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年薪200萬聘請應屆畢業生:讀書,是人生最好的出路

2019-07-26   碧讀好書指南


文 | 江曉白

應屆畢業生年薪200萬!

最近,網上曝出了華為總裁辦簽發的一封電子郵件。

郵件公布了華為將對8位2019屆應屆博士生實行年薪制度,為89.6萬~201萬元不等。



事情曝光後,引發了大家的強烈關注,網友們紛紛表示贊同: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高薪是應該的!


為什麼這8位博士生的起點薪水這麼高呢?答案藏在履歷里。

他們全部畢業於國內頂級名校,如清華、北大、中科院、港科大等等;而且在求學階段,他們有的獲得過獎學金,有的在國際期刊上發表過論文,有的有突出的科研成績,

可謂是當仁不讓的「頂尖人才」。

在知識經濟時代,華為以高薪為企業進行人才儲備,體現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戰略眼光。

這8位博士,無可置喙地,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人生一世,誰都有向好之心,都渴望能活得體面一些、有尊嚴一些。

除了極少數生來富貴之人,大多數普通人對抗命運的武器,只有一個,那就是——讀書。

正如華人首富李嘉誠說的那樣:「知識改變命運。」

人們通過十幾載寒窗苦讀,以知識武裝自己,憑藉知識讓自己值錢,甚至是實現階層躍升。

然後,走向更開闊處,看不一樣的風景,過不一樣的人生,這是何等的幸運。



01

不讀書,得到的是一輩子的卑微


就在昨天,沉寂了好久的大學同學群,熱鬧了起來。

原來,班長和大家聊家事。說是他弟弟,三十好幾的人,這已經是今年第3次失業了。

他之前是在工地上務工,一年四季,天南海北地跑,內蒙、陝西、寧夏,哪裡要人,就去哪裡。

班長有一次趁著出差,到工地上去看弟弟。那場景,他一輩子都忘不了。

吃的菜,是葷素一鍋炒,盛出來,已經辨不清菜品了,又咸又辣,說是這樣能省點菜,也更下飯。大家圍在水桶搭成的「桌子」邊,為了能有時間午休一會兒,狼吞虎咽地吃完就走;

住的地方,是工地臨時搭建的簡易工棚,一走進去一股子霉味。

小小的屋子裡,放了4張上下鋪,床板是工地上報廢的板材,人坐上去,就晃得厲害;一床破損的涼蓆,一件漏出棉絨的冬衣當做被子;有個小窗戶,沒有廁所,地面、牆上,都是濕的。

至於「上班」,環境是大家能想像到的灰塵漫天,工作內容呢,既單調又枯燥,無非是運磚、砌牆、攪拌水泥灰沙。

一天下來,全身都是汗,沒有乾的地方,索性就脫了衣服,光著膀子。

班長當時看得又心疼,又無奈。

心疼的是,他那心高氣傲的弟弟,居然對生活低了頭;無奈的是,弟弟原本可以生存得更好一些的。

弟弟上學時,成績一直保持在班級前三,但在高中時,和一個女孩談起了戀愛,學業荒廢了不說,還生出了「讀書無用,不如早點混社會」的想法。

高考完,沒有等來大學錄取通知書,弟弟去了南方。

先是電子廠,然後是玩具廠,再然後是服裝加工廠,一次又一次地換工作,但還是覺得來錢太慢。

聽說工地工資會高一些,弟弟就「轉行」到了建築業,跟著人,到處跑。

但這份工作的性質,是哪裡要建房子,哪裡就要人,一旦工期完結,下個工期沒有開始,就會有大段大段的「空擋」時期,這也就意味著,收入極其不穩定。

32歲,存款:0,職業規劃:無,職業前景:未知。這就是班長弟弟的現狀。

我們不知道班長的弟弟心裡有沒有抱怨過生活的艱難,但有一個事實,卻是不容否認的,那就是:他今天的路,都是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

年少時,因為拒絕不了誘惑,放棄學業;後來又因為貪圖安逸,放棄鑽研技術,到頭來,只能是為了一日三餐,耗盡心力。

城市裡有美麗的霓虹燈,但沒有屬於他的光亮;城市裡有他建起來的一棟棟房子,但沒有他的家。


02

「讀書無用論」,可以休矣


周恩來總理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人是為「顏如玉」而讀書,還有人,是為「黃金屋」而讀書。

最後一種人的「讀書觀」,指向了學歷與收入水平的「兌換」。

在價值觀多元化的今天,財富與受教育程度,是呈正比的。

不信,可以看看網上爆出的「身價500億的烏鎮飯局圖」,那張照片上,全是網際網路大佬,而他們的學歷,都不低。

圖為身價500億的烏鎮飯局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讀書真的這麼有用的話,那為什麼還有人,沒有學歷,照樣風生水起?

