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魯豫有約》節目組派出一名美國小伙,到北大探訪。
目的不是學術研究,而是測試北大保安的英語水平如何。
美國小伙隨機測試了4名保安。
結果令人意外。
一半的保安可以用英語給老外指路。
其中一名保安英語非常流利,還能跟美國小伙嘮嘮嗑。
可能大家會以為,連保安都會英語,北大保安招聘條件那應該是相當高了。
可是,北大保安招聘要求一欄,並沒有外語、學歷要求。
他們是怎麼擁有一口流利英語的?
這也是北大保安傳奇的一面。
據統計,近二十年時間,北大保安隊一共有500多人通過自考拿到大學畢業證。
有些是專科,有些是本科。
其中有12個保安還是研究生畢業。
因此這些年,北大保安隊還有著「北大學霸保安隊」的美稱。
民族文化有其起源。
一個沒有苛刻招聘要求的北大保安隊,卻能頻出學霸,自然也有其歷史原因。
這個「原因」,一半是北大有得天獨厚的學習氛圍。
另一半,就是張俊成。
他被稱為「北大保安成人高考第一人」。
張俊成出身寒門,初中輟學,只是北大一個普通保安。
但是,就在當保安期間,他居然考進了北大!
不但把英語學得溜,還順利拿到了法律專業專科畢業證。
科比有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你見過洛杉磯凌晨四點的樣子嗎?
張俊成也有屬於他的傳奇。
「我見過北大每一個時刻的樣子。」
張俊成是山西長治人。
父母靠挖鐵礦謀生。
這工作跟挖煤窯有點相似,用炸藥在山腳炸開一個洞,然後就拚命往裡面挖。
洞塌了,人也就沒了。
那個年代,農村普遍都窮,但張俊成家裡更窮。
張俊成兄妹7人。
大哥大姐沒有上過學,三哥送給了親戚撫養,他作為老小,有幸走進了中學校園。
可是,16歲那年,他輟學了。
因為家裡已經揭不開鍋。
為了供張俊成到學校讀書,老父親厚著臉皮,跑到鄰居家裡借糧。
一次,兩次,很多次。
張俊成內心終於承受不住,做出輟學決定:爸,我不讀了,出來賺錢。
在社會謀生,遠比讀書更加不易。
他跟著父親在鐵礦上班。
烈日下,鐵石被曬得發燙。十六歲的少年,扛起上百斤的擔子,持續往返各座礦山之間......
農忙更苦。
秋收的時候,5點就得起床。
玉米葉子把手臂割得生疼,一望無際的稻穀好像怎麼也割不完。
這世界,有些努力是看不到希望的。
張俊成說:苦日子就跟這活計一樣,綿延不斷,一眼望不到頭。
1993年,張俊成決定離開老家。
他留給家人一句話:闖不出名堂,我就不回來。
離開大山後,張俊成到所在市區謀生。
生存環境雖然稍有改善,但仍在社會底層掙扎。
他在工廠賣苦力。
直到有一天,有人問他:願意去北京做保安不?
張俊成見識短,不知道「保安」是什麼職業。
但他知道北京。
那可是中國最繁華的城市,當然要去。
1994年5月,張俊成懷揣著「出人頭地」的夢,踏上去往北京的綠皮火車。
到站後,一輛大巴駛來。
張俊成被拉往北京昌平的一個村莊進行集訓。
練格鬥,踢正步,進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
他問教官,保安到底是做什麼?
教官說:「保安,就是保一方平安。」
幾個月後,他被分配到北京大學任職。
剛上崗那會,張俊成自豪感爆棚。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換上保安服,紮上武裝帶,風光無限。」
可是,自豪感沒有扛住多久,就變成了自卑感。
他發現自己太無知了。
因為無知,便覺得自己跟這座學校、城市,格格不入。
他出身底層,文化淺薄。
而經常打照面的那些學者教授,談吐儒雅非凡。
他跟北大學子都是差不多的年齡。
別人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但自己卻是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
日子逐漸變得苦悶。
一個執念在心裡生根發芽:張俊成,你必須要得改變。
可是,怎麼改變,往哪方面改變,張俊成心裡還是迷茫的。
直到一次被人羞辱。
那天,張俊成在北大西門值班。
有7個外國年輕人想進去。
按規矩,外人進入要出示相關證件才能放行。
但這些老外沒有,只是一個勁在那嗶哩吧啦解釋。
張俊成搖頭表示:我不懂英語。
這把老外氣得,各種動作比劃。
但還是沒用,張俊成堅持不放行。
七個老外氣呼呼走了。等走到馬路對面,幾個人一起轉過身,對張俊成一起豎起大拇指。
張俊成納悶,這是誇我敬業嗎?
但不料,幾個老外就把大拇指倒過來,用力往下戳。
面對老外的當眾羞辱,張俊成內心一陣悲涼。
他走進傳達室,把帽子一摘,禮儀手套一卸,然後撥通母親電話。
「媽,我不幹了。我天生就是種地的命,這活我幹不了!」
說著說著,一個大男人不禁哭出了聲音。
但母親沒有過多寬慰,而是一句反問:「你不是說闖不出名堂不回家嗎?」
撲通,便把電話掛了。
這句話就像是一碰冷水,澆滅了張俊成的衝動。
他開始冷靜來思考:我不是要改變嗎?我不是想被人瞧得起嗎?那乾脆就從學習英語開始。
說干就干。
他第二天就買來了兩本英語書。
張俊成沒有英語底子。
身邊同事都不會英語,也沒法請教。
他就憑著感覺在那瞎琢磨,好像對了,好像又不對,但也不管,只是一個勁朗讀背誦。
一天夜裡,他在值班室讀書。
北大西語系曹教授走過,問:小張在幹嘛呢?
