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怎麼一不小心燒出了光滑發亮的白瓷?

2019-07-29     另維

博物館。

Museum。是我最喜歡的英語單詞之一。

它是什麼意思呢?

muse繆斯是希臘神話里的靈感九女神 -um是表示地點的名詞後綴。

museum連起來,意思是放置了許多靈感的地方。

【歐洲,有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館】

我旅行有個習慣,無論去哪裡都先找博物館。在博物館裡花上一兩天,細細讀文字。

後來我漸漸發現,不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完善的博物館,精細的留存和展示著自己的歷史。比如太平洋諸島,它們明明景色優美,有隔絕在整個人類文明之外的獨特文化。可惜我乘船連走11個國家,都沒有見到一個像樣的國家博物館

你知道我在哪裡看到了這些遙遠小島國的歷史與文明嗎?

大英博物館

海明威在《流動的盛宴》里說:如果你足夠幸運,在年輕時到過巴黎。巴黎會一直跟著你。

而跟著我的,是大英博物館。

我在大英博物館裡待了一整天,後來我上世界歷史課,拉丁和希臘文化課,甚至去亞洲非洲和赤道,都能不斷回憶起:哦,他們說的那個,我好像在大英博物館見過。

大英博物館裡集聚的珍寶,梳理了整個人類文明

希臘的帕特農神廟

帕特農神廟是雅典娜女神的家,古希臘人在這裡供奉她。世界各國的歷史追溯到最初,總和神話脫不了干係,帕特農神廟便是西方歷史與神話交合的地方。

不僅如此,因為雅典娜女神十分受人喜愛,她神廟裡的浮雕和雕像都是古希臘人最高藝術成就的結晶。

現在,希臘的帕特農神廟是個空架子,最享譽世界的雕塑和浮雕們,一半在戰爭和掠奪中遺失在了海底,一半陳列在大英博物館。

埃及的羅塞塔石碑

熱愛語言學的另小維,親眼看到這塊石碑,簡直要當場掉下眼淚!


埃及的象形文字是目前國際學界公認的西方文字起源。埃及人發明象形文字之後,被腓尼基人學去,腓尼基人最先把象形文字改成了字母文字(每一個字代表一個讀音),以此發明了字母。字母一路傳播,漸漸又演化出了拉丁文字和希臘文字。拉丁和希臘文字是如今歐美各國語言的爸爸媽媽。

在文字一路西行一路改動的歷史長河裡,古埃及文字失傳了。失傳了很多很多年,直到1799年,拿破崙得到了這塊羅塞塔石碑。

羅塞塔石碑上密密麻麻刻著字,內容是公元前196年埃及拖勒密王朝五世的一道昭令。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同一段話刻了三種語言——失傳的古埃及文字,和沒有失傳的希臘文字和世俗體(當時埃及人使用的文字)。

失落的文明就這樣

全世界的如獲至寶。大批語言學家參與到了對照解讀古埃及文字的工作中,一時間,羅塞塔石碑上的每一次發現都轟動世界。

這塊石頭是拿破崙兵敗的時候,連同他在埃及繳獲的所有寶貝一起上交給英國的,1802年到今天,一直屬於大英博物館。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不過,一塊失落的西方文字起源的復活石,擱在哪裡都是鎮館之寶。


大英博物館擁有700多萬件來自全世界的文物珍寶,能被單拎出來建館的國家不多。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是其中之一。

中國瓷在大英博物館裡,論規模,輪數量,論精美,簡直叫人瞠目結舌。

西方人迷戀中國瓷,從古到今,歷史漫長。大英博物館裡陳列了1700件中國瓷,皇家瓷。從3世紀到20世紀。這些寶物都由Sir Percival David捐贈。居然基本上是一個人捐贈的。

中國瓷自古以來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瓷。中國館是大英博物館最著名的館之一。

我知道大英博物館這麼多中國瓷,在許多人眼中是國恥。然而當我在世界的另一端看到它們,看到那麼多可能一輩子沒機會看見中國、了解中國的人,趴在中國館的玻璃上嘖嘖稱奇。我的想法改變了。

我發現,我們的中國瓷,並不會因為被放在了英國,就被認為屬於英國。相反,它們無論放在哪,都是在展示中國。

它是中國的東西,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智慧。誰拿走這件東西,都改變不了它的這個本質。

我去看中國館之前,剛巧看了一部叫《瓷路》的紀錄片,中央電視台拍攝,內容、信息量和製作水準,無一不是國家級手筆。好像有六集,詳細介紹了中國瓷的起源和發展,以及古代歐洲人覬覦中國瓷的漫長歷史。

