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工作狀態:工作時工作,休息時休息

2023-12-23     筆記俠

原標題:最好的工作狀態:工作時工作,休息時休息

《更新書堂》專欄·第434篇

內容來源| 中信出版集團出版書籍

摘自《不忙不慌》, 林桂枝

責編| 金木研

第 7926 篇深度好文:4471字 | 13 分鐘閱讀

林桂枝,她曾是奧美前首席文案總監,也是李誕在節目中說過的那個 「影響自己很多年的前輩」 。

在十年前,林桂枝從奧美離職,她離開辦公室固定的工位,成為自由職業者,不坐班,但依然做廣告,幫客戶賣東西。

在新書《不忙不慌》中,林桂枝分享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原則。她說:我嘗試慢慢認清工作的真相。我發現只有抓住工作的本質,才有可能在紛亂與繁忙中從容不迫,理智地工作,在商業世界更好地生存下來,而不至於成為一個被人抽動的陀螺,在瘋狂的旋轉中迷失自我。

關於工作,林桂枝抓住了哪些本質?她是如何在紛亂的工作過得不忙不慌?我們從《不忙不慌》書中,精選了一些章節,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一、不為白痴工作

多年以前,我已經把當老闆和聽老闆話這兩件事想得很清楚。我不是任何人的老闆,我是我自己的老闆;我不當任何人的下屬,我是我自己的下屬。

有鑒於此,「我的老闆是白痴」這個說法對我來說毫無意義。你是你自己的老闆。自己管理好自己,為自己的工作與前程負責。如果自己管不好自己,那麼沒有人可以幫你。

從某種意義來說,沒有人可以真正成為其他人的老闆,因為沒有任何人可以控制或是管住其他人。換句話說,世界不需要那麼多的管理層。

我是我自己唯一的下屬,意味著我必須提攜、關懷、督促、 勉勵自己,對自己全權負責。

工作不順利,給自己講個笑話;提案通過,和自己喝杯小酒;在滿足外界的種種要求之後,想想為自己做點事情;在聽完指令後,停下來靜心傾聽自己的內心感受。

進一步這樣想:想從別人身上學到更多知識,也要讓別人從自己身上獲得啟迪;希望別人聽自己發言,也要讓自己的表達言之有物;期望身邊的人與你和解,首先自己跟自己和解。

事關自己,茲事體大。你是你自己的老闆,你是你自己的下屬。

二、在哪裡不重要,跟誰在一起最重要

有一件事與愛情相似,那就是上班。上班和愛情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在哪裡不重要,跟誰在一起最重要。

每一天,我們將生命的最佳狀態用在班上。人生僅有的黃金歲月我們都用來上班了。所以,請儘量找到與你契合的人和你一起工作。

跟情人在一起,茅屋也是天堂。考慮附加條件的人,不懂得愛情。他(她)們會為金錢、地位而追求、維繫或放棄一段 愛情,這些人是沒有想清楚,或者是想得太過清楚。

一家公司有多大,辦公地點有多好,大老闆是誰都不重要,只要按時發工資,跟誰在一起才最重要。

作為主管,我慶幸可以選擇跟誰一起工作。我挑人,挑和我一起工作的人。跟合拍的人一起工作,令人感到愉悅,愉悅能激發人的潛能,也許碰巧還會延長壽命。

以前上班時,對來面試的人,我會暗自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會不會跟眼前這個人下班去喝杯咖啡,或者坐下來聊聊天?如果會,我會聘。這個奇怪的問題,幫我聘了不少優秀的人。

今天我與他們不再一起工作,可是仍會見面聊天,不喝咖啡喝杯酒。

三、工作與錯位

我的工作狀態相當簡單:工作時工作。我的非工作狀態同樣簡單:休息時休息。

工作時工作,工作時不去做跟工作無關的事,這是基本的職業素養。休息時休息,休息時不再想工作的事情,這是愛護自己的身體。

以前我在廣告公司上班,經常有機會與製片合作。不少製片經常出現錯位工作的狀態:準備甲片的時候不停聯繫乙片的事情;正在監督乙片拍攝的時候又去忙著安排丙片的流程;處理丙片的時候又跑去網購,不停地處理無關要緊的瑣事。

