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3個潛力品種,小南瓜大收益

2019-10-18     農作物農技110

紹興市早春鮮食南瓜生產始於20世紀90年代,一般在2月底3月初葉菜類開始開花抽薹階段上市,既滿足了廣大居民對南瓜的消費需求,又增加了市場上的蔬菜種類。



因此,迅速由紹興市場擴大至浙江省內其他地區,生產面積不斷擴大,目前年生產面積達666.67 h㎡左右,667 ㎡產值1萬元以上,已成為紹興早春蔬菜設施生產的主要種類,品種以粉質性好、耐低溫弱光性強的印度南瓜(筍瓜)為主。

1 發展概況


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和生產技術的發展,紹興市早春南瓜生產設施不斷改進,20世紀90年代,以毛竹大棚為主;21世紀初,在省、市二級財政支持下,提升為鋼管棚;現在,從6 m寬鋼管棚發展到8 m寬鋼管棚;內部棚架設施從過去的竹片,改為有彈性、不易腐爛的細鋼筋。生產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從以前的營養缽泥土育苗發展到現在的基質穴盤育苗,提高了秧苗質量,減少了苗期病害;由「三棚一膜」(大棚內套中棚和小弓棚+地膜)改為「四棚一膜」(大棚內套一個大中棚再套中棚和小弓棚+地膜),有效防止了3月倒春寒為害,促進了早期南瓜的生長發育和提早上市,提高了前期產量和整季效益。

2 主要生產技術


2.1 播種時間

一般播種時間為11月中下旬至12月。

2.2 整地方式

實行雙行種植。6 m中棚內作3畦,8 m大棚內作4畦。

2.3 施足基肥

播種前15天左右,667 ㎡施入腐熟的優質農家肥3 000~4 000 kg、果菜復合肥25 kg。

2.4 基質育苗

浸種催芽

種子在50℃左右的溫水中浸泡4~6 h,然後用溫水淘洗幾遍,除去種子表面的黏液,瀝干水分後用濕毛巾包裹好,置於30℃左右環境下催芽,一般2天即可出芽。

播種

育苗大棚內進行,播種當天,將基質澆水拌勻,水分含量控制在60%~70%。然後均勻裝入32孔的穴盤中,壓實填滿。用短竹竿在每個穴盤孔中央插1個小孔,然後將發芽種子的芽向下放入孔中,每穴1粒;上覆一層淺薄基質,蓋上白色新地膜,套上中棚和小拱棚。

2.5 出苗及苗期溫濕度管理

一般4~5天後,當有70%~80%的幼苗頂土後,移除薄膜,讓種子頂土出苗。選擇晴天去掉種子外殼。根據氣候變化,隨時調節通風量,降溫排濕,防止幼苗徒長。同時,根據苗床乾燥程度,及時澆水。一般選擇晴天10:00左右澆水。

2.6 定植

定植時間

一般幼苗長2~3葉,苗齡30天左右,選擇晴天定植。

定植密度及方法

實行大壟雙行種植,株距為0.45 m左右,行距1.5 m左右,667 ㎡種植1 000株左右。

保溫

大棚內套中棚和小拱棚,再加小弓棚,實行「四棚一膜」栽培管理。

2.7 田間管理

溫濕度控制

苗期適當澆水,伸蔓期嚴格控制水分,坐果後保持土壤濕潤。

通風透光

南瓜屬喜溫作物,晴天中午加強通風透光,促進雌花分化和坐果。

單蔓整枝和疏花疏果

主蔓結瓜,在南瓜生長期間,及時去除側枝,防止因側枝生長過旺而消耗植株營養。第一批雌花開放時,氣溫較低,處於爬地階段,生長勢較弱,提倡單株同時掛果1~2個,疏去多餘雌花和畸形果;第二批瓜開始,可同時掛果3~4個。第一批瓜收後,及時打去底葉,減少營養消耗和病害發生。

