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永遠不要美化那條你未選擇的路

2024-08-23     筆記俠

內容來源: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帆書 樊登讀書(readingclub_btfx),筆記俠經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授權。

內容來源: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帆書 樊登讀書(readingclub_btfx),筆記俠經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授權。

責編|金木研排版| 五月

第8485篇深度好文:2827字 | 8分鐘閱讀

責編|金木研排版| 五月

第8485篇深度好文:2827字 | 8分鐘閱讀

思維方式

羅翔老師曾說過這樣一番話,讓無數網友直呼被治癒了:

人生其實沒什麼好後悔的,很多事就算真的能重來一遍,以自己當時的心智和閱歷,很可能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只不過我們總是習慣,去美化那條沒有選擇的路。

的確,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眼前的不如意,而後悔當初的選擇。

總是幻想著如果從前選了另一條路,一切或許就會有更好的結局。

可其實人生這道選擇題,何時有過百分百的圓滿?

無論你怎麼選都會有遺憾,也從來沒有一條路會是絕對的平穩順遂。

成年人的通透是:永遠不去美化那條你沒選擇的路。

一、你沒走過的那條路,

未必開滿鮮花

熱播劇《玫瑰的故事》里,黃亦玫和方協文的婚姻讓無數網友倍感唏噓,紛紛感慨她選錯了。

因為,婚後的黃亦玫成了一隻徹頭徹尾的籠中鳥。

她懷孕後,方協文便擅自辭掉了她喜歡的工作,還叫來婆婆監視著她的一舉一動。

每次她想單獨出門,都會被各種追問阻攔;好不容易出去一趟,買束花也要被盤問半天;

即使整天待在家裡,方協文也會偷偷查看她瀏覽過的網頁。

因為她的優秀耀眼,讓方協文充滿了危機感,所以總是打著愛她的旗號干涉她的自由,甚至還想索性讓她懷上二胎,就能繼續在家中相夫教子。

彈幕上不少網友留言說,要是當初和莊國棟結婚就沒那麼痛苦了。

可其中有位網友卻格外清醒,說如果黃亦玫和莊國棟結婚了就真的會萬事大吉嗎?

誰知道會不會又是另一起婚姻悲劇呢?想當初兩人在熱戀時,黃亦玫又何嘗是真的幸福?

曾經,黃亦玫不顧一切地飛去巴黎給他驚喜,只為慰藉他的相思之苦。

可莊國棟見到她後卻一直忙於工作,無論是聊天還是看展,都流露出敷衍,甚至覺得她的到來是個麻煩。

其實仔細回想起來,他們之間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就像之前的每次約會,莊國棟也鮮少考慮過她的喜好。

去了巴黎後,明明是和女上司在酒吧,卻藉口為了避免麻煩騙她是在加班,謊言被識破後,又反過來怪她無理取鬧。

這些在婚前就埋下的種子,又怎會在婚後結出甜蜜的果實?你是否也在某一刻覺得自己曾經選錯了?