最後甲客戶為乙客戶買了單,乙客戶為丙客戶結了帳,丙客戶白付了製片的監督費。這些製片不斷錯位,對眼下的事情永遠做不好。

還有一種情況是上班時間老在惦記家裡的事,下了班總在琢磨公司的事。上班做下班的事,下班了心裡還在上班,上下班混在一起,結果什麼事都弄得七零八落。

也有人喜歡把下午的班當成早上的班,用晚上填補第二天上午的班。該上班的時間在睡覺,該睡覺的時候去上班。如果當事人管點事,他的手下永遠在盲然地等候領導睡醒來上班,大家只好沒完沒了地加班。這種情況叫一將無能,累死千軍。

更有一些人對自己的本職工作不夠專業,卻喜歡越界。例如,廣告公司的美術不懂美術卻愛摻和文案,文案搞不定文案卻去管理新人,管理層不善於管理,轉而去耍手段。

坐在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工作時間,百分之百地兢兢業業。

四、吞噬光陰的工作群

一個工作群,相當於一個吞噬光陰的巨人。他吃掉了我們吃飯的時間。我們工作,是為了吃飯;有了工作,吃飯卻成了問題。

每一雙不同眼睛的下面,原來伴隨著一張不同的嘴巴。如今,每一雙不同眼睛的下面,必然有著一個不同的手機,它們組成一個又一個工作群,相當於無數個吞噬光陰的巨獸。

下班了,請打開勿擾模式,邀來一彎新月,抵擋那些反饋、 報表和「嗯哈」。

告訴對方,事情不太急的話,明天上班再聯繫;哪怕事情急,大家也要先吃飯,說不定吃完了,事情自然就有了答案。

五、嫁給工作

我出嫁許多年了。我嫁給了我的工作。也許你和我一樣,也有這樣的一段婚姻。

人與工作是一種婚姻關係,一種需要投入、經營、付出的關係。不良的婚姻關係極為耗費精力,需要莫大的勇氣去面對。

它還需要或多或少的犧牲:有的人放棄理想,有的人犧牲個性。

在工作中,無數人在不經意間捨棄了耿直的天性而變得唯唯諾諾,失去少時的真摯而改為油腔滑調;也有人埋葬了熱愛自然的本性,不得已天天與人周旋酬對。

婚姻恍如一面鏡子,鏡中人往往被日常的瑣事消耗得面容憔悴,生活的擔子壓得人扭曲變形,原來那個滿懷理想、良善正直的人不知不覺間便走了樣,看不見昔日的神采。

工作的要義,就在直面鏡中人與鏡前的自己的差異,真誠地與鏡中人展開對話。當我們意識到鏡中的自己已經不再是原來的自我,須以圓融之心與己相見,鼓勵、提醒鏡中人,不要丟棄原來淳樸良善的本性。

