣的大幅貶值。
本周四晚,離岸人民幣自2020年8月以來首次破「7」。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岸市場累計已下跌9.8%,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則下跌了8.7%。
人民幣的快速貶值引發了強烈的關注。然而事實上,在非美元貨幣中,人民幣的表現已經算不錯的。
昔日試圖挑戰美元的歐元,已經在今年7月跌破了1:1平價,為近20年來首次。而就在本周,英鎊兌美元37年來首次跌破1.14。
亞太市場則更加慘澹。日元兌美元匯率今年以來已暴跌超過20%。韓元對美元匯率本周盤中跌破1:1390,創下將近14年來新低。越南盾兌美元在本周創下自1993年以來最低。菲律賓比索本周也再次刷新歷史新低。
來源:同花順
正可謂「天下苦美元久矣」。由於約70%的全球貿易以美元計價,美元升值不僅會增加眾多國家的進口成本,同時會讓需要用美元償還債務、特別是外匯不足的經濟體陷入困境。
在這樣一個時間契機下,「去美元化」再次被反覆提及。
俄羅斯無疑是「去美元化」的先鋒。俄烏衝突爆發後,俄部分銀行被踢出美國主導的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支付系統(SWIFT)。俄羅斯隨即著手開發本土版金融信息傳輸系統(SPFS)來部分替代SWIFT的功能。截至今年6月,已有12個國家的70家金融機構接入SPFS系統。但事實上,俄羅斯並非是因為受到制裁而被動去美元化,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0年期間,俄羅斯央行將其外匯儲備中的美元比例削減了一半以上。
就連美國最忠實的盟友日本也坐不住了。作為今年貨幣表現最差的國家之一,日本央行在9月3日發布報告稱,日本財務省、日本央行及金融廳計劃聯合幾家大銀行建立一個數字貨幣支付的跨境交易網絡,類似於SWIFT,並可與伊朗在石油交易領域增加一個跨境交易結算體系,以繞開美元中心化,目前已經進行到第二階段。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也再度受到了關注。事實上,今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確實在不斷加快。
3月,中國與伊朗正式簽署25年戰略合作協議,中伊之間的石油結算和貿易往來將使用中國人民幣和中國新推出的數字人民幣結算。
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在SDR的權重由10.92%上調至12.28%。
7月,澳大利亞鐵礦石首次採用人民幣結算。
9月,俄氣公司宣布將把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付款方式從歐元和美元改為盧布和人民幣。
今天發布的《2022年人民幣東協國家使用報告》則顯示,2021年中國—東協跨境人民幣結算量4.8萬億元,同比增長16%,十年來(2011年—2021年)增長近20倍。
然而,僅僅這些進展,依然遠遠不夠。SWIFT數據顯示,去年12月人民幣全球支付排名升至全球第四,份額由11月的2.14%升至2.70%。但相比美元來說,2.70%的份額只是一個零頭。在國際儲備份額方面,據IMF數據顯示,美元已降至58.81%,創下26年以來的新低。但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占比僅2.88%,也與美元相去甚遠。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全球來看,美國是最重要的安全資產的供給者。美元、美國國債都被視為安全資產。美元和非美元安全資產形成了一個閉環,源源不斷地創造著對彼此的需求。中國當前的短板是國家金融能力,也就是向世界提供安全資產的能力,其緊迫性不亞於科技創新。
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人民幣國際化主要體現在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外溢。實踐證明,僅靠貿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阻力較大,空間有限。人民幣需要加強在結算、計價貨幣方面的進展。
03、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刺破美元霸權的利器
900年前,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文明——宋朝發行了世界上第一種中央集權的紙幣。當前,全球眾多央行都在著手進行央行數字貨幣研發,數字貨幣傳輸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使交易支付和結算更便捷。
