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腸癌一發現就是晚期?提醒:身體有5個異常,當心癌症信號

2024-01-22   家庭醫生在線

原標題:為何腸癌一發現就是晚期?提醒:身體有5個異常,當心癌症信號

腸癌,作為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全球範圍內呈現出日益嚴重的態勢。

在過去,腸癌的高發年齡主要集中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但近年來,年輕人查出腸癌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01

00後男生確診腸癌晚期,

年僅23歲

前段時間,浙江省某三甲醫院接診了一位「00後」男生小佳。年僅23歲的他,被確診「直腸癌晚期」。對此,主治醫生表示,這是他從醫以來,接觸過年齡最小的直腸癌病人。

3個月前,小佳開始發現肛門有墜痛感,還沒來得及弄清楚緣由,連著大便也帶著鮮血。於是,小佳馬上去醫院進行了腸鏡檢查。

結果讓所有人十分詫異,小佳直腸距離肛門約5cm的位置,發現了一個「5cm×3cm」的病變占位,病理結果提示是「直腸腺癌」。

經過新一輪排查,發現小佳的肝臟影像也不太理想,結果顯示在他的肝臟有一個4.7cm左右的占位,再經肝腫塊穿刺活檢,病理符合「直腸腺癌肝轉移」,考慮是腸癌晚期。

年紀輕輕的小佳為啥會「攤上」癌症晚期?

經過醫生詳細詢問,原來小佳來杭州工作後,由於遠離了父母的干預,他的生活簡直「放飛自我」,幾乎每天都不吃早餐,還經常約上三五知己豪吃海喝各種生冷、辛辣、重口味的食物

02

腸癌來臨易忽視

5個症狀警惕

腸癌的早期症狀一般較輕微且無特異性,容易被人們忽視:

1.腹痛、有包塊

部分結腸癌患者會出現腹部脹痛等不適症狀,表現為陣發性的腹部絞痛,在排氣後疼痛會緩解。又或者患者在右側中腹區域能摸到質地較硬的腫物,還伴隨疼痛、消瘦等表現,應及時檢查。

2.排便習慣改變

排便有顯著變化,例如:以前一天大便一次,現在變為每天3~4次,或好些天才一次;排便總覺得沒有排乾淨,或者便秘與腹瀉問題交替發生;大便形狀異常,變成細長條狀,或帶有凹槽狀等。

3.經常性便血

大便帶血是腸癌的一個常見症狀,但這又跟痔瘡的臨床表現相似,一定要注意區別。痔瘡引起的便血,血一般呈鮮紅色,會在大便後滴滲,不會和排泄物混合。假如在排便時發現排泄物中混合著暗紅或柏油色的血液,應懷疑是腸癌

4.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

由於腸道腫瘤可影響消化系統的正常功能,所以患者常會伴有食慾不佳、進食後反胃等不適,最終會導致體重下降,變得消瘦。

5.其他全身性症狀

隨著腸癌的病程進展,患者還可能出現不明原因的疲憊無力、不同程度的貧血等全身性症狀。假如有類似持續的異常症狀,都應該及時到專科檢查。

03

人到中年,

強烈建議做一次腸鏡!

腸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因為越早發現並開展治療,患者的治癒率就越高。而當前,腸鏡檢查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篩查方法。

在臨床實踐中,醫生通常會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即使沒有症狀,也應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原因如下:

  • 結直腸癌的症狀相當隱蔽,在早期幾乎不會有任何不適,或者症狀十分輕微、不典型;腸息肉更沒有症狀,只能在腸鏡檢查中被發現;其他的檢查手段,如超聲波、CT、核磁等都不能達到這一目的。

結直腸癌的症狀相當隱蔽,在早期幾乎不會有任何不適,或者症狀十分輕微、不典型;腸息肉更沒有症狀,只能在腸鏡檢查中被發現;其他的檢查手段,如超聲波、CT、核磁等都不能達到這一目的。

  • 超過90%的結直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成的,及時發現並切掉息肉,是預防腸癌行之有效的手段

超過90%的結直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成的,及時發現並切掉息肉,是預防腸癌行之有效的手段

  • 結合數據及臨床經驗,40歲以上人群中,超過2成的人會長腸息肉;50歲以上人群中,超過3成的人會長腸息肉;60-70歲的人群占比更高。

結合數據及臨床經驗,40歲以上人群中,超過2成的人會長腸息肉;50歲以上人群中,超過3成的人會長腸息肉;60-70歲的人群占比更高。

  • 若發現息肉或早期腸癌,治療十分簡單,只需在內鏡下進行手術,創傷也小,對預期壽命幾乎沒有影響。

若發現息肉或早期腸癌,治療十分簡單,只需在內鏡下進行手術,創傷也小,對預期壽命幾乎沒有影響。

家庭醫生在線媒體矩陣中心

編輯:彭秋霞

審校:郝雅竹

29歲姑娘乾咳一周確診肺癌,衝上熱搜!警惕6種徵兆......

45-55歲,生命的「高危期」,請記住4件事!

國際公認的一級致癌物,就藏在你家中!很多人可能天天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