美好的婚姻關係能幫助對方成為更優秀的人。你是自己一生中最可靠的伴侶,請真誠相待。

六、很多事情很基本

許多時候我們的困惑源於行動在先,思考在後,忽視了事情的基本原則與規律。

1.書是用來看的,不是擺著欣賞的。

要看的書才買,買了的書要看。同理,要穿的鞋才拍,拍了的鞋要穿。進一步推而廣之應用在生活中各個環節上,就是越買越少,只買必要。好東西不需要「多」。太陽,只有一個。

2.事情不要隨便做,要問清楚為什麼要做。

動機不明的事情不要做。明白了做事情的動機,你便會知道該往哪裡去。知道了目的地,前面自然有路,只要一直走下去,就會到達。

出發前必須清楚目的地是否就是你要到的地方。動機不明,會走冤枉路。動機含糊卻採取了行動,猶如到達後才意識到自己不應該出發。

3.不要期望自己成為別人。

別人已經成為別人,所以,你只能當你自己。櫥窗中是一個模特,廣告里是另一個模特,不要理會他們更高、更強、更好看;不要被騙,他們是他們,與你無關。

4.事情的發展與結果往往與事情本身無關。

不少事情理應可以做得更好,只是慾望與金錢常常出來搗亂,又屢屢得手。無論情況如何,盡全力將事情做好。放下你控制不了的事情。

5.假如你希望從工作中獲得快樂,明智的選擇是所做的事不需要聽命於人。

如果你無法改變現狀,那麼你必須尋找工作以外的領域。每天必須留點時間給自己,構築自己的天地。

6.身邊多少事,都是ABC。

A 是事情本身,B 是你對事情的想法,C 是你對事情的反應。如欲平靜與安寧,請將事情回歸到 A。

7.無論喜怒哀樂,只要活著,你的呼吸就不會離開你。

感到有壓力、情緒難自控時,請回到你降臨世間的那一刻—閉目深呼吸。回到起點,覺知當下,瞭然清晰。妙極。

七、快樂地工作

我家小區遊樂場有位保潔阿姨,天天騎著一輛永久自行車來上班。每天早上,我都會見她拿著水桶和毛巾,變著花樣工作。

今天先擦滑梯,明天先抹鞦韆,後天早上先清潔長椅,一邊干一邊哼著歌。讓工作變得快樂是事業順利的秘訣,而快樂工作的要領在於「從無趣中挖掘樂趣」。

保潔阿姨令重複的勞動產生新鮮感,使工作多出原來沒有的樂趣。這就像花式饅頭將白饅頭變為小白兔、花兒和金魚, 饅頭告別了平淡無奇的老樣子,長得新奇有趣,做饅頭的高興, 吃饅頭的也歡喜。

工作的樂趣要自己找,尋找樂趣是主動的個人行為。

近幾個月我在修改過去寫的文稿,天天寫,日日改。保潔阿姨每天早上八點到遊樂場做清潔,我則每天清晨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寫稿,在自律中變著花樣處理文稿,今天寫工作方面的,明天寫有關生活感悟的,樂在其中。哪怕有幾天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擾,也不改變既定的計劃,做好承諾自己的事。

我想,阻礙我們工作的往往是我們對工作的看法。看法驅使一個人的行動,行動積累後產生結果。假如我們認為工作本身無聊無趣,便會在不知不覺中心生厭倦,提不起勁來,時間長了便會缺乏動力,舉步維艱,甚至難以為繼。

厭倦使我們呆滯與麻木,漸漸感到沉重;樂趣驅使我們不斷向前,輕鬆快樂地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水平自會提高,並從提升中獲得更多正面的反饋,形成良性循環。

從刻板的工作中找到樂趣至為關鍵。誰懂得找樂,誰快樂,誰能快樂工作,誰就能有更好的收穫。

八、必要做和想要做

許多人在工作中感到苦惱,是源於沒有考慮清楚「必要做」 與「想要做」。

「必要做」必須走在前面,「想要做」才有可能實現。做好你要做的,才有可能做你想要做的。

「必要做」的包括與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不斷練習,掌握它,駕馭它;包括承受打擊,被別人否定,遭人們批評;絕對不能少的還有聆聽對方的意見,在既定的框架中全力做到最好。

不論任何情況,都不能給對方留下負面的印象。「必要做」 的事往往刻板無趣,不大合理,還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必要做」的,不會是你想要做的。

我們已經提到:「必要做」在前,「想要做」在後;「必要做」是因,「想要做」是果。無論你想實現自己的夢想,還是希望對方接受你的方案,只要你期望做「想要做」的,都請謹記:先做好你「必要做」的。

期望得到「想要做」的自由,必須接受「必要做」的束縛。自由不能仰賴別人賞賜,只能靠自己爭取。

九、到位

上班最重要的是看各方面是否到位。

做人到位,活兒不累;說話到位,顧盼生輝;管理到位,無為無不為;懂得來事,處理到位,多做少做無所謂。

十、桌底的誘惑

在廣告營銷行業,桌子底下,誘惑很大。離開廣告公司之後,我一直膽戰心驚,因為我的桌子底下空無一物。朋友跟我說,你不給「這個」,人家怎會給你「那個」?

我喜歡把事情放在桌面上,加上過去的一些經歷,從業多年,辦公室窗明几淨,桌子底下除了一雙腳,還有一雙鞋。

這一切,與奧美有關。我在香港奧美當初級文案的時候, 英國大老闆哈里·里德(Harry Reid)先生常常拿著一支雪茄,背著手巡視員工的辦公桌。看到桌子凌亂的人便說道:「桌子亂, 腦子亂。」我在旁邊目睹,誠惶誠恐,每天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桌面連桌底收拾得一乾二淨。

我在桌面上放了一本大衛·奧格威的紅寶書,裡面有以下這段話:要忠於自己的論點,對客戶忠誠,對供應商廉潔,對公司誠篤,而最重要的,是對消費者誠實。

時至今日,言猶在耳。套一句俗話說:「我沒有能力改變世界,但也沒有讓世界改變我。」慶幸身邊還有許多在桌面上做事的人,讓我在桌面上好好工作,桌子底下,空空如也。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d8308711ba8781877d5f2e6686fc0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