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線研究院:LG新能源發行價出爐,美聯儲加息漸近,對A股有何影響?

2022-01-17     價值線傳媒

原標題:價值線研究院:LG新能源發行價出爐,美聯儲加息漸近,對A股有何影響?

這個周末,韓國傳來大消息,LG新能源IPO的發行價敲定了!

不僅僅是韓國史上的最大IPO,LG新能源的上市還將深刻影響全球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

此前,受LG新能源IPO影響斷斷續續陰跌1個多月的A股鋰電板塊調整到位了嗎?

新年以來,美股A股持續大幅調整,美聯儲加息越來越近,對A股的衝擊會像2018年那樣嗎?

A

韓國史上最大IPO定了

每股30萬韓元,合人民幣每股1601元!

1月14日,全球動力電池巨頭LG新能源的IPO發行價終於敲定。

據韓媒報道,根據LG新能源最新提交的一份文件,LG新能源的IPO發行價格被定為每股30萬韓元(合人民幣1601元),是其最初提供的27.5萬-30萬韓元範圍的最高值。

本次IPO,LG新能源計劃發行3400萬新股,同時母公司LG化學將向市場出售850萬股,也就是說總發行量將達到4250萬股。按照每股1601.4元人民幣的發行價,LG新能源本次IPO將籌集資金680億人民幣(合107億美元),成為韓國史上規模最大的IPO,同時也僅次於美國電動車製造商Rivian的120億美元,成為近一年來全球規模第二大的IPO。

知情人士透露,LG新能源計劃於1月27日上市,目前已收到機構投資者高達約800億美元的認購需求,遠遠超過LG新能源向機構提供的額度。

上市以後的LG新能源,總股本將從現有的2億股增至2.34億股,按照每股1601元人民幣的發行價計算,市值將達到3746億元,成為韓國主要證券交易所KOSPI的第三大上市公司,僅次於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

B

寧德時代泡沫幾何?

LG新能源IPO的日益臨近,近期也引發了A股投資者的強烈關注。普遍觀點認為,作為目前全球第二大動力電池生產企業,LG新能源的IPO是近段時間A股鋰電板塊持續調整的重要原因。

按照最新收盤價計算,「寧王」的市值高達1.34億元人民幣,是按照最新發行價計算的LG新能源市值的3.6倍。然而,根據韓國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此前公布的數據,2021年前11個月,寧德時代市占率為31.8%,LG新能源的市占率為20.5%,差距遠沒有市值顯示的那麼大。基於此,市場有觀點認為,「寧王」估值被大大高估了。一旦LG新能源上市,「寧王」的估值大機率將承壓。

但也有分析師指出,LG新能源本次IPO很有可能是故意降低了發行價格區間。LG的算盤是這樣的:首先建立起物有所值的市場共識;然後母公司LG化學打算持有80%新發行股份,剩餘可供交易的股票規模將非常小,這樣,需求和股價都會被帶動起來。

因此,LG新能源的上市對寧德時代和A股鋰電板塊究竟影響幾何,還需觀察27日上市後LG股價的具體表現。在27日前,A股鋰電板塊大機率將繼續處於觀望狀態。

一位長期負責新能源投資的機構人士告訴價值線,考慮到韓國資本市場的規模限制,結合基本面的情況,寧德時代的合理估值大約應為LG新能源的兩倍。

如果LG新能源上市後股價漲幅15%,其市值將來到4307億元,寧德時代的合理估值應當在8614億元左右,對比當前股價仍有較大泡沫。

如果漲幅達到了30%,市值將達到4869億元,此時寧德時代的合理估值應當在9378億元附近,對比當前價格,寧德時代可能仍有一定的回調空間。

而如果漲幅在50%以上,LG新能源的市值將超過5619億元,對應「寧王」的合理估值大約在11238億元,與當前市值相差無幾。到那時,「寧王」和A股鋰電板塊的估值將趨於合理,階段性底部將得到確認。

C

曾公開叫板寧德時代

不過,拋開資本市場層面,在動力電池賽道的競爭中,LG新能源的上市確實對「寧王」發起了最強挑戰。

在最近的一場線上媒體發布會上,LG新能源執行長公開叫板寧德時代。他表示,考慮到手頭上的電池訂單積壓非常多,預計其全球市場份額將超過寧德時代,成為全球第一,與寧德時代的市值差距也將縮小。

LG新能源的底氣何在?

