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ESC大會上公布了《2019ESC/EAS血脂異常管理指南》。新指南有哪些重大更新?指南更新對我國血脂異常管理的臨床實踐又帶來哪些借鑑意義?基於這些問題,醫脈通邀請到了北京醫院汪芳教授對新版指南進行了解讀。
醫脈通採訪報道,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01
ESC血脂異常指南剛剛發布,您認為該指南有哪些重大更新?
首先,本次更新的ESC血脂異常指南將血脂控制的目標降得更低。對於極高危的冠心病患者,指南要求LDL-C目標應控制在<1.4 mmol/L(<55 mg/dL)。
表1 LDL-C治療目標值的推薦
第二,與以往相比,極高危及高危患者人群的範圍也有所擴大。不難看出,除了依然強調糖尿病及糖尿病靶器官損害外,糖尿病時程被提高到重要地位。1型糖尿病病程大於20年被認為是極高危,糖尿病不伴有靶器官損害但病程不少於10年歸為高危。同時,新指南強調要對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H)的患者作更加細化的分型,有ASCVD的FH患者或FH患者伴有任一主要危險因素者均納入極高危組,不伴有ASCVD或其他主要危險因素者均為高危人群。
表2 心血管風險分層
第三,基於近來年積累的證據,聯合治療的地位在新指南中有所上升。強化降脂策略、更低的降脂靶目標是本次指南更新的核心,強化他汀治療依然是抗動脈粥樣硬化治療的基石。如使用他汀最大耐受劑量血脂仍未達標時,推薦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聯合。首先推薦他汀基礎上聯合使用依折麥布,如仍不能達標,推薦PCSK9抑制劑。特別指出,對於ACS患者,應考慮在事件發生後儘早聯合使用PCSK9抑制劑(如可能的話,在患者ACS事件住院期間)。
02
在降脂藥物聯合治療方面,新指南是如何推薦的?
新指南中,依折麥布和PCSK9抑制劑不再僅是在其他藥物不耐受或不達標時的可選方法,而是在ACS等高危人群中建議直接早期聯用,推薦級別有所上升,適用人群也有所擴大。也就是說,在最大耐受劑量他汀治療不能達標時或是他汀不耐受時,依折麥布和PCSK9抑制劑可以作為一線用藥直接應用。這樣一來,隨著這些新藥循證醫學證據的不斷出爐,我們可以用於降脂達標的武器也更多了。
表3 降低LDL-C的藥物治療推薦
03
ESC血脂異常指南更新對我國血脂異常管理的臨床實踐有哪些借鑑意義?
首先是血脂目標的改變。最近我們做了一個2000多例患者的研究,發現在一年內血脂的達標率比我們想像中要低,主要是與單獨使用他汀降脂的效果較差有關。即使對於那些血脂控制已達到目標值的患者,由於出院後飲食及用藥變化等原因,後期血脂控制的情況也並不理想。而本次指南對於血脂目標的進一步下調,可以讓醫生更積極地調整藥物劑量或聯合用藥以達到這一嚴格標準,也會順勢引起患者更多地關注與配合,如此一來,血脂反彈的空間也會被壓縮,血脂目標更容易控制。
其次,新指南對於聯合用藥的提倡,也有助於血脂目標的控制。目前,單用降脂藥物的效果還是有限的,大約有70%~80%的患者都需要聯合用藥才能達到血脂目標值。新指南對於聯合用藥的推薦,為我們在臨床實踐中提高血脂達標率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另外,由於聯合用藥的副作用相對較小,效果也相對更好,有助於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也有利於臨床醫生加強患者的管理。
醫脈通-ESC 2019專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MilRG0BJleJMoPMa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