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價值線綜合
編輯 | 文刀
本周(8月3日~8月9日)將有14家擬IPO企業上會,最多的一天(6日)有9家擬IPO企業上會!
1、證監會發審委定於2020年8月6日召開2020年第116次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審核5家主板擬IPO企業;
2、本周,創業板上市委將舉行2次會議,分別為4日、6日,共審核6家IPO企業;
3、本周,科創板上市委將舉行2次會議,分別是6日、7日,共審核3家IPO企業。
在本周14家擬IPO上會企業中,價值線研究院發現其中3家企業既有許多看點、也有諸多問題:
1、金龍魚:背後老闆是馬來西亞首富、亞洲糖王郭鶴年;控股股東是前五大供應商,或存利益輸送;「引路人」中糧成頭號競爭對手。
2、前沿生物:估值暴漲前國資低價退出,董事長、副總實控公司「白菜價」接手,涉嫌利益輸送;保薦代表人莫名提前跑路;核心產品艾克寧專利期限臨近。
3、拱東醫療:曾兩次因侵害專利權被同一公司訴上法庭;大量正式員工未繳社保與公積金已違反《勞動法》。
本周家6創業板擬IPO企業將上會
本周3家科創板擬IPO企業將上會
本周5家主板、中小板擬IPO企業將上會
金龍魚
背後老闆是馬來西亞首富、亞洲糖王
控股股東是前五大供應商,或存利益輸送
「引路人」中糧成頭號競爭對手
註冊地:上海市
主承銷商:中信建投證券
擬上市地:創業板
主營業務:
益海嘉里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龍魚)是國內最大的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之一,主營業務是廚房食品、飼料 原料及油脂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募資投向:
數據來源:招股書
財務數據:
數據來源:招股書
關注點一:背後老闆是馬來西亞首富、亞洲糖王郭鶴年
儘管金龍魚的品牌在國內家喻戶曉,卻鮮少有人了解其背後的老闆郭鶴年,他是馬來西亞首富,資產更是遍布亞洲各地。不僅是你吃的金龍魚食用油,還有你上班的北京國貿,出差住的香格里拉大酒店,讀過的《南華日報》,都是他的資產。
郭鶴年是福建福州人,1923年出生於馬來西亞,1909年其隨父親郭欽鑒來到馬來西亞,並創立了東升公司,公司主要以大米、大豆和糖為主。郭鶴年畢業後就開始幫助父親打理公司事務,直到24歲時他帶著10萬英鎊創業基金來到新加坡,創辦自己的公司。
而如今的他已有97歲,不僅被稱為亞洲糖王,還被貼上了「酒店大王」的標籤,在中國擁有眾多香格里拉酒店,主營辦公出租的嘉里中心,還有總面積達到了110萬平方米北京國貿。
事實上,翻閱郭鶴年相關事跡來看,其擁有如今的地位主要是來源於他「獨到」和「精準」投資眼光。
1957年,馬來西亞在製糖業出現了缺口。郭鶴年意識到馬來西亞缺少煉糖廠,所以在董事會上提出投資糖廠的計劃,並且得到了董事會的同意。郭鶴年在馬來西亞建立糖廠後,也隨之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地銷售網絡,他在馬來西亞就有了「亞洲糖王」的稱號。
1971年,郭鶴年在新加坡成立了第一家「香格里拉」大酒店,此酒店在開業後便取得巨大成功。而香格里拉的成功讓郭鶴年從酒店行業大舉出擊,先後在亞洲各國先後建立酒店,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而香格里拉也成為了亞洲最大的豪華酒店集團,酒店業的成功又為郭鶴年拿到了「酒店大王」的稱號。
1978年,郭鶴年積極與中國大陸展開合作,在聽說中國缺少一個國際貿易中心後,他投資了5億美金在北京建設了國貿中心。但沒想到的是,這項投資後來的效益收入遠超他的投入,現在的國貿出租面積超過了100萬平方米,每年的租金收入就超過了50億。以致郭鶴年又成為了一位名副其實的超級「包租公」。
1988年,郭鶴年又看準了中國油脂市場的機會,就讓他的侄子郭孔豐來到中國和中糧集團合作建立南海油脂公司,這也是金龍魚的前身,就此開始了在中國的發展。而從1991年第一桶小包裝食用油的推出已經過去了28年,經過28年的發展金龍魚品牌已經家喻戶曉,成為了「糧油第一品牌」。
