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推薦|穿越回去當王爺?你知道古代藩王過得怎麼樣嗎?

2022-03-18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新刊推薦|穿越回去當王爺?你知道古代藩王過得怎麼樣嗎?

新刊推薦|穿越回去當王爺?你知道古代藩王過得怎麼樣嗎?

封面故事 藩王與天子之間的親情,總帶著一份小心翼翼。圖為元《五王醉歸圖》中的宋王李憲,他讓出儲君位給了親弟李隆基,避免了兄弟喋血宮廷的悲劇。 供圖/匯圖網

本期目錄

古代的藩王是非常讓人羨慕的。在某些朝代,他們擁有自己的地盤和軍隊,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為所欲為,

看起來似乎跟皇帝沒什麼兩樣。

不過,你可知道他們要承擔列土治民的任務,卻又不希望做大做強。擁有堆金積玉的府邸,卻難以擺脫藩禁的束縛。

封與削,忠與逆,

名實之間,難以平衡。

藩屏 家天下的守衛者

大一統王朝為了維繫「家天下」,催生出宗藩制度。統治者希望,同姓同宗的親王,將會成為國家的守護者。但血緣真的能帶來長久的忠誠與國家的安寧嗎?

漢初中央直屬的郡縣被七個異姓王國圍繞,對劉邦是潛在威脅。於是,劉邦逐一翦除異姓諸侯,以自己的兄弟子侄取代為王。至高帝末年,大部分封國已經被劉姓諸侯掌握,劉邦「家天下」的戰略構想,得以實現。

削藩 皇帝的系統工程

天下並非單一國家,而是以漢皇帝為盟主的聯合體。諸侯王國與「漢國」平行,共同維繫「劉家天下」的秩序。

隨著天下從戰亂中逐漸恢復,被暫時解決的漢與諸侯矛盾,又浮上了水面。皇帝應該怎樣撬動「共天下」的局面呢?只有削弱諸侯的勢力。

「七國之亂」後,諸侯國軍隊遭到裁撤,諸侯王的兵權被次第削奪,兵馬俑陪葬的盛景一去不復返了。 攝影/王羊

劉賀與未竟的廢冢

江西南昌,有一座驚艷世人的海昏侯墓;山東巨野,有一座廢棄的昌邑王墳冢。從諸侯王到皇帝,再到庶民、 列侯,劉賀的一生,極具戲劇色彩。

圖為劉賀的廢冢的狹長墓道,盡頭便是「敕賜大明禪院」。 攝影/遺岕

曹植:十年羈旅客

終曹植一生,這種上表及表達為國效力的詩文,未有斷絕。然而,以曹魏對待藩王的管控而言,曹植頻繁的表現,實在是不合時宜。因為,苛禁宗室的政策,根本源於曹操。

圖為明代畫家仇英作《洛神賦》寫意圖。 攝影/遺岕

落難天潢 轉瞬即逝的蜜月

所謂的「私匿印信案」,更像是清廷的一個藉口,一個殺害弘光帝、潞王及一眾有可能入統帝位的前明頂級大宗的藉口。學者鍾國昌更是斷言,清廷「乘機藉此消滅一眾耗費清廷資源而或有威脅力的宗室」,而此舉「意味著清廷優待前朝皇族成員的政策正式結束」。

圖為北京明思陵,是崇禎帝與周皇后及田貴妃的合葬墓。清軍入關後,曾禮葬崇禎,並營建了地上園寢建築。 供圖/FOTOE

低薪「 放養」的清朝皇族

如果說明朝藩王是高薪「圈養」,那麼清朝對宗室則是低薪「放養」。王公子嗣不僅會「降等襲封」,考試不合格還要被褫奪爵位,成為「閒散宗室」。清朝皇帝對「天潢貴胄」看似刻薄寡恩,但這種制度卻最大限度發揮了拱衛帝室的效能,令金甌永固。

圖為《清末北京主要王府分布示意圖》,描繪了清朝鐵帽子王府的分布位置。

府庫 明代藩王的荷包

明代藩王們的財富,從何而來呢?分為兩部分:第一就是每年領取的工資,即「歲祿」。倘若吃朝廷下發的死工資,一部分藩王確實難以維繫生計。在現實需求的驅動之下,明朝藩王開始在地方上擴展田地,與朝廷爭利,這就是王府財政的另一大來源。

王妃 誰能做「王的女人」?

通過婚姻關係,宗室親王可以獲得外部的支持,從而維持甚至提升自身的地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對於宗王的婚姻對象,有不同的選擇標準。

圖中的「九翟冠」,據明朝法典《大明會典》記載,是親王妃在參加典禮或退朝燕居時所戴。冠上裝飾九隻翟鳥,翟等級僅次於鳳,數目越多地位越高。 繪畫/擷芳主人

囚徒 諸王的罪與罰

中都的壯麗藍圖被放棄後,廢都內仍不斷立起高牆,不住皇帝住囚徒,是為鳳陽高牆。更令人絕望的,是高牆內沒有盡頭的灰暗:許多罪宗終身囚居於此,子孫後裔生來即在牆內。

圖為高牆內的布局想像圖。 繪畫/揚眉

明朝最後的藩王藝術家

潞王朱常淓是萬曆皇帝的侄兒,崇禎皇帝的堂叔。雖然與皇位無緣,但正應了那句古話,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位潞王的人生,無時不刻不充滿了對文化藝術的執著。

古瓷片拼出了陶瓷史

明清朝廷對官窯瓷器有著近乎苛刻的壟斷,景德鎮御器(窯)廠燒造的貢余之物,或是有小疵的落選品,也不能隨意處置。即便是砸碎了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擁有的。這種極端做法,維護了皇權威嚴,也「打」出了官窯瓷器的至精至美。

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的明正統礬紅彩雙獅戲球紋盤,屬空白期彩瓷。

清宮地下瓷片坑 被時間封印的寶藏

假設清朝皇帝在用膳時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瓷盤,宮人去哪兒能領回一個新的替上?碎了的盤子又該如何處理呢?這些問題的答案,在故宮西南角發現地下瓷片坑時,逐漸明晰。

賜服:大明天子的權力遊戲

賜服,超越於品官服飾制度之外。天子用它來別親疏、明等級,用它來控制人心。為此,明朝皇帝甚至「大膽運用」了一類長得像龍袍的特殊賜服……

供圖/控弦司

器座:配角之美

器座,用於承托器物。古人因器配座,為彰顯器而雕琢裝飾其座。座與器和諧共存,賓主相宜。器座之美,美美與共。

上圖為清宮舊藏百什件,匣內充分利用空間,如同一座百寶箱,無所不藏。而且幾乎每一種古玩都配有器座,可見皇帝的珍賞旨趣。 供圖/台北「故宮博物院」

一根犀牛角 觀照三千年

幾千年來,犀牛從一種普通的獵物逐漸變成了怪物,犀角也從一種器物,變成了寶物、藥物、神物……一根犀角,見證了一部中國史。

攝影/朱子浩

歡迎掃碼 購買新刊

編輯:方麗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c0e94e2c0a2f8f439cc6a628591dd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