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中的濕氣從何而來?醫生提示:濕氣的存在或與這3個因素有關

2022-10-12     醫者榮耀

原標題:人體中的濕氣從何而來?醫生提示:濕氣的存在或與這3個因素有關

很多人在看中醫的過程當中,往往會聽到醫生說,你體內的濕氣過重喲。可能這個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我又沒住在潮濕的環境中,不應該濕氣過重啊!因此,就有人曾這樣思考過:人體中的濕氣究竟是從何而來呢?

實際上,「濕氣」還真不一定需要你住在潮濕的環境中,它才能找到你;只要你符合濕氣侵襲的條件,不管你在天涯海角,它都有辦法找到你。總體來說,濕氣的存在主要與以下3個因素有關。

1.平時飲食過於油膩,身體無法在短時間內快速消化,因而導致它們在體內堆積成濕;

2.飲食比較正常,但本身的消化能力不足,繼而導致身體運化水濕的能力受到影響,此時,就會導致人體體內生成濕氣;

3.受環境與季節因素的影響,導致外界濕氣入侵人體。

從中醫的角度上來說,前面兩個因素可以被概括為「內濕」,而第三個因素則與「外濕」有關。一般來說,內濕的生成多與脾氣有關,如果說濕重是「標」,那麼脾氣則是「本」。

中醫里所說的脾,主要為身體承擔著運轉工作,可以說,體內任何代謝產物的排出,都需要依靠脾氣的力量。因此,一旦體內的脾氣過虛,就會導致這些代謝產物瀦留體內,從而內生濕氣。

而外濕的入侵,則與外部環境具有很大的關聯,對於長時間處於潮濕環境或生活在沿海城市的朋友來說,受到濕氣入侵的風險要比普通人更高。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受到了濕氣的入侵呢?一般來說,濕氣臨門的主要症狀有:四肢乏力、整日嗜睡、舌苔厚重、身體水腫。大家不妨觀察一下自己的身體情況,如果存在這些症狀,那麼十有八九是身體受到了外界濕氣的侵擾所致。

其實,無論是內濕還是外濕,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身體健康。因此,對於體內存有濕氣的朋友來說,一定要儘早採用合理的方式為身體祛濕,只有這樣,才能為身體健康提供保障。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簡單易操作的食療小方,這需要我們事先準備好紅豆、赤小豆、薏苡仁、橘皮、梔子以及芡實,然後再用熱水將這些食材沖泡成茶飲,待到水溫適宜時,即可飲用。

在這些食材中,薏苡仁不僅能夠消除濕痹,還可以美白養顏;紅豆不但可以改善身體水腫的現象,還能夠輔助祛除體內的濕氣;而橘皮在平時的生活中看起來不起眼,卻能夠對人體起到健脾和胃、排出水濕的作用。對於體內濕氣過重的朋友來說,不妨多用上述食材泡茶喝,這或許能夠達到祛濕、養顏的雙重效果。

【本圖文由「醫者榮耀」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宴清,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f79efb4fbe8d2b8eeb1880598f76c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