根據以上種種「標籤來看」,這位馬來西亞的首富顯然是不差錢的。可令人沒想到的是,儘管他已經步入耄耋之年了,但其仍然沒有退休,每天都在忙著處理公司的很多事務。而他也在公開場合中表示:
「我像風箏一樣隨風飄蕩,奔走在世界各處,每年在家沒有呆過一周,可以說幾乎沒有親眼看著我孩子們成長。」但這似乎也並未阻止他對工作的熱情,他也透露出這樣的心聲——「我的生意迫使我不斷向前,不能停步。」至此可以看出,或許工作才是郭鶴年真正的長壽秘訣和快樂源泉吧。
關注點二:與「引路人」反目成仇,中糧成頭號競爭對手
在金龍魚的招股書中,中糧集團被列在了公司主要競爭對手的首位。
但某種程度上講,中糧集團卻是金龍魚在中國糧油市場初次征程時的「引路人」。
1990年1月8日,郭孔豐與中糧集團合作建立了金龍魚的前身——南海油脂公司,剛開始僅是一個精鍊廠,在深圳蛇口保稅區以精鍊進口大豆毛油為主。
1992年起,中糧開始分家,三年後自立品牌「福臨門」,開拓本土企業的小包裝糧油市場。2001年,中糧正式出售南海油脂股份,與郭氏正式「分手」,以3.8億的代價轉讓了南海投資49%的股權,虧損500萬港元。但此時南海投資已開始良性盈利,損失遠大於此。
兩家有什麼深仇大恨讓中糧如此「決絕」?
事實上,郭氏以外資身份在進軍中國內地糧油市場時,還是受到了不小的阻礙。於是,「借道」之計應運而生,而被郭氏「借道」的,正是那時渴求引外資開闢油脂市場的中糧集團。
1987年,郭氏旗下嘉里集團與中糧旗下鵬利公司,以51對49股權比例成立了南海投資。而後,中糧與南海投資以18.75對81.25股權比例成立耀合公司,鵬利又與中國南山股份公司以80對20股權比例成立南海油脂。最後,鵬利又將其南海油脂股份轉到耀合。
這一步步股權調配都在郭氏掌握之中,中糧早已被「安排的明明白白」:金龍魚由南海油脂出品,南海油脂由耀合掌控,耀合由南海投資掌控,嘉里正是南海投資大股東。因此即便中糧是南海油脂最大股東,但實際控制權卻在郭氏手中。
在南海油脂以外,郭氏還在深圳、上海等八大城市布局了煉油基地。然而中糧始終無法分一杯羹。
更嚴重的是,郭氏又增添豐益國際這一糧油整合平台,其中也有中糧參股。但從1991年開始,郭氏在東南亞布局油棕種植基地,意欲與金龍魚「雙劍合璧」,實現中國人的油鍋「棕櫚化」。
堂堂央企毫無顏面。中糧終止合作,正式宣戰。
1995年,中糧推出福臨門小包裝食用油,意欲分庭抗禮。誰知金龍魚早有準備,先發制人,打出一套多品牌組合拳迎擊中糧福臨門:胡姬花花生油、鯉魚、巧廚、香滿園等品牌紛紛上場,與金龍魚構成「1+16」品牌方陣,向單兵作戰的福臨門「齊射」。
很快,金龍魚市場份額躍至40%,而福臨門只占個位數份額。
中糧敗下一陣,究其原因是中糧「雙線利益」。畢竟當時南海油脂仍有持股,中糧難以痛下殺手。直到2001年11月,中糧不惜投資虧損也要退出南海投資,福臨門正式導入旗下上市公司中糧國際。而對郭氏來講,中糧已經沒多大利用價值了,「分手」反而為金龍魚壟斷中國糧油市場提供了一定便利。
至此,雙方由合作夥伴徹底轉為競爭對手。
關注點三:控股股東連續多年為前五大供應商,或存利益輸送
擁有外資背景的金龍魚面臨的一大問題是與外資股東難以切割的關聯關係,在此背景下雙方產生的同業競爭及關聯交易同樣令人矚目。
據招股書,Bathos持有金龍魚99.99%的股權,豐益國際依次通過WCL 控股、豐益中國、豐益中國(百慕達)間接持有Bathos 100%權益,因此豐益國際間接持有金龍魚99.99%的股權。而豐益國際為新加坡上市企業,主要業務分為棕櫚及月桂酸油、油籽和穀物、糖及其他業務四大板塊,其與旗下控制的其他企業在境內從事同類業務。
為解決同業競爭,金龍魚採取的措施主要為2019年1月1日起,金龍魚獨占國內市場,以及豐益國際將相關業務注入金龍魚等,然而在提交招股書不久前,金龍魚才完成避免同業競爭的安排,或顯過於匆忙了些。
除同業競爭外,更為顯眼的是金龍魚與豐益國際及其相關公司頻繁的關聯交易,豐益國際作為金龍魚的大股東,已連續多年都為金龍魚的前五大供應商之一。
而金龍魚另一前五大供應商之一的ADM,是由豐益國際一名董事擔任高管的公司,同樣為金龍魚的關聯方。2016-2017年ADM連續兩年為益海嘉里第一大供應商,2018年也位居第二大供應商。