大多數國家的央行數字貨幣僅限於國內使用,而中國是少數計劃將數字貨幣用於跨境交易的國家之一,這也被認為是人民幣邁向國際化的關鍵一步。復旦大學孫立堅教授認為,數字人民幣(DCEP)可以幫助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可用於與「一帶一路」相關項目。
當前,國際金融環境風雲變幻,跨境支付體系屢次成為全球的焦點。9月16日,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中方提出,要落實好成員國擴大本幣結算份額路線圖,加強本幣跨境支付結算體系建設。
早在2012年的時候,中國就已經在建設自己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CIPS系統境外參與者比重正在迅速上升。根據CIPS官網,截至2022年6月末,CIPS系統共有參與者1341家,其中直接參與者76家,間接參與者1265家,間接參與者覆蓋全球106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國內對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的探索也正在加快腳步。9月15日,深圳率先提出拓展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場景,表示將推進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和國際業務中心建設,支持多邊數字貨幣橋等重大項目建設,有序拓展跨境支付場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從產業鏈上來看,CIPS的加速發展將帶動相關係統設施的建設,包括標準收發器、商業銀行接口以及相關業務測試等。隨著CIPS國際化水平提高,對數字人民幣相關產業發展也起到帶動作用。
作為數字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及其配套的網絡安全一直是A股的重要題材。民生證券表示,建議選擇行業基本面與公司自身迎來雙重拐點的公司:
1、銀行IT:建議關注宇信科技、高偉達、長亮科技、神州信息、天陽科技、京北方、飛天誠信等;
2、收單與硬體廠商:建議關注新大陸、新國都、拉卡拉、廣電運通等;
3、加密管理環節:建議關注信安世紀、衛士通等。
04、加息風暴來襲,賽道股暴跌,A股後市怎麼看?
加息風暴即將來襲,大佬唱空美股,全球經濟衰退,貨幣大幅貶值,賽道股連續大跌,錯綜複雜的形勢下,下周A股將如何演繹?一些機構給出了最新的策略觀點。
海通策略:本輪調整已經步入尾聲,市場企穩路徑可能是價值搭台成長唱戲
海通策略研報認為,經歷7月5日以來的調整,A股估值已接近4月底,基本面比當時好,市場已經反轉,新低機率小。借鑑前五次市場底部反轉的進二退一形態,本輪調整已經步入尾聲。即便走勢很弱的2018、2011、2008年,年內也有兩波機會。從景氣對比和穩增長政策力度分析,風格難大變,市場企穩路徑可能是價值搭台成長唱戲。
周應波:能源革命是A股歷史上面臨的最好的投資機會
對於近期大跌的賽道股,原公募「頂流」周應波近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周應波指出,風光電儲代表的能源革命是我們A股歷史上面臨的最好的投資機會,因為是人類工業革命以來中國第一次站在工業革命正中央的位置,是非常稀缺的,而且我們可以預見這個位置會越來越牢固,未來會成為中國的主導產業,並且領先全球,儘管7、8月市場階段性貴了一些,但是相信通過消化調整以後,到明年後年還是非常重要的方向,可能有的行業還處於0到1的階段,但是這些方向都處於比較明確的已經突破從1到10,基本上是從10到50的過程,從全球來看是中國企業的機會。
任澤平:今天的新能源,歷經泡沫,前程遠大
網紅經濟學家任澤平今日發文表示,今天的新能源,就像20年前的房地產和網際網路,歷經泡沫,前程遠大。短期漲多了肯定會調整,當然行業長牛中的短期調整也很劇烈,但是長期行業將繼續景氣高增長。新能源汽車的國內滲透率只有20%多,未來還有4倍空間。現在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最有競爭力的產業鏈,如果能打開國際市場,增長空間巨大。未來新能源三大演變路徑:從煤電到綠電+儲能;從電動化到智能化;從鋰電到氫能源。這三大領域每個都是萬億級賽道,每個都擁有巨大增長空間。但是,也不宜盲目樂觀,「缺芯少魂」,國內企業要加大車載晶片、智能化基礎軟體尤其對安卓替代系統的研發,防止新的「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