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近些年來新能源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尤其是太陽能行業,其前景也一直被很多人看好。因此,大量的投資者湧入了這個行業,其中就不乏兩位前中國首富。
這兩位曾經的首富都是以太陽能行業發家,一位是20分鐘損失了936億元的漢能集團的董事主席李河君,另一位則是百億身家徹底歸零的尚德太陽能公司創始人施正榮。
出生於1967年的李河君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與馬雲、王健林等人比肩。
1988年,大學畢業的李河君選擇自己創業,並靠著從事電子產品、玩具等生意而賺到了第一桶金。
不過李河君並不滿足於此,並發現了一個新商機——水電站生意。於是在1998年,李河君就耗資1000多萬買下了他的第一座水電站。
後來他又繼續投資200億元在雲南金沙江建成了一個總裝機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力發電站,而這個工程耗費了8年的時間。
迄今為止,金安橋水電站的裝機規模比葛洲壩水電站還要大上10%,是世界上自行建設的最大私營水電站。
此後,李河君又花了8年的時間建造了一個太陽能能源帝國——漢能集團,並先後斥巨資併購了美國、德國的四家能源公司,使得漢能一躍成為了全球技術最領先、規模最大的薄膜太陽能公司。
2014年,李河君就以870億元的財富成為了當年的中國首富。並且漢能薄膜曾在港股市場中被譽為財富神話,因為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漢能薄膜的股價大漲了1800%,市值還超過了李嘉誠的長江實業集團。
2015年,李河君的身價水漲船高,並以1650億元的身價力壓馬雲和王健林,再次登上中國首富寶座。
不過好景不長,漢能集團在資本市場上遭遇做空,其股價隨之暴跌,而李河君的身價則在20分鐘內蒸發了約936億元。
另一位前中國首富施正榮則是在李河君之前就進軍了太陽能行業。
出生於1963年的施正榮在碩士畢業後,就獲得了去澳洲留學的機會。留完學後,他就回到了中國創業,並創辦了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
直到2005年12月,尚德太陽能公司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而施正榮也以23億美元的身價登上了當年的中國首富寶座。
值得一提的是,在施正榮擁有大量的財富後,還專門花了20萬美元包機去參加世界經濟論壇。並且為了接見不同的用戶,他還給自己配置了十幾輛豪車,請了6個保鏢來保護自己。
但在公司上市五年後,光伏行業開始走下坡路,再加上歐洲等國家對中國的光伏產業發起「雙反」調查,施正榮的公司平均每天就要虧損1000萬元。
而隨著債主逼債和公司股價跌破1美元,施正榮的百億身家也迅速歸零了。
這兩位曾經的中國首富都因太陽能行業而興起,分別是薄膜太陽能和晶矽太陽能的代表人物,但又因這個行業的衰敗而跌落神壇。不過他們也算是見證了太陽能行業的興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