或許是在排長隊時,選擇了其中一邊,卻又覺得另一邊應該會更快。

或許是一邊幹著朝九晚五的安定工作,又羨慕起自由職業的無拘無束。

抑或是擁有了踏實本分的伴侶,又渴望著儀式感滿滿的婚姻,覺得那樣的日子才叫生活。

人們總是習慣,下意識地為那些沒有得到的東西戴上濾鏡。

可這不過是想像中的美好,換了條路也只是換了種痛苦。

每條路上都有它的荊棘和風雨,你沒選的那條路,未必就開滿鮮花。

二、人生無論如何選擇,都會有遺憾

《林徽因傳》里有這樣一句話:「巷子裡的貓很自由,卻沒有歸宿;圍牆裡的狗有歸宿,終身都得低頭。」

寥寥數語,卻看得人心口直泛酸。

世事仿佛總是如此,好像從來就沒有一種狀態能滿足你所有的期盼。

只是我們總喜歡用自己的缺口,去對比別人的「圓滿」。

高分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中,簡慶芬就是這樣羨慕著昔日情敵瑞貝卡。

簡慶芬結婚多年後,開始厭倦每天單調重複的日子。

她不但要上班,還要兼顧孩子,整理家務,終日都是灰頭土臉的。

可即便她為了家庭付出一切,也得不到丈夫的一句認可。

她精心準備的飯菜,丈夫都沒看一眼就說沒胃口,就連每年送的生日蛋糕,也是前女友瑞貝卡喜歡的口味。

她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快樂了。

有一天,她偶然間遇到了瑞貝卡,雖然過了十幾年,但對方依然保持著姣好的面容,打扮精緻,走路帶風。

瑞貝卡的光彩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得她狼狽不堪。

簡慶芬開始在社交網絡上窺探著她的生活,她發現瑞貝卡的生活竟是如此多姿多彩,不僅事業有成,還有個小十歲的追求者。

於是,她也紋了和瑞貝卡一樣的紋身,剪了一樣的髮型,幻想著能過上對方的生活。

可她不知道的是,單身的瑞貝卡同樣羨慕著「家庭幸福」的她。已經39歲的瑞貝卡還未婚,她快樂是一個人,難過也是一個人,旁人只見她的風光,卻從不懂她的孤單。

雖然開了公司,卻不幸患上了乳腺癌,而在她最需要關愛的時候,又遭到了小男友無情地拋棄。

想起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里,說的那一句:「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可見,人生何來兩全的選擇?選擇了嬌艷的玫瑰,就要做好被刺傷的準備。

享受了單身的自由,就要接受一個人的孤寂;接受了安逸輕鬆的工作,就註定難以日進斗金。

生活的真相從來都是:每一個看似圓滿的結局,背後都藏了不為人知的遺憾。

三、餘生最清醒的活法:走好腳下的路

村上春樹說:「人生沒有原本就正確的路,是你選擇了後咬牙堅持到最後它才變成對的路。」

未來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它從不會提前給誰劇透。

而那些站在山頂的人,不過是踏踏實實地走好了每一步,才把腳下的路變成了對的路。

看過一位大一新生和張雪峰老師的連線,讓我感觸頗深。

這位新生高考後,經過各方面的考慮權衡,最終選擇了口腔醫學。

但一年後,他後悔了,想要再復讀一年,覺得應該選一個更有就業前景的專業。

他認為有張老師的幫助指導,自己再選一次,將來肯定可以實現財富自由的夢想。

然而,張雪峰卻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分享了一段自己的經歷。大學畢業後,他放棄了考研,選擇去北京打拚。

為了節省開支,當時他只能和同事一起擠在偏遠的城中村,合租了一間40平的小房間,裡面連一件像樣的家電也沒有。

有一年清明節假期,同事的朋友來訪,他只能睡在公司會議室的桌子上。

四月初的北京還很冷,他脫下毛衣當枕頭,拿外套當被子,躺在冰冷的桌上時,久久無法入睡,他開始幻想:要是當初選擇考研,此刻的他應該在西安的某所高校里讀研究生,生活肯定比當下過得好多了。

可越想,他就覺得越痛苦,因為他根本無法回到當初。

從那時起,他便明白:人生如棋,落子無悔。

與其拚命幻想著能重開一局,倒不如想方設法下好手裡的這盤棋。

用幻想中的美好,去對比當下的現實,本就是一場不公的較量。

人生其實從來就沒有什麼「絕對正確」的選擇,所謂對的路,不過是不後悔曾經的選擇,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

成年人最清醒的處世姿態莫過於:情出自願,事過無悔。

當前路泥濘時,那便想方設法跨過它,而不是一遇到難處就寄希望於如果當初。

寫在最後

常常會聽到有人發出這樣的感慨:如果當初我怎麼怎麼樣就好了。

好像如果能重來一次,人生就再無遺憾。好似換了條路,所有的夢想就會如願以償。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正如作家雷抒雁寫下的那句:仰望星空的人,總以為星星就是寶石,晶瑩、透亮、沒有纖瑕。可飛上星空的人知道,那兒有灰塵、石渣,和地球一樣複雜。

沒有任何一種選擇能夠百分百的圓滿,每條道路都有它的殘缺和遺憾。

不要去美化你沒選擇的那條路,買了就不必對比價格,選了就無需頻頻回望,勇敢地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也不要去責怪從前的自己,曾經的你站在路口也很迷茫彷徨。

餘生還很長,實在不必為過去哀嘆,也不用過分擔憂未來,唯一能做的就是義無反顧地走下去,風來就迎風,浪來便踏浪。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 追憶鄧公:何謂實事求是?
  • 什麼樣的人不怕失業?
  • 復旦梁永安:年輕人為什麼活得這樣苦?
  • 未來三年,請養成這5種高能量心態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880444d254e74bee7571ccfb0be2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