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網購食品要注意啥?這幾點提示,請收好

2022-06-16     中國食品安全網

原標題:「6·18」網購食品要注意啥?這幾點提示,請收好

「6·18」網絡年中大促已經拉開序幕,除了各大電商平台推出各種打折促銷活動,滿減、秒殺、優惠券、紅包等優惠,眾多食品企業也在線上推出各種優惠活動,「6·18」也成為了廣大消費者「囤貨」的重要時機。

6月8日,市場監管總局向全國網際網路平台企業和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發出《關於規範「6·18」網絡促銷經營活動的工作提示》,進一步規範做好「6·18」網絡集中促銷活動。

面對各大電商及直播平台眼花繚亂的促銷活動,在此提醒消費者謹記以下七點提示,理性消費,選擇適合自己的零食、生鮮等食品。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可迷信「價格優勢」

「6·18」網絡促銷期間,很多食品商家為去庫存,往往以「前1小時價格低於XX元」、「前1000名買一箱送一箱」、「第三件僅1元」、「拍兩份更划算」等方式刺激消費者衝動消費。

提醒:不要被某些「超低價」「買一送一」商品所迷惑,購買前最好能提前了解價格走勢,當商品價格遠低於其實際價值時,消費者要了解食品保質期,詢問是否是臨期食品,謹慎購買,可提前列好購物清單,貨比三家,避免因價格低而衝動購物。

理清優惠券使用規則

每逢促銷期間,商家往往推出各種促銷手段吸引消費者下單,如預售、紅包、滿減、優惠券等,一些促銷規則設計複雜,需要消費者「精打細算」才能理得清。

提醒:留心商家的促銷規則,了解各種優惠措施是否有門檻限制,適用的產品品類和範圍,如有些優惠券只適用於購買電器類商品,並不適用購買食品,能否疊加優惠等。

理性消費,「慎購」生鮮食品

如今隨著快遞物流的發展,新鮮果蔬、生鮮食品等也成為了網購的熱點。

提醒:網購有冷藏或者冷凍等特殊貯存條件要求的食品時,消費者購買前先清理家裡的存貨,按需補貨,還需提前諮詢商家發貨時間,核實運輸條件,儘量避開物流高峰期,以防快遞延誤或送貨途中商品變質,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收貨時,確認食品包裝是否完整、是否漏氣或脹袋、是否腐敗變質等,及時按照要求儲藏食品。

同時謹慎購買來源不明生鮮食品,社區團購食品一定要能溯源。

網購進口食品要注意

如今,跨境食品也逐漸走進了萬千中國家庭,許多進口食品也藉助「6·18」開展促銷。

提醒:購買進口食品要查看是否有合格的中文標籤,上面應標註食品名稱、配料表、原產國或地區、總代理或經銷商在我國依法登記註冊的名稱和地址、生產日期、保質期或保存期等內容。對於無中文標籤、中文說明書和檢驗合格證的要拒絕購買。

選擇少糖少鹽健康零食

面對各種促銷滿減優惠,很多消費者往往容易衝動消費,購買一些高糖、食品添加劑含量高的零食。

提醒:消費者在選擇零食時應以健康為主,可以查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籤。選擇「低能量」、高纖維、少糖少鹽、少油食品,水果、奶類、全穀物等都是比較好的零食。

看直播間購物要冷靜

作為當下最流行的購物方式,直播購物備受消費者青睞。越來越多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等進入直播間銷售。帶貨主播的銷售話術和直播的即時性特徵,容易加劇消費者跟風購物的從眾心理。

提醒:消費者在直播平台購買食品,最好選擇正規直播平台和信譽度較高的知名主播,下單前先了解主播所推薦食品的來源、配料表、保質期及售後服務等信息,避免「激情下單」。

保留消費憑證 合法維權

「6·18」期間,消費者如果遇到商家價格欺詐、承諾不兌現、發貨慢以及物流暴力等問題並產生消費糾紛,需要保留購物憑證,合法維權。

提醒:消費者購物後,如收到聲稱客服人員告知中獎、免單、退款的電話或簡訊,應通過平台向商家正規客服求證。

還要保存好聊天記錄、訂單信息、支付信息、促銷優惠截圖、購物發票等有效購物憑證。如發現食品存在質量問題,及時運用有關憑據與商家協商處理,若不能解決,可以直接撥打網店經營者所在地的12315進行投訴,或通過「全國12315網際網路平台」的微信公眾號、小程序進行投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b7191df2a615799c5bc2f82882b23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