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河大峽谷

2019-07-22     徐老游

甘肅西部、嘉峪關外70公里處有一個少為人知的大峽谷,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體驗價值,那裡是共和國血脈——石油工業的發祥地。 因石油而得名石油河大峽谷,飲著石油河水的玉門人親切的稱她為西河壩。

在攝影家眼中,它是濃縮版的「東非大裂谷」;在玉門人眼中,它是石油人的精神家園。去西河壩趟水爬山撿石頭,是玉門石油娃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詩人李季說:凡有石油處,必有玉門人

玉門娃們說:凡是玉門人,都知西河壩

西河壩,那是一個融合了多少鄉音、鄉情、鄉味的稱呼,那是一個伴隨著幾代玉門石油人成長的地方,那是一個永遠鐫刻在玉門石油人心靈深處的印記。

玉門是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

早在抗戰時期,中國石油工業的先驅——嚴爽、孫健初、靳錫庚,帶著幾名工人和嚮導,牽著20餘峰駱駝,歷盡千辛萬苦,來到甘肅河西走廊西北端的石油河畔。在這裡,他們開始了玉門油田早期的地質調查和石油勘測,最終發現了老君廟油田,開創了中國現代石油工業。在這裡,他們把石油源源不斷地運送到抗日前線,為抗戰勝利做出了特殊貢獻,實現了他們的實業救國夢。

鐵人王進喜從這裡出發,奔赴大慶,最終成為新中國工人的代表和楷模。在那個火紅的年代,哪裡有石油就到哪裡去,無數老玉門石油人,我的父輩們,奔赴克拉瑪依、奔赴青海、奔赴大慶、跑步上長慶,轉戰勝利、遼河、中原、南陽、任丘、吐哈········石油河哺育的玉門人把設備、經驗、技術帶到了全國各油田,也把石油河哺育的玉門精神,象精血一樣注入全國各油田,使得新中國石油工業茁壯成長起來。

坐落於石油河東岸的老君廟

國家重點保護文物老君廟前的老一井

第一井已經佇立了78年

老君廟旁邊修了水泥台階,方便下到谷底,河道進行了整治,修建了跨河的鐵橋,方便遊人過河去參觀當年石油工人住過的窯洞





如今的抽油機塗成了雞蛋炒西紅柿色,在藍天下格外醒目


上游修了新橋,拱橋已廢棄不用,但她的身影早已深深地印在玉門人腦海中




老君廟上游 不遠處的豆腐台水源地

水源地上游,河谷平坦開闊,是戲水野餐撿石頭的好地方

支起帳篷架起烤爐,是何等的愜意

祁連雪水冰鎮的西瓜和啤酒

為輸送原油架設的管子橋








七十多歲的老媽竟也健步如飛


愛撿石頭采野花的小侄女



這個景觀,叫做天界之門好呢?還是叫月亮門好?





有多少石油人在這裡青春飛揚

抄錄重建老君廟碑記附後:

老君廟者,南望祁連,北傍絲路,仰俯懸崖深谷,其地僻而其勢峻,乃玉門之勝跡,油田之濫觴也。或曰,遠古洪荒,瀚海茫茫,沙暴雪虐,人跡罕至,亦何來供奉之可恃?蓋相傳清末起於西河淘金眾子之手,籍寄佑助之虔誠,欲肇紫氣之東來。嗟吁百數載矣,雖興衰幾度,猶孑立空山,翹首蒼穹若殷,待賢者之蒞臨。終歸泥胎剝落,椽棟蒙翳。究其竟也,或世人之未識契機。於公元一九三八年隆冬,孫健初、嚴爽、靳錫庚等勘察石油,曾扎帳於側,孫君秉燭奮書,撰就老君廟地質專論,油田即因冠名。由是聲譽騰起,漸聞海內。一九四一年秋,八井獲高產油流,諸賢欣喜,借風使船,率眾朝拜,興工整葺。後惜乎年久失修,庭堂傾圮,更罹焚禍,遂舊跡蕩然矣。一九八零年石油部撥款重建,復得道貌再造,乃具今日之氣象。然則殿宇軒昂豈為偶像,而設香煙繚繞,亦已另賦新意。後人瞻仰自當心領神會,知先輩創業之維艱,老君廟揚名中外之所以然也。

這些照片是遠遠不能表現石油河大峽谷的氣勢和壯觀的。早晚的光線更好,特別是冬日,那些垂直的懸崖峭壁在藍色的天空和白色的冰面襯托下被夕陽照的金黃,美得令人沉醉。

石油河大峽谷不僅有深厚的歷史沉澱和完整的工業遺蹟,其自然景觀也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拋開石油文化和歷史,僅就自然景觀而言,其觀賞性和可遊玩性也遠遠高於當下被炒的火熱的張掖丹霞。石油河大峽谷距離酒泉嘉峪關僅僅一個小時的車程,交通非常便利。前往敦煌嘉峪關旅遊的朋友只需順帶拐個小彎,一定會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


關注徐老游

跟 著 老 徐 看 世 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e8vGWwBmyVoG_1Zc8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