於是我借花獻佛,在中國館裡給外國人解釋瓷:從9世紀到19世紀各個朝代的瓷變化,中國人怎麼一不小心燒出了光滑發亮的白瓷,歐洲人怎麼幾百年都以為那是因為裡頭摻了玻璃,卻其實是一種中國某些地區特有的土。外國人怎麼複製都複製不出來,於是有人決定漂洋過海跑到景德鎮偷學……

我這個中國人,站在中國館旁,一會兒就被圍了起來。他們饒有興致的聽啊問啊,各個都現場掏出手機搜英文版《瓷路》,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是,他們是在英國的博物館裡看到的瓷,但他們看到的都是中國。

大英博物館不是英國博物館。它是整個人類文明的寶盒。

我去看過很多大英博物館的攻略,大家都說,千萬不要只待兩個小時,這裡需要待上一整天。

我待了一整天,感想是,一天不夠,這是一個可以待一個星期的地方。

而且別的國家看的是本國歷史,大英博物館看完了,我心裡頓時多出100個想去的國家。

埃及排在最前面。

大英博物館有超過700萬件文物,每一件都有自己的來路和歸途。

文物比人的命長,比政治長,比國家長。任誰把文物攥在手裡,也只是代保管,文物有他自己的聲音。

羅浮宮

羅浮宮,一個去過但是因為語言不通,沒有看太懂的地方。

羅浮宮威名不用我介紹,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位於塞納河北岸,800多年歷史。建築本身就是文物藝術品。

去羅浮宮之前,我只知道《斷臂的維納斯》,鎮館之寶,也是世界的瑰寶,去了之後才知道,羅浮宮令人嘆為觀止的雕像還有很多很多。各種真人大小(甚至更大)的希臘羅馬時期神像,神態各異地定格在羅浮宮里的各種地方。你不需要去專門找,就能看到。

你甚至不需要進到博物館裡面。羅浮宮的雕像之多之精美,站在門外抬頭看牆壁,都看不完,看不夠。





我去羅浮宮時相對早,看照片全是HDR就知道了。這是我當時的可怕審美。

我那時不僅審美可怕,還走哪都先想怎麼省錢。

曾經有一個租漢語語音解說的機會在我面前,我覺得貴放棄了。進去之後,我震驚的發現裡面居然一句英文也沒有。於是全程我基本不知道自己在看啥。

當然我還是火速認出了《蒙娜麗莎》。

不過不是因為看見了《蒙娜麗莎》那副畫,而是所有人都擠在那裡,擠得像腦殘粉軍團在愛給偶像接機。大家爭先恐後舉起手機一陣狂拍。

畫500多歲了,隔離區留得不小,畫本身也出乎意料的小(維納斯女神的雕像又出乎意料的大)。再加上我視力本身不咋樣,愛美沒戴眼鏡,感到自己看得不是很清楚。

不過,我畢竟從那一刻起就是親眼看過《蒙娜麗莎》真品的人了!我觸摸到了達文西!I am part of history now!

我拍的!!!

不過好像《蒙娜麗莎》最近挪地方了,不過是為了保護她。這幅畫距今500多年,保護得再好也已經很脆弱了,還是得儘早看。

巴黎奧賽美術館

法國還有一個散發著萬丈光芒的博物館被羅浮宮掩蓋了。

巴黎奧賽美術館就在羅浮宮斜對面,塞納湖的左岸,互相可以看到對方。

其實在歐美國家的旅行攻略網上,這間博物館排名全球第一。

1939年之前,巴黎奧賽是一座火車站。進入巴黎的鐵路取消之後,這間火車站關閉,關了半個世紀,把自己關成了文物保護建築,於是它一夜之間搖身變成羅浮宮第二,羅浮宮里的好一些寶物都挪到了這裡。

車站的大鐘。我非常喜歡的一幕。

巴黎奧賽美術館有4700多件藏品,顧名思義都是美術作品,繪畫、雕塑、手工、攝影……

裡頭有梵谷,高更,莫奈,羅丹,塞尚,達利……

這是我在法國最喜愛的博物館。從留存的照片數量就能看出來。




建議

1先學英語。

英語的解釋比中文內容多,用詞也更有美感一些。中文翻譯得有點硬。

2先聽/看完世界歷史,希臘神話。

《世界歷史5000年》《世界歷史》現在很多聽書軟體都有,我就是平時上課路上聽完的,不需要額外花時間。這兩本書都以時間線花了很大篇幅講各個國家文化的鎮國之寶。聽完之後你會發現,你聽了半天故事的,各個人類文明重要的瑰寶和證明,在大英博物館能看到好多。比如羅塞塔石碑。帕特農神廟。「希臘神話」推薦《王以欣解密希臘神話》,我聽過好多版本,這個最聲情並茂。

3 如果不懂法語,去羅浮宮千萬記得租自己聽得懂的語言的語音介紹。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yqRWwB8g2yegNDHIs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