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咸陽》訊:都說有事好商量,和氣最重要。在咸陽市渭城區渭陽街道辦的濱河社區里就有這樣一個居民議事空間,社區里有什麼急需解決的問題,大伙兒都能一吐為快。在這裡,社區把解決問題的鑰匙交還到居民手中,真正做到了居民事、居民議、居民管。
今天(11月14日)一大早,濱河社區居民議事室里就聚集了轄區三家小區的物業工作人員,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解決三個小區共用的唯一一條通行路誰來清掃的問題。
你不管、我不掃、他推脫,這條三不管的道路成了大伙兒的一塊心病。物業公司不願管,社區不能沒人管。社區書記司發展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為了這條煩心路,他前後跑腿聯繫交管等部門尋求解決辦法。而得知此事,渭陽街道黨工委書記王靖也專程趕來,幫這個年輕的小伙子出謀劃策。幾經商討,第一次協商終於有了結果。
司發展說:「我們社區拿出了三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他們三家物業各出一個人,出一個保潔員,然後共同打掃。第二個方案是三家一人一月,輪流打掃。第三套就是他們出錢,我們在外面雇一個清掃員打掃。因為這三套方案也是早上才協商出來的,具體採用哪套方案,還得等最後我們第二次協商。」
大社區、小社會,諸如此類的事情可能每天都在上演。小小一間議事廳,讓居民「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社區」,不僅要有事好商量,還要有事多商量、有事會商量。為了堅守初心,提升自我能力,盡心服務群眾,渭陽辦率先在將濱河社區設為「五公開」活動試點社區,公開社區黨員學習資料、公開宣誓、公開佩戴黨徽、公開上黨課、公開接待群眾,將「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做到了實處。
社區居民劉金良告訴記者,初心和使命實際上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最近地鐵從後衛寨修到森林公園,這就是給老百姓的福利,就是一種幸福,讓群眾們的幸福感增強。作為中國共產黨人,就是要引導著人民群眾走向社會主義康莊大道。
像愛家一樣愛社區,如親人一樣對群眾。社區管理不是簡單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建立長效利益共享機制,下好系統治理一盤棋。
王靖說:「老百姓的事讓老百姓自己參與進來,大家的要求到底是什麼、問題到底是怎麼樣的、最後能解決到什麼程度,讓老百姓自己解決。這是這個主題實踐活動真正要做的,要取得效果、達到目的。用這種公開的方式解決群眾的煩心事,讓老百姓的生活更舒服,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安全感。
(咸陽廣電全媒體記者 趙漁 程穎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