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8月30日 · 塔公祠、柴桑小學——悍將塔齊布的末路

2022-08-30     馮曉暉

原標題: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8月30日 · 塔公祠、柴桑小學——悍將塔齊布的末路

1855年8月,塔齊布卒於九江城外。

地點:

濂溪區

類別:

人物

塔齊布畫像 圖源:清光緒二十七年石印本《紫光閣功臣小像》,吳友如繪

塔齊布( 1816 年- 1855 年),字智亭,陶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早年以護軍身份擢為侍衛。此後,被外放至湖南擔任游擊。在此期間,塔齊布的軍事才能被曾國藩發現,因此開始嶄露頭角。在曾國藩的推薦下,塔齊布參與了湘軍的組建,成為曾國藩的左右手。在與太平天國的戰爭中,塔齊布率部連克太平軍於湘潭、岳州、武昌等地,因功晉升湖南提督、獲授予喀屯巴圖魯勇號、騎都尉世職。不久,武昌復失於太平軍之手,在清軍著手反擊、攻打九江前夕,塔齊布因積勞成疾病死於大營,清廷追贈三等輕車都尉世職。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本系列上半年的文章中,有多篇講述太平天國起義期間發生九江的故事,其中包括:《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月8日 · 湘軍圍城》、《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2月18日 · 石達開首占九江府》、《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2月11日 · 曾國藩跳水潯陽江》、《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5月19日 · 史上第一大劫難》。

首先將這段歷史做個梳理:

1853 年 2 月 15 日,太平軍由瑞昌下巢湖進入贛北。2 月 18 日,太平軍左軍主將石達開進駐九江。太平軍將官府衙門、孔廟道觀等盡數焚燒,再「請」當地富紳們捐助軍餉後,就放棄九江,沿江而下殺向湖口。太平軍走後,清軍「成功收復」九江府城。

是年,已定都南京的太平天國組織第一次西征,太平軍約萬餘人於 9 月 29 日攻占九江,留林啟容(榮)率部分兵力駐守。第一次西徵結束後,九江成為屏蔽天京(今南京)上游的軍事重鎮。太平軍在九江、小池口、湖口三地修建防禦工事,互為犄角。

1854 年 11 月,湘軍圍攻九江,屢戰不下。1855 年年初,曾國藩率領湘軍水師過九江江面,於 1 月 29 攻擊鄱陽湖湖口的梅家州,卻陷入石達開設置的陷阱,次日被殺得大敗,遁歸九江江面。2 月 11 日,林啟容自九江,羅大綱自小池口夜半突襲湘軍水師,曾國藩駭極投水,被小舟撈起。8 月,湘軍悍將塔齊布殞命於九江城外。

塔齊布是清末少有的能征善戰的八旗子弟。他出身於京旗外三營之一的火器營,早年任鳥槍護軍,被挑選外放湖南綠營。1952 年太平軍打長沙,塔齊布參與守城有功,後受到曾國藩賞識與保舉,自此成為湘軍中少有的滿人將軍。

1853 年起,塔齊布與太平軍在湖南廝殺,屢立戰功,升任提督。塔齊布堪稱悍將,擔任提督後,便在左臂刺上「忠心報國」四字。每每帶隊衝鋒,每次戰鬥,他都一馬當先,匹馬陷陣,在岳州之戰中親手斬殺太平天國丞相曾天養。在收復湖南後,塔齊布攻克武昌、大冶。後與太平軍血戰田家鎮,克廣濟。

湘軍武昌之戰 圖源:維基百科

1955 年年初,塔齊布攻打西南門不克,部下驍將童添元戰死。2 月,湘軍水師在九江江面被襲,曾國藩投水,岸上的塔齊布軍隊也受到損失。其後,太平軍從江北進擊,攻克武昌,塔齊布不得不分兵救援,更難以攻打九江。

年中,曾國藩與塔齊布在武漢會議軍事。曾國藩建議塔齊布繞過九江,攻打湖口、安慶,但塔齊布立誓攻克九江。咸豐五年七月(1855 年 8 月),塔齊布預備發布總攻令,卻突然死於軍中,年三十九歲。有記載塔死於七月十五日(8 月 28 日)。《清史稿》載,塔齊布「遽氣脫卒于軍」。也有說他是因久攻不下,嘔血而死。

太平天國後期軍事形勢 圖源:羅爾綱《太平天國史綱》

曾國藩感嘆:「軍中每言肯攜帶弱兵,肯臨陣救人者,前惟塔齊布,後惟李續賓。」說的就是湘軍這兩位悍將,塔齊布衝鋒陷陣,英勇無當,李續賓雖為文官,卻剛毅果敢,坐於中軍帳內舉重若輕。

在九江城前折了塔齊布後,李續賓一年後出馬,率水陸師進逼九江,於 1857 年 1 月包圍九江, 開始攻城,拉開了長達 17 個月的九江歷史上最大的劫難——太平天國九江保衛戰——的序幕。1858 年 5 月 19 日,九江城破,林啟容及手下一萬七千太平軍全部犧牲,全城百姓盡遭屠虐,二萬居民僅餘三十餘人。

太平天國滅亡後,咸豐皇帝下令在湖口石鐘山建昭忠祠,紀念塔齊布等陣亡將士,並特別在塔齊布殞命的九江和成名的長沙建塔公祠以祭祀之。

坐落在大中路東段的塔公祠是九江一處著名的標誌性建築。辛亥革命後,此處為地方自治會駐地,為九江商民協會場所。20 年代,被用作九江市國民黨黨部。在目前僅存的一張塔公祠照片中,祠堂的門樓上還鑲嵌了孫中山的畫像,兩邊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題詞。在照片大門旁牌匾上,還可看到「九江商民協會」字樣。

20 年代的塔公祠 圖源:《潯陽逸聞》

九江國民黨黨部最早是由我黨協助建立的,由我黨和國民黨左派掌控,在 1926 年底到 1927 年上半年組織了一系列聲勢浩大的革命運動,包括收回英租界、反對蔣介石等。1927 年 3 月 17 日,蔣介石的手下指使流氓打手攻擊市黨部,製作了震驚全國的「三·一七」慘案(見《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3月17日 · 蔣介石在九江》)。1927 年 7 月 23 日,賀龍率領後來成為南昌起義主力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進駐九江,其一師師部設在塔公祠。

從清末起,德化高等小學堂、九江縣立第一小學、潯陽鎮第一中心國民學校等學校先後在此處辦學。解放後,該處為九江市第一完全小學,1955 年 10 月,更名為九江市柴桑小學,延續至今。如今柴桑小學的大門,就是當年塔公祠的正門。

九江市柴桑小學 圖源:百度百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c683caee34ea3c657f13be32b0ab8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