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投資自己的3大方式

2023-12-04     富書

原標題:人到中年,投資自己的3大方式

作者:嫻伴桐(富書作者)

如果你問我:「有什麼投資能避免打水漂,且源源不斷地產生複利?」

我想借用抖音上一句高贊的話來回答:「最安全且穩賺不賠的投資,無疑是投資自己的身體、頭腦與心態。」

中年以前,我們以為投資股票、基金、房地產,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中年以後,歷經生活的摧殘,才發現投資自己才是永遠不會吃虧的投資。

正如巴菲特所說:「有一種投資比其他所有的投資更具有價值——那就是投資自己。

養好身體

在這個加速運轉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喊著「忙忙忙」。

忙得沒有時間休息,卻遲早有時間生病。

聽起來很殘酷,我們就常常這樣傷害自己。

就像李宇春早年為了工作不眠不休,最終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這種病症。

北電25歲小鮮肉劉峰,因工作強度大,經常熬夜趕進度,患上了突發性心臟疾病,不幸離世。

因《家有兒女》走紅的張一山,在拍戲期間飲食不規律得了胃病,最終惡化成膽囊息肉,無奈選擇休息暫停。

豆瓣上有個名為「養好身體有多重要」的小組,裡面有5萬多個小組成員,都是被「沒有養好身體」害慘了的人。

明明工作的截止日期是一天後,卻偏偏當晚通宵達旦,結果第二天上班的時候體力不支,暈倒在地;

本想著趁著自己年輕多掙些錢,結果身體零部件早已在悄然無息之間磨損得不成樣子。

成年人的世界有個殘酷的真相:越是拚命衝刺,越是容易無力地躺在醫院。

沒有節制地奔跑並不會讓你的人生更好,反而只會讓身體千瘡百孔

一位網友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他從事的工作每天都很忙,要加班,也沒有休假的時候。

直到身體出現了問題,不得已放下工作,去醫院檢查治療,此時被醫生告知身體已經嚴重損傷。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觸:辛苦幾個月掙的錢,在醫院卻支撐不了幾天。

好像我們不是在為自己打工,而是為醫院打工。

柏拉圖說過一句話:「人生有三大財富,第三財富是財產,第二財富是美麗,第一財富是健康。

深有同感,健康是一切的根基,如果沒有了健康,一切都是紙上談兵。

股神巴菲特不僅擅長金融投資,還非常注重保養身體。

在他77歲被確診前列腺癌前,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喝什麼就喝什麼,完全不忌嘴。

被確診前列腺癌後,他開始注重保養身體。每周上三次健身課,在跑步機上跑步。

最終他戰勝了癌症,身體得到了恢復。直到現在他依舊堅持每天走動、散步。

人到中年,與其提前透支自己的身體,不如學會養好自己的身體。

充實大腦

前段時間,有網友在網上提問:「充實大腦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獲贊最高的回答是:「讀書。」