由此不免讓人產生疑問,連續多年向關聯方產生大額關聯交易的金龍魚,在經營的獨立性上能否得到保證,更加引人深思的是,多年來關係緊密的金龍魚與豐益國際,是否存在某些不為人知的「貓膩」,或存利益輸送的可能性。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之一,金龍魚在國內糧油行業里如魚得水,此番IPO之路是否如同其在商場上一般順利,或還存在未知之數。
前沿生物
估值暴漲前國資低價退出
董事長、副總實控公司「白菜價」接手
涉嫌利益輸送
註冊地:南京市
主承銷商:瑞銀證券
擬上市地:上交所科創板
主營業務:
前沿生物藥業(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前沿生物)是一家立足中國、面向全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生 物醫藥企業,致力於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針對未滿足的重大臨床需求的創新藥。
募資投向:
數據來源:招股書
財務數據:
數據來源:招股書
關注點一:估值暴漲前,國資低價轉給前沿生物董事長、副總實控公司,涉嫌利益輸送
2012年11月9日,前沿生物於南京成立,在公司成立之前,前沿生物的創始團隊已經進行了長達10年的創業,並且曾一度遇到了資金鍊斷裂的危機。
2002年,從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畢業並擁有多項美國科研機構工作經歷的謝東,獨立研發了抗愛滋病病毒融合新藥技術,並最終決定回國創業。
謝東選擇的創業地點是重慶,重慶前沿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前沿」)隨之創立,重慶前沿的研發領域為原創抗愛滋病新藥艾可寧。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重慶前沿的研發項目艾可寧曾一度因資金鍊斷裂險些夭折。2009年,艾可寧臨床1期試驗出現了成果,謝東拿已經形成的成果去找風險投資,可當風投聽到後續的研發時間還有四、五年時,許多風投都拒絕了謝東。
在創業項目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刻,向謝東伸出了援助之手的是南京市江寧區政府,南京市江寧區政府在調研之後,決定對謝東團隊投資7000萬元。
2012年,前沿生物的前身前沿有限成立。2013年10月20日,江寧科創、晟盛鴻昆、香港建木三方共同簽訂《合作協議書》,開始對前沿有限進行增資,截止2014年2月,江寧科創以7000萬元出資額擁有前沿有限40.00%的股權。
令人疑惑的是,在2018年前沿生物的核心技術產品艾可寧即將上市之際,前沿生物的估值暴漲之前,江寧科創卻已經在前沿生物的股東名單中無影無蹤。
2015 年 7 月 29 日,江寧科創與南京建木籤訂《股權轉讓協議》,江寧科創將其持有的前沿有限 30%的股權轉讓給南京建木,南京建木的實控人為謝東。
2017 年 12 月 22 日,江寧科創與南京醫橋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前沿生物 1750.00 萬股股份轉讓給南京醫橋,轉讓價格為8.01元/股。南京醫橋的實控人為邵奇,邵奇為前沿生物的副總經理,另外謝東還擔任了南京醫橋的執行事務合伙人委派代表。
股權轉讓完成後,江寧科創從前沿生物完全退出。2018年5月,艾可寧獲批上市,此後前沿生物增資股價達到20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前沿生物發生了一次增資,對南京玉航增發了929萬股股份,認購價格為1.21元/股。然而,2016年12月,在前沿生物對鼎澤迅捷、倚鋒睿意、深圳創投進行的增資中,前沿生物的認購價格卻達到了14元/股。
據招股書,南京玉航的實際控制人是謝東,前沿生物對董事長的實控公司進行增資時,為何認購價格顯著低於其它增資和股權轉讓的增資/認購價格?