說到這裡,「倖存者偏差」請了解一下。你看到的那些,是經過篩選的,不是全貌。

你只看到喬布斯17歲就輟學了,但你沒看到,他花了18個月參加旁聽,並且,後來成為企業領導人時,他招聘員工,首先就看學歷。

你看到你的髮小,初中畢業就開始到社會到「歷練」,當你大學畢業了,拿著5000的月薪,而他,也是5000元,當然也可能是6000、7000、10000等等。

但你要知道,你的5000,只是起點,他的10000,很大機率下,已經是他畢生的天花板了。

我們走進校園接受知識雨露的灌溉,並不僅僅是增長才識,這個過程里,我們得到的,還有社交圈的升級、素質的提升、視野、思維、格局的擴張。

而這些,足以促成你的價值,飆升過發小的天花板式10000元/月。

讀書無用論,可以休矣。

好好讀書,可能並不能保證我們就一定能取得多大成就、攀上多高的山頂,但一定會免除我們墮入無邊灰暗的可能。

好好讀書,那一紙文憑,那一張學歷證書,是我們圓夢的起點,也是托舉我們不斷向上的下限。



03

讀書,是蛻變的底氣


人們常常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是的,社會一直在前進,時代一直在發展,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添磚加瓦。我不否認每一份工作的重要性,更不會輕視任何人的付出。

但是,如果我們有能力,運用起自己的知識,走到更高的地方,去發更多的光,更多的熱,那為什麼要停留在低處呢?

前段時間,一個名叫張薇的女孩,在清華大學畢業典禮上的發言火了。

她說:

「清華培養我們成為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人,父母希望我不忘飲水思源,朋友希望我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所以,我決定推遲研究生入學一年,加入清華研究生支教團,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一輩子難忘的事。」

這個代表2019級本科生畢業生髮言的女孩,站在台上,磊落、從容、風雅,有一種命運盡在掌握的底氣。

很少有人會想到,其實她來自甘肅省一個國家級貧困縣。

高考之前,縣城是她去過的最遠的地方,書本、課堂、老師,構建了她對世界的想像和認知。

收到清華的錄取通知書後,她懷揣著鄉親們湊起來的5000元現金,第一次,坐上了火車,第一次,來到北京,走進了清華園。

因為深知擺脫貧窮和落後的艱難,本科四年,她付出了三四倍於常人的努力。

而功夫也不負有心人。她拿下基礎薄弱的微積分,奪得了辯論賽冠軍,順利競選上班長,這一切之後,她的學習也沒有落下,還拿到了獎學金。

這個女孩,用咬牙堅持換來了成長,迎來了蛻變,還用這份蛻變,去反哺給社會。這,就是讀書賜予的力量。

她以後的路會怎樣,暫時還不知道,但憑藉在清華的圓滿履歷,以及自身堅韌的品格,一定能走得比同齡人更遠。

努力讀書,是為夢想找到出路,也是為了去看世界,自由掌控人生而蓄積的底氣。



04

讀書,是人生最好的出路


龍應台對兒子說: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能自主選擇想要的生活,活得快樂、有意義,有尊嚴,這難道不是我們所有人心中的願望嗎?

而通向這種幸福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讀書。

入得學府門,我們才有了參與社會競技的入場券;

獲得高學歷,我們的人生,才會有可能天地皆寬。

魯迅曾寄語青年人: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

無論出身如何,無論處在哪個階層,請一定一定,加倍努力讀書,用心珍惜書海泛舟的時光。

因為,那將是改變命運的契機,是拓寬人生賽道的武器。

本文為「碧讀好書指南」原創,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我們旨在提供高品質必讀好書資訊,幫助每個人讀到好書!歡迎關注。圖/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