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券商APP打新系統,讓投資者決定是否「一鍵打新」

2023-03-31     皮海洲

原標題:完善券商APP打新系統,讓投資者決定是否「一鍵打新」

從3月27日起,主板全面註冊制打新正式拉開序幕。與此相對應的是,券商APP的「一鍵打新」功能再度遭遇市場的審視。畢竟伴隨著全面註冊制的實行,打新也是有風險的,「一鍵打新」已顯得不合時宜。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今年3月24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規範證券公司APP「一鍵打新」功能的通知》,要求各家券商對APP「一鍵打新」功能進行整改。本次整改主要是增加風險提示頻次、優化資金凍結告知程序、健全新股基本面介紹等,更加注重保障投資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對券商APP的「一鍵打新」功能進行整改顯然是很有必要的,這也是適應全面註冊制發展的一種需要。畢竟「一鍵打新」是歷史上新股23倍市盈率發行時期的產物。因為當時新股發行的市盈率都被控制在了23倍以下,這就給新股上市預留了一定的上升空間,因此,新股上市基本上都會「新股不敗」,如此一來,投資者也就「逢新必打」,只要是新股,投資者就申購,也不管新股的質量如何。也正因如此,為方便投資者打新的需要,券商APP的「一鍵打新」功能應運而生。

「一鍵打新」為投資者打新提供了便利,它極大地滿足了投資者打新的需要。不過,「一鍵打新」的弊端也是很明顯的,那就是它極大地助長了投資者的非理性打新行為。只要有新股申購,投資者就「一鍵打新」,也不論新股的基本面如何,甚至不論新股的發行價格與新股的名稱,哪怕投資者對新股一無所得,但還是選擇「一鍵打新」。

在新股23倍發行市盈率時代,即便投資者非理性打新,但由於中籤即是賺到,所以即便「一鍵打新」存在明顯的弊端,但也不會給投資者帶來多少投資風險。因此,對於「一鍵打新」的弊端,市場各方面普遍採取的都是包容的態度。「一鍵打新」也因此在市場上得以流行下來。

但註冊制明顯容不下「一鍵打新」的弊端。畢竟註冊制下的新股發行是不受23倍發行市盈率限制的,新股發行市盈率的高低最終由市場說了算。如此一來,新股發行市盈率達到40倍、50倍都是正常情況,70倍、80倍也很常見。即便達到230倍,只要是市場行為,也是無可非議的。只是如此一來,打新的風險顯著增加,因為一些註冊制發行的新股,上市即破發,投資者打新中籤成了「中刀」。

正是基於新股破發的原因,所以註冊制下的打新是充滿了投資風險的。如此一來,投資者打新必須是一種有選擇性地進行的投資活動,有些新股可以參與打新,有些新股則必須放棄參與打新。也正因如此,打新股不再適合「一鍵打新」,投資者參與哪些新股的申購,投資者是否選擇「一鍵打新」,這些都只能由投資者自己來作出決定,而不是由券商APP在「一鍵打新」功能中自動打勾來決定投資者的申購。

所以,在全面註冊制打新正式啟動的情況下,對券商APP的「一鍵打新」功能進行整改,這既是保護投資者的一種需要,同時也是適應全面註冊制發展的需要。而從中證協發布的通知來看,整改的內容也抓住了重點。不僅要求增加風險提示頻次,更重要的是健全新股基本面的介紹,這樣投資者對自己申購的新股就不會一無所知了,如此一來,也就不存在投資者盲目打新、非理性打新的問題,至少投資者對自己申購的新股是有所了解的。

而正因為對發行的新股是有所了解的,這也就保障了投資者的知情權,在此基本上,投資者才能更好地行使自己的選擇權,以決定自己要不要打新,或選擇哪一隻或哪幾隻新股來打新。因此,投資者擁有知情權是投資者行使選擇權的基礎,這樣投資者就可以作出理性的選擇,來決定自己是參與打新或是放棄打新。這個權力必須是掌握在投資者的手上,而不是掌握在券商APP的「一鍵打新」功能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3f4bd071ff9ce0342cfd1ccce22c3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