「因為我們的客戶群體更廣泛,而寧德時代僅在中國運營工廠。」這是LG方面給出的答案。

根據寧德時代2020年財報,其在國內的業務收入高達424.12億元,而海外業務收入僅79.08億元,海外收入占比僅15.7%,遠低於LG新能源。去年5月的一份統計顯示,LG新能源在中國以外的市場份額高達38%,遠遠高於排名第五的寧德時代。

同時,在歐美市場擁有巨大優勢的LG新能源仍在不斷加碼。

去年7月,LG新能源宣布將在世界鎳儲量規模最大的印度尼西亞投資11億美元建設純電動汽車的電池工廠,該工廠計劃於2024年投產,年產能將達10GWh,能供應15萬輛純電動汽車。

12月,LG新能源又計劃融資13.6億美元用來擴張在美國密西根州工廠的產能,預計2024年底擴產至40GWh。

今年1月14日,又傳出消息稱LG新能源計劃與本田汽車在美國建立一家電池合資企業,該合資企業將耗資高達4萬億韓元,產能最高可達40 GWh,足以為60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動力。

LG此前曾表示,將在2025年把產能提升至430GWh,緊追寧德時代。

如此大規模的擴產計劃,資金來源就成為擺在LG眼前的一道棘手的難題,這也是為何LG新能源在2020年一度反超寧德時代的情況下卻在2021年掉隊的原因之一。但是,通過本次IPO,LG的資金問題將迎刃而解。LG此前曾表示,將利用IPO籌集的資金在海外建設更多的工廠,擴大研發投入,以及提高電池標準。

深厚的技術研發積澱是LG敢於叫板「寧王」的另一個原因。由LG新能源研發的NCMA四元電池擁有更高的續航和更低的成本,將從今年開始向特斯拉Model Y供貨。同時,根據此前報道,LG新能源也已經開始為特斯拉4680電池建造一條試點生產線。此外,在包括鋰硫電池在內的更先進的半固態和固態電池的研發上,LG新能源同樣居於領先地位。

D

「寧王」的反擊

「寧王」之所以為寧王,沒有兩把刷子肯定是不行的。

面對來自競爭對手的「挑釁」,寧王也展開了反擊。

1月7日,寧德時代與國內最大的三元正極材料供應商容百科技簽訂長期供貨協議,根據協議約定,寧德時代預計在2022年向容百科技採購高鎳三元正極材料數量約10萬噸。發力高鎳三元,將是「寧王」應對來自LG挑戰的重要籌碼。

1月13日,媒體報道稱,寧德時代布局「無負極」金屬電池技術,並已申請專利。該專利包括相關技術的材料設計與關鍵工藝,或將應用於下一代鈉離子電池。這意味著,電池能量密度有望從材料本質上得到大幅提升。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無負極金屬電池技術的應用將不僅限於鈉離子電池。

1月15日,寧德時代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將於1月18日舉行EVOGO換電品牌發布會。這就意味著,「寧王」正式切入換電賽道。寧德時代有關人士表示,寧德時代的換電產品將面向全部車企。有業內專家分析,寧德時代此舉意味著其正式進軍「車電分離」的換電市場,希望在新能源車加速發展期切分新的市場蛋糕。

E

加息漸近,2018會否重演?

新年以來A股表現持續低迷。截至目前,2022年創業板跌6.12%,深成指跌4.76%,上證指數跌3.26%。

結構上來看,新能源、半導體、軍工等前期抱團的熱門賽道股遭遇重挫,帶動A股持續走低,資金從高估值板塊流向低估值的農業、傳媒、金融地產等板塊,市場再次劇烈分化。

高位的美股也同樣開始出現走弱。年初以來,以大型科技企業為成分股的納斯達克100指數已累計下跌超5%,創下多年以來最糟糕的開年表現。在濃烈的加息預期下,獵殺科技股的第一把刀是不斷飆升的無風險利率,磨刀霍霍「殺估值」。

此前,價值線研究院反覆提及今年A股大勢要看Taper。近期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稱,美聯儲加息時間最早或在4月,美股調整對A股衝擊類似2018年底。

洪灝稱,由於美聯儲貨幣政策超預期「轉鷹」,加息時間大機率會早於市場預期,美股很可能出現突如其來的大幅回調,這也會對A股造成衝擊。美國快於預期「收水」之際,中美貨幣政策並未脫鉤。在當前的環境下,價值的衡量標準變得越來越無形。對於A股,洪灝認為熱門「賽道股」的高估值將會收斂,能源、消費等板塊或繼續受益於價值回歸的趨勢。

洪灝日前在接受《紅周刊》專訪時回答的幾個問題足見其對於市場的謹慎態度。

1、中美貨幣政策是否會真的脫鉤?

