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奇妙良方,抗病毒、抗菌解熱、增強免疫,拉開了溫病學的序幕

2023-07-17     醫者榮耀

原標題:一個奇妙良方,抗病毒、抗菌解熱、增強免疫,拉開了溫病學的序幕

有時候,人們時常感嘆,「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萬事萬物都存在這樣的獨特現象,當然正是因為有這種奇特的現象,才讓這個世界更為有趣。在金元四大家之中,學術思想被後世醫家一直傳承且經久不衰的,非李東垣莫屬。然而,有一個奇效良方,雖然在李東垣的著作里沒有出現,但是在他的徒弟的著作里出現過,而且他的徒弟說,這是李東垣在治療一個比較特殊的疾病時,所創立的方劑,然而這個方劑卻為後世溫病學說的興起與繁榮,拉開了帷幕

而這個方劑就是普濟消毒飲,全方由「黃芩、黃連各半兩,人參三錢,橘紅(去白)、玄參、生甘草各二錢,連翹、板藍根、馬勃、鼠粘子各一錢,白僵蠶(炒)、升麻各七分,柴胡、桔梗各二錢」等中藥組成,使用方法是先將這些中藥研為細末,半用湯調,時時服之,半蜜為丸,噙化之。普濟消毒飲的作用是「清熱解毒,疏風散邪」,適用於大頭瘟,臨床以「憎寒發熱,頭面紅腫焮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舌干口燥,舌紅苔黃,脈浮數有力」等辨證要點。不過由於本方苦寒辛散,陰虛的人群要慎用。

那麼,普濟消毒飲的配伍究竟有什麼奇妙之處呢?全方以黃連、黃芩為君藥,主要起到清熱瀉火,祛上焦熱毒的作用;以鼠粘子、連翹、僵蠶為臣藥,主要起到疏散頭面風熱的作用;以玄參、板藍根、馬勃、桔梗、甘草、橘紅、人參為佐藥,其中玄參、板藍根、馬勃、桔梗、甘草清利咽喉,並加強清熱解毒之力;橘紅利氣疏通壅滯,人參補氣扶正,與解毒疏散並用,有扶正祛邪之意;以升麻、柴胡為使藥,主要起到昇陽散火、疏散風熱的作用,還可使得鬱熱時毒之邪宣散透發,此即「火郁發之」之意,並協助諸藥上達頭面,為舟楫之用。全方共同起到清熱解毒、疏風散邪的妙用。

雖然普濟消毒飲原本是用於治療大頭瘟的方劑,但是臨床上只要牢記「頭面紅腫焮痛,憎寒發熱,咽喉不利,舌紅苔黃,脈浮數」為證治要點即可,可以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在臨床使用的時候,也有兼變證,需要加減化裁。如果表證明顯,里熱不重的,可以酌情減少黃連、黃芩的用量,再加荊芥、防風、蟬蛻、桑葉等,以增強疏風散邪的作用;若表證已罷,邪從火化,里熱較盛,可去柴胡、薄荷,加金銀花、青黛等,加強清熱解毒之功;若里熱盛而兼燥結的,可加大黃、枳實、玄明粉,瀉熱通便;腫硬難消者,加牡丹皮、貝母、赤芍藥、絲瓜絡、夏枯草、橘皮等,活血通絡、理氣化痰、消腫散結;合併睪丸炎,可加川楝子、龍膽草,清瀉肝經實火。

對於普濟消毒飲的方源,一直存在爭議,因為歷代醫家都沒有明確說明它出自哪本著作,但是現代醫家普遍認為這是金元名醫李東垣的方劑,最初的名字是普濟消毒飲子。清代名醫王子接認為普濟消毒飲出自《局方》,但是現行通用本《局方》里並無此方;清代名醫汪昂認為,「《十書》中無此方,見於《準繩》」。但是,通過文獻考證,發現元代醫家羅天益的《衛生寶鑑》里記載的本方,提到了本方源自《東垣試效方》,不過此時的方名仍叫「普濟消毒飲子」,而真正將它更名為的「普濟消毒飲」的是明代醫家汪機。所以,按照元代醫家羅天益的記載,普濟消毒飲的方源為《東垣試效方》基本已成共識。

對於普濟消毒飲的所用藥物,有三味值得一說,就是人參、柴胡、升麻。《醫方集解》中有薄荷,無人參。那麼為什麼要用人參?因為人參一是可以補氣扶正,第二是李東垣的脾胃學術思想,用人參對脾胃有助益。對於是否要用人參,還是根據人體的正氣情況來決定。對於全方所用升麻、柴胡兩藥,歷代醫家有不同意見,比如清代名醫吳鞠通認為,應當去掉升麻與柴胡,以防其昇陽助熱;清代名醫葉子雨認為,普濟消毒飲「有升、柴之升散,有芩、連之苦降,開合得宜,不得譏東垣之誤也」。近代名醫陸士諤認為,普濟消毒飲「此方之升柴,猶之畫龍點睛,精神全在此一點」。因此,臨床上,持不去升麻、柴胡的多一點,不過吳鞠通之說,倒是也可供參考,畢竟世事無絕對嘛!