30歲那年,作家吳曉波在書中翻到一句話:「中年應是一杯下午茶。」

當時置若罔聞。

直到十多年後,他和朋友閒聊喝茶才頓悟:原來每個中年人應該有一段午後時光,去品茗讀書,充實大腦

作家馬未都從小就非常喜歡讀書,上世紀60年代因為時代原因被迫輟學在家。

無學可上的日子,他就在家讀書,看遍了家裡的書,便向鄰居借書。

下鄉時,其他人都是結伴在村裡找樂子,唯獨他找村民要書看。

一次他去老鄉家,看到老鄉正在撕一本書糊牆。他懇求道:「能讓我把這本書看完,你再糊牆嗎?」

馬未都逢書就讀,各種各樣的雜書,他都看得如痴如醉。

1980年他開始文學創作,慢慢地在文學界嶄露頭角。

後來他又對收藏產生了興趣,便花時間去閱讀與研究古董方面的書籍。

憑著大量而駁雜地閱讀,他最終成為了橫跨文學界與古文界兩大領域的學者。

王人博曾說:「人其實很矮小,都是被書墊高的。」

大腦就好像一個倉庫,當你往倉庫內不斷搬運東西的時候,也是充實、提高自己的過程。

那些你讀過的書,終將渡你一步步突破自己。

最近看了脫口秀演員李雪琴的表演,感觸頗深。

她不是專業的脫口秀演員出身,卻在舞台上把表演拿捏得很到位。

就連編劇史航也對她稱讚不已:「她像一個巨人,沒有彎腰,就走過拱門。」

其實哪有什麼巨人,了解李雪琴的人都知道,她一有空就讀書,不斷地充實自己的頭腦。

正是那些讀過的書,最終成就了在舞台上閃閃發光的自己。

一位作家曾說,是讀書,讓他的大腦越來越充實。

深有同感,唯有在書中才能見證更廣闊的人生,從而走向嶄新的自己。

那些在時間長廊里,你讀過的書,終將化成你的競爭力。

正如富布萊特所說:「讀書是一種最好的自我投資,可以讓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

如何充實大腦?這裡有兩點建議:

1、多讀書

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有多久沒有讀書了?

除非有緊急的事情,請放下手機,拿起一本書去讀吧。

畢竟讀書能夠充實我們的大腦,提高我們的認知,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2、善運用

一味地死讀書也不行,當我們在書中看到有用的知識時,不妨動腦想一想能否用它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只有學會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才能真正地內化成我們自己的知識。

3、勤復盤

讀過一句話:「復盤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我們可以每天或者每周進行一次復盤,找出來我們的不足。

特別是針對弱勢的地方,找到解決方法並加以實施。

這樣才能夠事半功倍。

放平心態

《百家講壇》里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小和尚問老和尚:「如何修煉自己的心態?」

老和尚沒有直接回答問題,而是反問:「如果把毛筆放在水杯里涮,它會不會黑?」小和尚答:「它馬上就會黑。」

「那如果放到水池裡呢?」老和尚又問他。

小和尚答:「開始可能會變得黑,但是慢慢會變得透明。」

「那如果放到長江、黃河裡呢?」老和尚繼續追問。

小和尚答:「哪怕你倒進一桶墨水,它也不會黑。」

其實我們的大多數煩惱都如同「涮毛筆」,唯有把生活中的「毛筆」丟進長江、黃河中,方能擁有平和的心態。

誠如豐子愷所說:「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在訪談節目《十三邀》中,王寶強曾提到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14歲這年,他揣著500塊錢開始了北漂。跑過龍套,因為競爭激烈,他曾被踹翻在地。也干過工地,睡在臨時搭建的帳篷里,身上鋪滿了茅草。

住在地下室的時候,身上長滿了濕疹,奇癢無比,沒有錢看病,就用針一個個挑破。

面對生活的種種不堪,王寶強有過沮喪,但從沒有想過去怨懟。

他始終心態放平,不斷地與命運較量,最終成為了知名的演員、導演。

他曾在節目中感慨:「早期的辛苦,回頭看原來是生命的祝福。」

每個人生命里或許都有那麼一段灰暗的時刻,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了,就好比掉進了鍋底。

這個時候,我們不管往哪個方向爬,都是在走上坡路。

心理學上有個「卡瑞爾公式」:最糟糕的情況是什麼?接受它並做出改變。

就像王寶強一樣,不抱怨,只是努力改變。

人生這場局,發牌是上天,出牌是自己。

當你把心態放平的時候,也是境遇發生轉變的時候。

如何放平心態?這裡有三點建議:

1、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我們要轉換心態,看到更積極的一面。好比玩遊戲一樣,就算失敗了,我們也增長了經驗值。

2、心態不好的時候,與其坐著發獃、內耗、生悶氣,不如寫下10件立馬可以做到的事,馬上去行動。

相信我,你會迎接到一個嶄新的自己。

3、平常多做快樂的小練習,比如對著鏡子微笑、時不時地給自己點贊。

這樣在心情低落的時候,就不會那麼沮喪。

你有沒有發現:

站在樹上的小鳥並不會怕樹枝斷裂,因為它依賴的不是樹枝,它依賴的是翅膀。

同理,自我投資,能讓我們成為那隻不依附樹枝的小鳥。

往後的日子裡,願你我都能夠養好身體,充實頭腦,放平心態,去塑造嶄新的自己。

要相信你現在的每一份努力,將來都會有回報。

願美好的生活與你不期而遇。

作者簡介:嫻伴桐,富書作者,想和你一起終身成長,一個人‬要想成功,第4本書已出版,圖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61a4fd649f87da25cc85addbb6b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