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媽
淘淘幼兒園,每半個月老師就會做一份孩子的成長記,從各方面來記錄孩子的成長。通過幾份成長記我發現,淘淘在幼兒園表現很好。包括和老師談話時,老師也會夸孩子,說文明禮貌,配合老師,和小朋友相處也很好。可是每天放學回到家,淘淘就變成了「小霸王」,各種鬧騰,還經常生氣、發脾氣。我悄悄和淘爸嘀咕「為什麼你兒子在幼兒園和在家是兩個樣?」淘爸說「可能在幼兒園太壓抑,回家釋放壓力呢把。」其實很多家長也都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是完全兩個樣?」淘媽經過查閱資料及分析,終於知道答案了。
孩子在幼兒園表現比在家好的原因
1. 孩子的地位不一樣
現在的孩子,哪個在家裡不是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家裡人都是圍著孩子在轉。在全家人的關愛和呵護下,孩子自然是表現很放鬆,甚至會做一些調皮搗蛋的事。因為他知道,即使這樣,家人也會寬容他,依然會愛他。
可是在幼兒園,所有的小朋友都是平等的,老師不會特殊對待哪個小朋友。孩子自己也知道,在幼兒園,自己就不再是「中心」了。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孩子自己動手,變得規規矩矩。
2. 孩子要遵守的規矩不一樣
多數的孩子在家裡都是很自由的,沒有太多的規矩、束縛。即使家人立下了規矩,打破後通過撒嬌、哭鬧,家人也就妥協了。所以孩子在家會表現的「沒規矩」,想幹啥就幹啥。
但是在幼兒園,都是有規則、規矩的。而且孩子要遵守所有的規矩,不能隨意打破。老師也不會因為哪個孩子哭鬧就妥協,是規矩就要遵守。所以孩子只能按照幼兒園的規矩來,不能「隨意妄為」。
3. 榜樣的作用
每個班級都是年齡相仿的孩子,很多小朋友因為遵守規矩而被老師表揚。孩子為了能得到老師的表揚,也會向著榜樣的方向努力。
而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孩子沒有可參考的同齡人作為榜樣,所以孩子就會表現的比較隨意。
4. 缺少陪伴
有些孩子規則意識很強,在幼兒園自然表現的很好。但是父母平時很少陪伴自己,他可能回家後就會通過各種破壞規則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反思自己了。
5. 回家後釋放壓力
其實淘爸說的也是一個合理的理由,畢竟幼兒園有很多的規則要去遵守,孩子在壓抑著自己的一些想法、行為。回到家後就能完全放鬆下來,釋放自己的壓力。
如何讓孩子在家也守規矩?
我們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幼兒園有幼兒園的規矩,家裡也應該適當建立一些規則,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1. 建立規律生活
孩子在家的作息,最好能貼合幼兒園的作息,不要回了家就晚睡晚起。而且要長期堅持下去,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不要因為大人的一些活動而擾亂了孩子的生活規律。
2. 制定行為準則
家長可以把良好的行為舉止制定成孩子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通過堅持執行,內化為孩子的良好習慣。例如飯前便後要洗手,自己吃飯、穿衣,玩完玩具要整理好等等。
3. 制定合理的獎懲制度
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獎懲制度,而且一定要正確、合理。如果孩子哪些是做得好,該給什麼樣的獎勵,做錯事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還是那句話,制定後就要嚴格執行,不要輕易妥協。
淘媽說:孩子的教育,靠學校,更靠父母。在父母和老師共同的努力下,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好。如果你家孩子也是在幼兒園表現更好,不妨試著找找原因,幫他學會遵守規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lDIl3UBjdFTv4tAsA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