對於普濟消毒飲這個經典良方,實則是開創溫病之先河。在金元時期,溫病學說還沒有正式形成,不過縱觀歷代中醫,辛涼藥物配伍進行解表的方法,早在醫聖張仲景時代就有麻黃石膏配伍;後來在藥王孫思邈時代,就有了麻黃、葛根與石膏、寒水石配伍,或者石膏、苦參、寒水石與麻黃、升麻、葛根同用;再後來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劉河間創立防風通聖散,也有辛涼解表的作用。但是,基於當時的時代而言,對於外感熱病的治療,依然還有拘泥於《傷寒論》的。不過,同作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所傳普濟消毒飲,清熱解毒,疏風散邪,實開溫病之先河

不過,在東垣先生初創普濟消毒飲的時候,最初是為一個個案患者,只是收錄了一些症狀,並沒有詳細的證型和舌象脈象等症,因此後世醫家對於普濟消毒飲的理解時,也只能從原方和疾病共性的症狀來推測本方的方證。那麼,根據這個方劑,如何反推病症呢?原方所說的大頭瘟,多系風熱襲擊陽位,因此面部的各種炎症大多為陽證、表證;如果風襲陽位、熱性散漫,則多見頭面腫痛、目不能開;若是風熱困於肌表,衛氣奮起抗邪,可見惡寒發熱;如果邪氣從口鼻咽喉而入,直抵心肺,所到之處,風邪傷津,熱邪耗液,可見口乾舌燥、咽喉不利;如果熱邪克肺,肺氣上逆可見喘證

在古代,普濟消毒飲可能主要集中在「大頭瘟」的治療,但是隨著溫病學的行氣,以及現代臨床的廣泛應用,發現普濟消毒飲的作用已經變得十分廣泛了。有相關研究發現,目前普濟消毒飲應用範圍已經拓寬到腮腺炎、扁桃體炎、甲狀腺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及流感和外系疾病中的皮炎、腮腺炎性睪丸炎、扁平疣、水痘、粉刺、痤瘡、帶狀皰疹、面癱等疾病,這說明隨著對普濟消毒飲的研究,醫學界正逐漸拓寬應用範圍,並不局限於古代的 「大頭瘟」一病[1]。不過,對於普濟消毒飲的方證,依然是在風熱這個領域,只要符合「風熱壅盛」的這個核心病機,就可以採用普濟消毒飲進行疏風清熱、消壅散結

對於普濟消毒飲來說,目前對它的藥理研究比較少,不過不代表沒有研究過。有藥理研究表明,普濟消毒飲可調節整體免疫功能抑制流感病毒複製,阻止病毒致細胞病變,加之其中一些藥物的清熱解毒、疏風散邪作用,使普濟消毒飲具有抗病毒、降溫的功效[2]。另外,也有藥理研究表明,普濟消毒飲具有抗菌,增強免疫等藥理作用[3]。不過對於普濟消毒飲的現代臨床應用,還真是值得廣為研究。現代臨床中,普濟消毒飲可用於治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合併腦炎,流行性腮腺炎性睪丸炎,扁桃體炎,風疹淋巴結腫大,急性淋巴結炎,頜下腺炎,丹毒,亨特綜合徵,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帶狀皰疹,面神經麻痹,系統性紅斑狼瘡,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小螺菌性鼠咬熱,弓形蟲感染,尖銳濕疣,局限性硬皮病,過敏性紫癜,痤瘡,智齒冠周炎,放療後口腔反應,急性咽喉炎,角膜炎,急性視網膜壞死綜合徵,晚期癌症疼痛等疾病[3]。

對於普濟消毒飲來說,雖然最初是用來治療大頭瘟的,但是它的溫病學理念至今仍然廣受醫家推崇。現代運用普濟消毒飲治療的病症有很多,比如耳脹,齒槽膿腫[4];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風毒病、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小兒呼吸道感染高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性心肌炎、亞急性甲狀腺炎、口腔急性感染、扁平疣、面部痤瘡[5];急性乳腺炎,淋巴結炎,急性扁桃體炎,頸癰,風疹淋巴結腫大[6]。也就是說,普濟消毒飲可以廣泛用於治療傳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皮膚科疾病,口腔科疾病[7]等多種疾病。

總體來說,普濟消毒飲作為金元時期創立的名方,雖然創方實屬偶然,只是因為某些特殊的個案而立,但是沒想到的是,它卻拉開了溫病學的序幕,為後世溫病學的興起,吹響了號角。不過,對於普濟消毒飲來說,令人遺憾的是,現代藥理對它的研究不夠深入,雖然它在現代臨床中可以橫掃多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尤其是傳染性疾病,它的「神通」不可謂不廣大,但是即便如此,藥理研究對它也只是停留在抗菌抗病毒、解熱、增強免疫方面。基於普濟消毒飲的全方來說,藥理作用遠遠不止如此簡單,因此,對於普濟消毒飲的藥理深入,還是一個任重道遠的事情。

參考文獻

[1]錢昌盛,李青,呂春艷,等.普濟消毒飲古今應用發微[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21,30(7):50-53+79.

[2]王燕.淺析普濟消毒飲治療流感[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13,19(11):1267.

[3]張保國,程鐵峰,劉慶芳.普濟消毒飲藥效及臨床研究[J].中成藥,2010,32(1):117-120.

[4]尹廣超,鄧予新.淺談普濟消毒飲之識學用[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1(9):31-32.

[5]李飛.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6]陳銳.普濟消毒飲臨床新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2,28(12):14.

[7]占新輝,石靜,王微,等.普濟消毒飲臨床應用概況[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5):246-248.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鑑),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21a2b9241c725818009481c712667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