生長期間的肥水管理

雌花開放後,撒施復合肥25 kg/667 ㎡,第一批瓜採收後,第二批瓜開始坐果時,結合澆水追施復合肥10 kg/667 ㎡,以後每摘一批瓜,需用1%~2%的復合肥水進行澆根。注意土壤濕度管理,如果土壤長期乾燥,容易使果實無光澤,需及時在早上或傍晚灌水。

2.8 保花保果

早春低溫沒有花粉,為提早上市,提高坐果率,一般採用生長激素處理雌蕊,用110倍的西葫蘆坐果王均勻塗抹雌蕊。

2.9 採摘

因採摘鮮食嫩瓜,一般授粉後15天左右,果實顏色由淺綠轉成綠色、果柄有斑紋即可採摘,否則影響後面的小瓜生長和雌花開放。採摘時要小心輕放,防止損傷表皮,影響外觀。

3 發展方向


3.1 存在問題

品質差異大

市場消費主體為浙江省及周邊地區,普遍喜歡容易煮爛、帶有糯味的南瓜。有的農戶為了提早上市和控制果型,採摘正處於膨大期的南瓜,導致產品粉質性差,無糯味,煮不爛,影響消費者購買。

現有品種果型大

當前,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要求能一次性消耗完的產品,而當前生產上的主栽品種普遍果型較大,單瓜質量達1 kg及以上,一般炒一盤後有剩餘,只能於冰箱保存,但保存後品質易變差,或作為廚房垃圾處理,與當前倡導的綠色消費背道而馳。

3.2 發展方向

開展標準化生產

根據不同的品種制定相應的生產標準,尤其是採收標準,便於通過品質簡易檢測來確定採收時間。這就需要當地有關部門和農技人員合力研究解決,以確保南瓜品質,提升紹興鮮食南瓜的品牌形象。

推廣小果型品種

研究和推廣單瓜質量0.25 kg左右、果皮色澤綠、澱粉積累快、坐果能力強、產量高的品種,以滿足居民高品質、一個炒一盤和農戶對產量及效益的追求。

4 潛力品種介紹


4.1 科栗1號



由紹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而成。該品種植株長勢旺,葉片較小,葉柄長,節間短,分枝少。產量高,早春設施栽培鮮食瓜產量3 000~3 500 kg/667 ㎡;早熟,第一雌花節位在10節左右;雌花發生均勻,結瓜性好;果實商品性好,搭架栽培嫩瓜單瓜質量0.50~0.75 kg,爬地栽培單瓜質量1.0 kg左右,果實外觀漂亮,扁圓形,果皮深綠色,有淺色條斑紋;鮮食瓜粉質性好,有糯味。種殼軟、白色,千粒質量130 g左右。

4.2 翠栗6號




該品種由紹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而成。植株長勢旺,葉片較大,葉柄長。早春設施栽培鮮食瓜產量為2 000~2 500 kg/667 ㎡。早熟性好,第一雌花節位在9節左右, 20節內發生雌花10朵左右,雌花發生率50%左右,平均隔1~2朵雄花發生1朵雌花,有連續發生雌花的現象;坐果能力強,可連續坐果4~5個;商品性好,搭架栽培嫩瓜單瓜質量0.4~0.5 kg。果實外觀漂亮,扁平形,果柄處下凹,商果皮深綠色,覆縱淺色條斑紋。商品瓜口感品質好,果肉淺黃色,糯性好,帶粉質,肉質細膩。種子殼軟,千粒質量130 g左右。

4.3 勝栗二號




該品種由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而成。產量高,早春設施栽培鮮食瓜產量為3 500 kg/667 ㎡左右;植株耐寒性好,早熟性好,第一雌花節位在5~8節,雌花多,結瓜性好,主側蔓均能結瓜,搭架栽培嫩瓜單瓜質量1.5~2.0 kg;果實扁圓形,果皮深綠色,有淺色條斑紋,前期短蔓,節間短,鮮食瓜粉質。

信息來自《長江蔬菜》2019年10月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LsT5W0BMH2_cNUg-kZ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