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詳解窄QRS波心動過速診斷流程 | OCC2019

2019-10-09     醫脈通心內頻道
窄QRS波心動過速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心律失常,包括多種類型,其診斷與鑑別診斷一直是困擾臨床醫生的難題。在第十三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OCC 2019)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劉霞教授以《窄QRS波心動過速診斷流程》為題作了精彩報告。

醫脈通整理報道,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窄QRS波心動過速診斷流程圖

2015年,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美國心臟協會(AHA)和美國心律協會(HRS)聯合發布了《室上性心動過速管理指南》,在指南中制定了室上性心動過速(SVT)急、慢性發作的處理流程圖,其中包括窄QRS波心動過速診斷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窄QRS波心動過速診斷流程圖

在窄QRS波心動過速診斷過程中,需要注意五個關鍵點:

1. 是否為心律規則的心動過速,如果不是,則可診斷為心房顫動,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伴不等比房室傳導或多源性房性心動過速;

2. 如若是心律規則的心動過速,則要判斷P波是否可見。若不可見,則可診斷為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AVNRT)或其他機制的P波不可見;

3. 如若P波可見,則要判斷心房率是否大於心室率,如果是,則可診斷為心房撲動或房性心動過速;

4. 如若心房率並不大於心室率,則要判斷RP間期與PR間期之間的長短關係,如果RP>PR,則可診斷為房性心動過速,持續性交界性反覆性心動過速或不典型AVNRT;

5. 如若RP<PR,則要判斷PR是否<90 ms。如果是,則可診斷為AVNRT;如果不是,則可診斷為AVRT,不典型AVNRT或房性心動過速。

心電圖診斷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診斷心動過速和竇性心律時,獲得12導聯心電圖,可以揭示心動過速的病因。

自指南發布後,劉霞教授將留存的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共計1184人次,941例窄QRS波心動過速病例(入選713例)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有竇性心律對照的316例患者中,58.5%被判斷有P波;在無竇性心律對照的307例患者中,44.8%被判斷疑似有P波。也就是說,約半數的患者能在體表心電圖上,對窄QRS波心動過速的形成機制,做出初步診斷。因此心動過速發作時,及時記錄心電圖極為重要。

另外,分析統計結果,還能發現有對照組的患者,判斷P波的比例顯著高於無對照組,因此心動過速終止後再記錄心電圖,同樣極為重要。

常見類型

(一)AVNRT

1. P波不可見

根據窄QRS波心動過速診斷流程,當P波不可見時,最可能是AVNRT,如圖2所示。

圖2 P波不可見,最常見是AVNRT

患者,男性,32歲,心率為168次/分,QRS波88 ms,與竇性心律相比,發現QRS波形態相似,P波不可見,這種情況最可能是AVNRT,如圖3所示。

圖3 32歲男性患者的心電圖

患者,男性,33歲,頻率211次/分,QRS波109 ms,與竇性心律比較,P波不可見,考慮AVNRT,如圖4所示。

圖4 33歲男性患者心電圖

2. RP間期短

當RP間期<PR間期,且RP間期<90 ms時,考慮AVNRT,如圖5所示。

圖5 RP<PR,且RP<90 ms,考慮AVNRT

患者,女性,75歲,頻率為180次/分,QRS波86 ms,與竇性心律比較,P波可見,但RP<PR,且RP<90 ms,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原因為AVNRT,如圖6所示。

圖6 75歲女性患者的心電圖

II、III、aVF導聯QRS波終末部負向S波;V1和aVR導聯QRS波的終末部直立R波

(二)AVRT

根據窄QRS波心動過速診斷流程,當RP<PR,但RP>90 ms時,則考慮AVRT ,如圖7所示。

圖7 RP<PR,但RP>90 ms,考慮AVRT,不典型AVNRT或房性心動過速

患者,男性,46歲,頻率160次/分,QRS波84 ms,與竇性心律比較,P波可見,RP<PR,但RP≥90 ms,則很大可能為AVRT,如圖8所示。

圖8 46歲男性患者心電圖

患者,女性,48歲,頻率151次/分,QRS波79 ms,與竇性心律比較,P波可見,RP<PR,但RP≥90 ms,考慮AVRT,如圖9所示。

圖9 48歲女性患者心電圖

(三)房性心動過速

根據窄QRS波心動過速診斷流程,如果RP>PR,則考慮房性心動過速,持續性交界性反覆性心動過速或不典型AVNRT。

患者,女性,28歲,頻率197次/分,QRS波74 ms,與竇性心律比較,P波可見,但RP≥PR,則很大可能為房性心動過速,如圖10所示。

圖10 28歲女性患者心電圖

特殊病例

1. 患者,男性,55歲,寬和窄QRS波頻率不同:窄QRS波頻率為223次/分,QRS波為84 ms,P波可見,RP≥PR;寬QRS波頻率為179次/分,QRS波176 ms,如圖11所示。

圖11 55歲男性患者心電圖

此時,根據Coumel定律,可考慮旁道同側束支發生功能性阻滯,激動沿對側束支下傳,折返環路增大致折返激動時間延長,造成心動過速周期延長而心率減慢。竇性心律時可見間歇性心室預激,可排除室性心動過速。

2. 患者,女性,43歲,寬和窄QRS波心動過速的頻率相等,均為201次/分,P波不可見,根據Coumel定律,可考慮AVRT或AVNRT,如圖12所示。

圖12 43歲女性患者心電圖

3. 患者,女性,寬和窄QRS波交替,RR間期相等,頻率為156次/分,P波不可見,根據Coumel定律,最大可能為AVRT或AVNRT,而不是呈二聯律的室上性心動過速,如圖13所示。

圖13 女性患者心電圖

4. 患者,女性,67歲,頻率為156次/分,P波可見且明顯,但RP>PR,如圖14所示。

圖14 67歲女性患者心電圖

仔細觀察心電圖可發現,心動過速的第一個PR間期無延長;心動過速持續反覆發作;其間可間隔幾個竇性心律,竇性心律的QRS波形正常,PR間期正常。此時應考慮持續性交界性反覆性心動過速(PJRT),如圖15所示。

圖15 PJRT心電圖

綜上所述,對於室上性心動過速的患者,12導聯心電圖可能鑑別心律失常的形成機制,為最終的治療原則提供依據。

醫脈通-OCC2019專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mJYtW0BMH2_cNUgkNM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