另外,梳理前沿生物招股說明書及相關文件發現,前沿生物國有股東在增資和轉讓股份時,未履行必要程序,涉嫌違規。
律師表示,根據我國法律法規的規定,國有資產進行投資的,應由各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履行國家出資人的職責,依法對國有資產進行評估作價,並依法備案。國有資產轉讓應依法在產權交易所掛牌交易。該公司國有股權轉讓過程中違規,涉嫌國有資產流失和利益輸送。
關注點二:保薦代表人莫名提前跑路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本次聘請的保薦機構為瑞銀證券,總共有17位註冊保薦代表人,屬於迷你投行券商。俗話說,春江水暖鴨先知,或許是提前知道了前沿生物上市無望,保薦機構的簽字保薦代表人之一許寧已經提前跑路,這在IPO企業中非常罕見,畢竟成功上市後可以得到一筆不菲的簽字費用呢。
從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查詢發現,許寧已於5月底入職了另外一家券商,這說明,許寧應該在幾個月前就提前知道了前沿生物很難上市,所以提前撤退了,嚴鵬舉接替他成為前沿生物的簽字保薦代表人之一,根據協會官網顯示,嚴鵬舉就是一個新人,今年1月才正式註冊成為保薦代表人,此外,項目組其他成員楊浩等人也提前撤退。
對此,前沿生物內部人士表示,保薦代表人離職是因為個人工作調動,與前沿生物的事情無關。不過,在正常情況下,一般項目已經在問詢階段了,即使工作調動也會等項目完成再離開,特別是科創板時間短的情況下,保薦代表人的離開更能說明有其他因素。
關注點三:核心產品艾克寧專利期限臨近
對於如前沿生物等研發抗HIV病毒藥物的企業而言,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但艾可寧的專利將於2023年到期無疑是對其經營形成了一些障礙。
據公開資料,前沿生物共有「艾可寧+3BNC117聯合療法」、「新型透皮鎮痛貼片AB001」兩項在研產品的專利分別授權自香港利基達公司以及轉讓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核心產品的專利均不是出自前沿生物的研發團隊。
目前,前沿生物正在申請的艾可寧反離子成分的國家專利還未獲批,在艾可寧專利到期後,市場將不可避免出現仿製藥。而我國仿製藥市場本來就競爭激烈,屆時,前沿生物或將面臨產品價格被調低的風險,繼而影響銷量,再次虧損。
拱東醫療
曾兩次因侵害專利權被同一公司訴上法庭
大量正式員工未繳社保與公積金
已違反《勞動法》
註冊地:浙江省台州市
主承銷商:中泰證券
擬上市地:上交所主板
主營業務:
浙江拱東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拱東醫療」)主營業務為一次性醫用耗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可分為真空采血系統、實驗檢測類耗材、體液採集類耗材、醫用護理類耗材和藥品包裝材料等類型,產品廣泛應用於臨床診斷和護理、科研檢測、藥品包裝等領域。
募資投向:
數據來源:招股書
財務數據:
數據來源:招股書
關注點一:曾兩次因侵害專利權被同一公司訴上法庭
拱東醫療歷史上曾兩次因侵害專利權糾紛被同一家公司訴上法庭。值得一提的是,拱東醫療的專利權糾紛並未在招股書中披露。
據(2015)滬知民初字第543號文件,江西省金洹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拱東醫療曾因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被蘇州海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同時起訴,2015年12月9日,蘇州海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撤回起訴,原因不得而知。
無獨有偶,據(2015)滬知民初字第544號文件,包括拱東醫療在內的這三家被告再一次因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被蘇州海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起訴。此案於2016年3月4日公開審理,一審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拱東醫療等被告一審勝訴。
關注點二:大量正式員工未繳社保與公積金,已違反《勞動法》
據拱東醫療招股書披露,公司在報告期內對部分員工並沒有繳納社保。其在報告期內的員工總人數分別是796人、904人和912人,其中所涉及的社保未充足繳納的人數分別為280人、385人和84人。
拱東醫療在招股書中僅對2018年未足額繳納社保的84位員工進行了解釋:未繳納的部分員工由於就業流動性較大,比較重視當期的收入,且已經參加了戶籍地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已經自願選擇在其他單位繳納社保,此外以上84名員工都已經簽署了《自願放棄繳納社會保險的聲明》。
但據《勞動法》第七十二條的相關規定:社會保險屬於國家強制性保險險種,任何建立了勞動關係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參加;同時《勞動法》的第十六條也指出:建立勞動關係應訂立勞動合同。
所以,拱東醫療不給自己的正式員工繳納社保的行為,已經違反了《勞動法》。在未來,公司難免存在被追繳的法律風險和處於不利地位的訴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