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出品|搜狐財經
作者|李保銘
編輯|吳亞
10月30日晚間,美的集團發布最新的2023年三季報。
財報顯示,美的集團第三季度實現營收941.22億元,同比增長7.32%;歸母凈利潤94.85億元,同比增長11.93%。
今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911億元,同比增長7.67%;歸母凈利潤277億元,同比增長13.27%。
美的集團還在財報中披露,前三季度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收入為213億元,同比增長25%;智能建築科技收入為212億元,同比增長19%;機器人與自動化收入為229億元,同比增長17%。
(圖片來源:美的集團三季報)
即前三季度美的集團B端業務增速高於整體業績增速,且多個細分領域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在《2022年致股東信》中,美的集團給出了「ToB與ToC並重突破」、「驅動增長」等目標。就前三季度業績來看,其業績保持了增長。與此同時,加快發展海外業務也是美的「驅動增長」、「走出舒適區」的重要抓手。
最近的10月24日,美的集團正式向港交所首次提交招股書,拉開其衝刺港股上市的序幕。海外研發、銷售體系建設以及併購海外優質標的,是美的集團本次港股募資的重要用途。
B端業務保持雙位數增長,科陸電子年內單季首盈利
就2023年三季報而言,無論是三季度單季度還是前三季度的成績,美的集團均錄得「雙增長」。
2023年以來,「發展B端業務」成為美的集團越來越多提到的關鍵詞。就三季報數據來看,繼上半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後,三季度美的集團的B端業務繼續維持高增長。
(圖片來源:美的港股招股書)
根據美的集團10月24日披露的招股書資料,集團的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業務包括壓縮機、電機、大型儲能、智能電網、分布式光伏解決方案、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產品,旗下企業包括美芝(GMCC)、威靈控股(Welling)、合康新能(HICONICS)、科陸電子和高創傳動(SERVOTRONIX)等。
前三季度,美的集團的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板塊的營收為213億元,同比增長25%。
今年9月,董秘辦在投資者平台上表示,美的集團已建立ToC與ToB並重發展的業務矩陣,「能源管理是公司在B端核心業務上布局與突破的關鍵領域。」
而科陸電子作為美的集團開展能源管理業務的主要平台之一,在半年報中首次實現並表。
科陸電子最新的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科陸電子的營業總收入為33.45億元,同比增長59.7%;歸母凈利潤為虧損7768萬元,同比收窄24.35%。
僅就三季度來看,科陸電子歸母凈利潤實現今年以來的首次盈利、錄得5927萬元,同比增長11.9%。
財報稱,科陸電子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主要系儲能業務大幅增加導致。
從政策面來看,儲能業務爆發有跡可循。僅在上半年,我國共發布270餘項儲能相關政策。其中國家層面的政策就有19項,涉及儲能示範應用、規範管理、電價改革以及多元化、智能化應用等方面。
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6月,我國新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約863萬千瓦/1772萬千瓦時,相當於此前歷年累計裝機規模總和。
美的集團除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板塊快速發展外,智能建築科技業務和機器人與自動化業務亦發展迅速。
智能建築科技業務在前三季度營收為212億元,同比增長19%。根據申請書,該業務包括商用空調、電梯與扶梯等產品,旗下企業包括clivet、菱王電梯等。
前三季度,美的集團的機器人與自動化營業收入為229億元,同比增長17%。根據招股書,機器人與自動化業務由美的集團在2017年收購的庫卡集團經營,業務涵蓋工業機器人、工作單元和全自動化系統的一站式自動化解決方案、自動化物流系統。
港股遞表,海外業務布局加速
在《2022年致股東信》中,美的集團還提到了驅動增長,「驅動增長意味著要離開舒適區,意味著未知和不確定,要敢於接受風險,去尋找新市場、新品類、新機制、新增長點。」
赴港股上市、擴大海外業務占比,或正是美的集團離開舒適區的一大嘗試。若港股上市成功,美的集團將形成「A+H」兩地上市格局。
在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看來,美的赴H股上市對企業、投資者來說是雙贏,不僅能使美的增加新的融資平台,還能擴大美的品牌知名度,向國際化邁進;另一方面,H股的審核機制、財務制度對投資者來說更規範。
公開報道顯示,美的集團曾立下目標:到2025年,海外銷售收入要突破400億美元(超2000億人民幣),國際市占率達到10%。
但梳理2019年-2022年美的集團年報數據可發現,近年來,美的海外業務營收規模在不斷增長,但對總營收的貢獻比仍較為穩定。
具體來看,2019年-2022年,美的集團來自海外的營收由1167.84億元增長至1426.4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5.13%;營收貢獻比穩定在41%左右。
(圖片來源:同花順iFind)
而此次衝刺港股上市,發力海外業務是美的集團募資所得的重要用途之一。招股書披露,美的集團除了將募資用於全球科技研發外,還將用於要擴展海外產能。
具體來看,美的集團將結合自主資本開支、合營企業投資和收購等方式,在歐洲、拉美、非洲、印度、東南亞等地區擴大產能和提升海外生產規模及質量,以滿足當地客戶對於智能家居業務和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的需求。
招股書還披露,美的集團有意投資或收購與智能家居業務和商用及工業解決方案業務相關的標的。
「這些標的應該具有深厚品牌價值、與當前品牌組合形成互補,比如海外特別是歐美市場的高端家電品牌,以及在歐美市場領先的商用空調供應商及儲能系統供應商等。」招股書稱。
更細緻的來看,聚焦B端業務或是美的集團針對海外業務的發力方向之一 。此前在10月17日,科陸電子稱其於近日與美洲某客戶電池儲能系統供應合同,公司將向該客戶銷售貨櫃式電池儲能系統合計437MWh。
科陸電子半年報數據顯示,其上半年儲能項目累計發貨近800MWh,其中完成南美洲地區規模最大的新能源發電側光儲項目(485MWh)的發貨。
除了海外研發、生產、併購等環節外,擴展和升級海外銷售網絡也是美的集團港股上市募資用途之一。
而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美的集團擁有超過19.36萬名全職員工,其中海外員工3.15萬名,海外員工占總員工比重超過16.27%;擁有超過2.2萬名研發人員,占公司非生產員工人數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