洪灝:對於這個問題,我和市場中的共識不太一樣,我認為中美貨幣政策並未脫鉤。

首先,美聯儲「放水」時,中國商業銀行系統也是充滿了「水分」,外匯存款在不斷創新高,據央行的數據,截至11月末外匯存款已達1.02萬億美元。我國外匯存款的走勢和美聯儲擴張資產負債表的走勢同步。

其次,關於中美經濟周期的預判。我認為中國已進入一個經濟周期下行階段的「下半場的下半場」,四分之三已經過去了。現在或是收縮最凌厲、放緩最快的階段,這個階段或有很多不可預知的經濟問題和變化突然出現。而美國經濟增長則保持著強勁勢頭。這會導致一個問題:由於市場習慣了美聯儲「鴿派」的貨幣政策,很可能對突如其來的「鷹派」政策防不勝防或預期不足。

當前市場共識認為,美聯儲在2022年下半年才會加息兩到三次,但這個預判顯然過於樂觀了。若按「泰勒規則」思路,美聯儲到現在每次加息0.5%、加息六至八次都不為過。因為美國的通脹已高達8%,即便每次加息50個基點,加八次也才是4%。

從這個角度看,市場並未準備好,而市場這種預期不足的共識才是最大的風險。

2、美股是否可能會提前出現調整或者暴跌?對A股又有何影響?

洪灝:正如我們剛才所談,市場共識認為2022年下半年美聯儲才會加息,到那時市場才會調整。而我認為,這個點很可能發生在市場共識之外的一個時間,或在2022年下半年之前、在二季度甚至4月前調整的風險更大,發酵的速度也會很快。因為美股非常強勁,暴跌是大機率事件,但把「暴跌」定義為回調更合適,幅度大概在10%到15%。

2018年美聯儲曾四次加息,當年四季度美股大幅度下挫,A股一直跌到2019年1月的第一周。

3、美國「收水」會導致資金流出A股嗎?

洪灝:過去很多海外熱錢會通過貿易帳戶流入中國市場。2021年中國貿易出口的強勢是經濟學家們沒有料到的。同時中國商業銀行系統中積累了巨額的外匯存款。中國央行也屢次出手,通過上調外匯存准、人民幣匯率預期引導等方式扭轉這個趨勢。

2021年我們中國的A股表現堅挺,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受到了這些流動性的支撐。但是,這些外資(包括北上資金)既然能進來,就也能出去。美國加息是會導致這部分資金外流的,這部分流動性如果離開的話,會對我們中國市場產生很大衝擊。

當然,中國現在的管理方法比以往也更加成熟,應對也會更加自如。

一周市場概覽

1、美股:科技股高位滯漲

美東時間周五,美國股市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截止收盤,道指跌0.56%,納指漲0.59%,標普500指數漲0.08%。一周來看,道指跌0.88%,納指漲0.28%,標普500指數跌0.30%。個股來看,蘋果、特斯拉、英偉達等明星科技股出現了高位滯漲。

2、港股:出現「觸底反彈」

本周港股大漲,恒生指數周漲幅達3.791%,報24383.32點。不少基金經理認為,海外流動性收緊的預期被市場消化、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前景較好、美國上市中概股上漲刺激等利好因素之下,港股在年初出現「觸底反彈」,而這一反彈或能持續,2022年港股機遇應該大於2021年,科技、醫藥等領域被看好。

3、人民幣

離岸美元/人民幣報6.3579,本周小幅下跌。

4、黃金

現貨黃金本周上漲1.15%,報收1817.52美元。由於美聯儲大幅度提前縮表預期,金價後市將更加被動。

5、原油

國際油價全線上漲,本周美油2月合約漲6.81%,布油3月合約漲5.57%。同時燃油、汽油與天然氣等能源價格本周也全線大漲,國際原油價格距本輪最高點僅一步之遙,再創本輪新高已是必然,這令全球能源問題進一步向能源危機轉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17196218_100150147-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