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聚焦兩大核心產業

2022-07-27     英才雜誌

原標題:杉杉股份:聚焦兩大核心產業

本文作者 | 無言

是繼續在一個領域內做大做強,還是追求多元化發展,向來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繞不開的話題。23年前,鄭永剛帶領杉杉從服裝行業跨界到鋰電池材料、貿易物流、醫療健康和文化旅遊等行業;今天,鄭永剛強調,杉杉的戰略一是聚焦,二是做減法,聚焦兩大產業——負極材料和偏光片,公司一切圍繞著兩大主業服務,上下共同打造一個全球化公司。

近年來,杉杉隨著形勢變化進行戰略轉型,合理運用減法,聚焦到兩大核心產業。2021年杉杉股份實現總收入207億元,同比增長151.9%,歸母凈利潤33.4億元,同比暴漲2320%,扣非歸母凈利潤18.9億元,同比增長1251%,遠超出市場的普遍預期。亮眼業績的背後,是杉杉已成長為鋰電和偏光片兩個行業的世界第一。

為此,《英才》記者專訪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杉杉股份董事長鄭永剛。

在最輝煌時跨界轉型

1989年,鄭永剛接管了寧波一家資不抵債的企業小廠——甬港服裝總廠後,很快提出「創中國西服第一品牌」的發展理念。第二年,杉杉西服在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上的十家專賣店借柜上架,這成為了杉杉品牌初試啼聲的真正契機。然後又選擇了央視這個電視廣告的「頂流」入口,杉杉西服從此一炮而紅。1996年,杉杉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成為我國服裝行業第一家上市的規範化股份公司。自此,杉杉也成為了中國真正的「服裝第一股」,杉杉西服市場占有率曾經達到37.4%,成為無可爭議的行業第一。在服裝領域,杉杉不僅自己挖到了第一桶金,並且還成功帶動了一系列國產西服品牌的崛起。

但是杉杉卻在一片大好的形勢下,敏銳地嗅出了可能出現的瓶頸。儘管1997年中國還沒有加入WTO,但是鄭永剛意識到:「缺乏歷史積累的中國服裝品牌,在外國品牌全面進入後,可能很難再保持主流的市場地位。如果僅僅專注於服裝,杉杉股份很快就將面臨天花板,必須開始轉型。」於是,多方仔細研究思考後終於下定決心,1999年鄭永剛將杉杉股份總部遷往上海,當年5月成立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我進入鋰電池材料行業時,10個人里有11個說我瘋了。」鄭永剛自我調侃道。此後,杉杉發展成為集鋰電材料、能源汽車、時尚服裝、奧特萊斯、貿易物流、醫療健康和文化旅遊幾大產業於一體的產業集群,連續20年榮登「中國企業500強」。

面對市場形勢的變化,2019年杉杉開始主動做減法,實行聚焦主業的戰略。鄭永剛表示:「在新時代,要有新思路,企業不要只做加法,更重要的是要會做減法,聚焦主業,做成專業化,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聚焦主業,斬獲兩個全球第一

在外界看來,一個賣服裝的去做高科技,拋開打下的天地,去探索一個不甚了解的行業,這無疑是個瘋狂的舉動。但若站在當下去審視這次被看做「瘋了」的轉型,無疑是一手絕佳妙棋。1999年,杉杉與鞍山熱能院碳素研究院簽署合作協議,杉杉投入8000萬元巨資,共同推動國家「863」課題「中間相炭微球」項目產業化,在國內實現負極材料的商用推廣。2001年,杉杉成功實現中間相炭微球的規模化生產,開始國產化替代,取代日本成為國內中間相炭微球主要供應商。杉杉第一代出廠的產品是37萬元/噸,而當時日本進口的材料要72萬元/噸,相當於把價格降低了近一半。這是中國第一家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生產企業,其成果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實現了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國產化。

在1999年,誰也無法預料到今天的智慧型手機等3C產品和新能源汽車會突飛猛進發展。所以儘管杉杉願景非常美好,但是公司轉型做鋰電材料後長達八年時間裡,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用鄭永剛的話說「差點把做服裝賺的錢全虧進去了」。2007年第一代蘋果手機的發布引爆了全球對鋰電池的需求,智慧型手機帶動整個3C產品的革命,鋰電池得以普及,鋰電材料行業迎來了第一個紅利期,自此鋰電材料業務被寫入了杉杉股份的主營業務,直至2013年,杉杉的鋰電材料業務收入全面超過服裝業務。

然而,正如鄭永剛所言:「任何一個行業都會從空白走向過剩。」自2011年開始,中國的鋰電正極材料產能開始過剩,行業競爭加劇。2014年後,鋰電池行業迎來了第二個春天,由電動汽車帶來了爆發性的需求,而這個需求市場更勝3C產品,且還在以每年兩位數增長。杉杉終於迎來了第二個爆發增長期,公開資料顯示,杉杉科技負極材料人造石墨出貨量全球第一,正極材料、電解液規模及技術競爭力均居行業前列。

「任何產業都有周期性規律,行業好的時候,我已經在準備下一個周期了,舊的產業衰退,新的產業已經起來了。」鄭永剛說。從這個角度來看,偏光片業務和鋰電池站在了同一個上升的周期。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新型顯示產業在區域集群協同發展之下,已成為全球產業規模第一,但目前全產業鏈的安全仍沒有保障,顯示產業核心材料、關鍵裝備國產化率非常低,很容易被「卡脖子」,尤其易被上游材料與裝備限制。行業數據顯示,僅在面板上游的材料產業,包括偏光片、玻璃基板、靶材、光掩膜版、光刻膠等產品,近年來國產化率均不超過20%。

「上市公司的核心功能是打開資本通道,通過併購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從0到1的創新。」深思熟慮後,鄭永剛拍板,進軍偏光片領域。2020年6月,杉杉股份斥資7.7億美元,收購LG化學偏光片業務。2021年2月,雙方完成交割,全球四大生產基地和1700多項專利全部交付,原經營和技術團隊保持不變,53名中高級管理幹部、38名韓國籍技術專家全部留任。4月16日,杉金光電啟動儀式暨戰略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宣告杉杉股份的這家子公司正式運營。預計中國企業在偏光片的市場份額,將從不到10%提升到45%以上。

如今,杉金光電成為全球領先的偏光片生產商,尤其是在大尺寸偏光片領域位列世界第一。目前,杉杉偏光片市場占有率全球遙遙領先,超過25%,具備強大競爭力。

科技進步突破了產業的邊界,產業發展同步加速了融合的進度。鋰電材料和光電材料的雙輪驅動,意味著杉杉股份將向高科技行業持續發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7fa14c9923c68f3aad995e65e83c6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