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去死」,孩子說狠話時,你的回答很重要

2023-07-11     小小包麻麻

原標題:「媽媽,你去死」,孩子說狠話時,你的回答很重要

有個朋友和我聊天說,她最近被孩子氣哭好幾次,感覺自己養了個小白眼狼。

我忙問她怎麼回事,原來是因為孩子現在總愛說一些狠話:

「打死你個臭媽媽」

「我要把你的腦袋砍掉」

「媽媽是臭粑粑」

……

我一聽,立馬就放心了。

對,你沒看錯,就是放心!

因為這真不是什麼大事,也不是孩子變壞了,只是他進入了「詛咒敏感期」而已。

什麼是詛咒敏感期?

但凡有孩子的家庭,基本都有機會聽到「打死媽媽」、「殺死爸爸」、「摔死奶奶」這樣的狠話。

越是孩子親近的人,他就越是樂於用這些語言去攻擊對方。

不過家長們不必過於傷心或是緊張,認為孩子不愛自己了。

其實他們並沒有變壞,這都是「詛咒敏感期」搞的鬼!

詛咒敏感期,是指孩子在3歲左右,在接觸到一些髒話或者帶有詛咒的話後,喜歡不分場合地使用,越是被制止就越喜歡使用。

聽上去真的很討厭有沒有?但這也沒辦法,誰讓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呢。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個階段?

那好好的一個小天使,怎麼就變成「出口成髒」的小惡魔了呢?

1. 這是他們「學習」的成果

這麼大的孩子,學習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

聽過一個段子,是這麼說的:

哥倆去幹活,哥哥偷懶,只有弟弟在干。

弟弟:TM的,這TM哥哥真TM懶,就TM讓我TMD在這干。

哥哥:我TM歇一會你TM就TM有意見?

這時他們爹來了,怒斥:

你倆TM滿嘴TMDTMD是TM好聽麼?

看到了嗎,孩子的那些髒話、狠話,也都是從別人那學來的。他們一開始,並不懂得其中的含義,只是單純的學習、模仿而已。

2. 源於孩子的「社交需求」

嗯……不得不承認,這些不雅的話,卻是孩子們的交友利器。

仔細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這麼大的孩子和別人玩耍時,最喜歡喊打喊殺的,要麼就是屎尿屁。

有一次去接小小時,聽到他和小朋友的對話:

「你是大便」

「你是狗粑粑」

「你是馬大便」

「你是豬大便」

然後?然後兩個人哈哈大笑的互道再見嘍。

我家的兄弟倆,偶爾也會一起嘴巴「噗~噗」的假裝衝著對方放屁,或者拿根小木棍互砍,一邊打一邊說「我要殺了你」。

但也就是在這樣的打打鬧鬧中,他們的感情越來越好了。

所以,這些髒話、狠話,在小朋友那,並不是什麼罵人的話。相反,還能幫助他們建立友誼,也是很玄幻了有沒有?

3. 這是孩子求關注的表現

在《媽媽是超人3》中,因為家裡來了兩個小朋友,霍思燕忙於照顧他們,有一些忽略了嗯哼,他就對媽媽放了狠話:

「我不想和你說話了」

「晚上不和你睡了」

「絕交了」

甚至一度要鬧著離家出走。

為什麼一向以暖男著稱的嗯哼,會這麼對媽媽呢?

直到他後來冷靜下來和媽媽聊天時,才說了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你今天一次都沒照顧我」。

你看,孩子根本不是真的想和你決裂,他只是求關注,求抱抱而已。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詛咒敏感期

那孩子這個有點討人厭的階段,我們家長能做點什麼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什麼都不做。

是不是很驚訝?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其實大多數喜歡「放狠話」的孩子,根本不懂那些話語的真實含義。他只是通過大人的反應,來判斷這些詞語所帶來的效果。

當他們發現了這些詞彙會讓成年人緊張、激動,反應強烈時,就讓他們發現了語言的力量,就更會變本加厲的使用……

所以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平常心。

早教專家林怡在《別以為你會愛孩子》中提到一個故事,她在和一個小女孩玩的時候,女孩突然說:「我要殺死你」,然後就有了如下的對話:

「是嗎?我要是被殺死了,你就再也見不到我了。」

「那你去哪兒了?」

「我就變沒了。」

「那我要把你砍斷。」

「我要被砍斷了,就需要用膠水把自己黏好。要黏不好就麻煩了,我就死掉了。」

「那我把你頭砍下來。」

「那我的頭一定很傷心,因為它不能跟我的身體在一起了。」

……

聊了幾句,女孩很快被別的事情吸引了注意力,也就把要殺人砍人的念頭給忘了。

看到了嗎,當孩子發現這些「炸彈」不起作用,就不會再對這些詞語感興趣了。

詛咒敏感期,隨著孩子的長大和懂事,也會悄悄的過去。

當然,如果是像嗯哼那樣,因為感到自己被忽略才說狠話的情況,記得要及時接納孩子的壞情緒,並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抱抱,這會比教訓他們更有用哦!

最後,還想說一句,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妞們不要過度緊張、憂慮,相信我,那個乖巧可愛、懂禮貌的小寶貝,很快就會回來了!

你家娃到詛咒敏感期了嗎?

有什麼好的應對方法?

分享出來和大家聊聊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0a20d48e67a3040ed0ac37c6e3525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