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把子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我來告訴你是怎麼做的

2020-04-03   小秀私廚

把子肉,大塊吃肉的感覺估計沒有比它更解饞的了

按照每一道流傳至今的名菜都有一個傳說的規律來看,把子肉也不例外。

把子肉的故事是這樣的

關於把子肉的傳說就不下三種,最有代表的三種傳說中最靠譜的是【甏肉乾飯】,而最離譜的就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甏肉乾飯】,甏這個字讀beng四聲,是一種器皿,類似於大瓦罐。

據說把子肉就是從這種叫做甏肉乾飯的菜肴演變而來。相傳在水泊梁山上聚集的好漢越來越多,山上的廚師做的肉總是不夠吃的,索性就用腌鹹菜的甏來燉肉,一次能燉上百斤,夠好漢們足吃足喝。

隨後到了元朝,京杭大運河的優勢逐漸體現,南方的大米通過水路到了北方,吃慣了炊餅的山東人用這種甏做出來的燉肉伴著米飯吃,發現更解饞,更美味。從此街上就多了挑著條子的游商,挑子一頭用瓦罐燉肉,另一頭挑著一盆大米飯,賣甏肉乾飯。經過不斷的改良和創新,最終出現了現在這種把子肉形式的肉菜飯 ,加入了辣椒、丸子、炸豆腐等輔料,營養更加均衡。

把子肉分徐州把子肉和濟南把子肉兩種,很難說哪一種更正宗

  • 濟南的把子肉不放糖,主要以醬油作為調味料,突出咸和香。
  • 徐州的把子肉會放些糖,味道咸中帶甜,配料更豐富,比如雞蛋餃、海帶結、四喜丸子和肉麵筋。

教會你在家製作把子肉

1、五花肉買回來把毛去乾淨,切成2cm厚的肉片。

把子肉的肉選用的是豬五花,買厚一些的,肥一點沒事,在後面經過2個小時的燉煮,肥肉中的油脂會被慢慢熬出來。吃起來並不會膩。

2、鍋中放蔥姜和花椒粒煮肉片,煮熟撈出。

有的做法是整塊肉放在鍋中煮熟然後再切片,也是可以的。不過我更喜歡切片再煮,這樣肉的成熟度更加一致。整塊煮會出現外面熟的比裡面過一些。

3、用甜麵醬、醬油、鹽、蔥姜、蚝油把肉片腌制起來,可以多放一點老抽,腌制的過程也是給肉片上色的過程。

肉片煮熟之後不用過涼,直接用醬料腌制即可,腌制的時間最好在4小時左右。讓肉片充分入味。

4、將腌制好的肉片和腌料一起放在鍋中燉。用小小的火,燜煮2個小時。

如果想要放入其他輔料,比如雞蛋,辣椒,豆腐乾,肉丸子之類的,可以在燉肉的最後半小時放進去,時間長了會爛掉。

5、燉煮時間到了之後關火,下一步,弄一碗白米飯,開造。

把子肉,古話說大塊吃肉大口喝酒,估計指的就是這把子肉吧,一大塊,真的是解饞又過癮。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啦,希望你喜歡,請幫我點贊轉發吧。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我是小秀私廚,一個愛做飯的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