張俊成說:「阿姨,學英語呢。」
曹教授什麼也沒有說,只是豎起大拇指。
幾天後,曹教授再次經過。
聽到張俊成在朗讀,忍不住調侃:「你這哪學的是英語,簡直是德語。你要這樣說,會把外國人氣瘋的。」
說完,曹教授順帶指點了一番。
但一切點到為止。
之後曹教授還是經常從值班室走過,只是打個招呼,沒有多言。
一個月後,保安室電話突然響起。
「我找小張,讓他有空到英語系辦公室一趟。」
接電話的人納悶:「小張是誰?」
「就是那個天天用『德語』折磨我的小張。」
見面後,曹教授遞給了張俊成兩張卡。
一張是GRE培訓班聽課證。
一張是成人高考培訓班聽課證。
曹教授解釋:
我給你選了5門課,都是最基礎的培訓。
對了,北大還辦了一個成人高考培訓班。你要是有想法,也可以考個北大。
張俊成聽得滿是激動。
可一問價格,心頓時涼了半截。
一張卡是3200元,另一卡是1500元,總計四千七百元。
他嚇得拿起兩張卡,彎著腰,小心翼翼遞迴去:
阿姨,我一個月就賺214塊錢。
每個月還要寄給我媽50塊錢,否則家裡就揭不開鍋。
剩下的錢只能勉強自己吃喝,哪有錢交學費。
曹教授推了回去。
她說,傻孩子啊,放心,我問保安大隊拿了你的照片,都辦好了,免費。
那個瞬間,張俊成眼眶紅了。
但曹教授卻拍了拍肩膀,說:「我不要你感動,我要你行動,你要是能拿上北大的畢業證,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
張俊成抹了抹淚,走到門口,轉過身,對著教授深深鞠了一躬。
多少感恩,盡在不言之中。
真正的困難才剛剛開始。
張俊成發現,自己上班時間跟學習時間衝突了。
上課時間都是周一至周五的白天。
這階段自己要值崗,怎麼辦?
調班。
周一至周五申請上夜班。
周六末申請24小時全天值班。
只有這樣,才能妥善安排好工作和學習。
多年如一日,張俊成暴瘦了15斤。人也比以前憔悴了不少。
求學之路坎坷。
第一年,張俊成沒考上。
第二年,再次失之交臂。
換常人,估計內心就崩潰了。
畢竟保安才是自己本職工作,何必為個畢業證這麼賣命呢?
但張俊成不。
他改變策略,決定放棄成考,選擇自考。
自考跟成考不一樣。
成考是一次考試定江山,難度大。
自考耗時長,但門檻稍低,修滿相關課程即可取得畢業證。
那些年,由於沒有讀高中,基礎薄弱。
他總是要花更多時間刷練習題。
以至於四年時間,每天最多睡三個小時。
別人問他怎麼受得了。
他只是淡淡回復一句:習慣就成自然。
天不負有心人。
1998年,張俊成13門課程全部以高分通過,並取得了北大畢業證書。
收到畢業證那天,張俊成破天荒請了一天假。
脫下保安服,換上白襯衫。
不緊不慢,在幾座教師樓之間悠然散步。仿佛自己就是北大學子中的一員。
他走到食堂,點了一杯可樂,一塊五毛錢。
那是張俊成人生喝下的第一杯可樂。
他用這種「奢侈」的方式,犒勞自己,慶祝圓夢。
張俊成做什麼事,都講究極致。
在北大保安隊,張俊成被提拔為班長。
北大西門保安都歸他管。
張俊成就把自己學來的東西,複製給身邊的同事。
他設下規定:我們西門保安,每個人都要會英語,最起碼可以給老外指路。
1999年,張俊成在北大的第五個年頭。
遠在老家的女友懷孕了。
也就是這一年,他決定辭去北大保安工作,回老家山西長治發展。
不過,人走了,張俊成的求學精神卻在「北大保安隊」得到延續。
參加成考的保安,越來越多。
北大工會組織的學校,甚至每年特意給保安留出20個聽課名額。
北大保安招聘啟事,也為此增加了一條:
適合成人自學者。
回山西老家後,有「北大畢業證」背書,張俊成求職相當順利。
他成為一名職業學校的教師。
由於教學質量好,還升為了班主任。他所帶領的班,成績名列前茅。
張俊成野心不止於此。
2015年,他辭去工作,創辦職業學校。
第一批招生只有兩百人。
但幾年過去,全校學生已經達到1300人。
不說別的,光是投資設備儀器,就超過千萬元。
張俊成成功實現逆襲。
從初中尚未畢業,到自考上北大 。
從普通保安,到成為一個頗具規模的職業學校校長。
此時此刻的他,終於可以拍著胸脯告訴母親:媽,我闖出名堂了!
關於逆襲,我想到一個採訪細節。
有個女孩想退學,去社會打工。
她意願強烈,班主任、教務主任都蓋章了,就差校長這一關。
張俊成就把女孩叫到辦公室,苦口婆心勸說:
過了高考,你就再也沒機會了......你現在出去,只能找個底層工作,要是考個專科或本科,10年以後,去的城市都不一樣,是不?
最終,女孩被勸服,放棄輟學。
這不是張俊成第一次勸人。
從學校創辦以來,每個學生退學都需要過「校長說教」這一關。
張俊成還熱衷於勵志演講。
先是講自己做保安的經歷。
後面講多了,什麼事都成為「勵志案例」。
有一次,有記者奔赴學校採訪張俊成。
張俊成就站在講台上說:
有個北京來的記者,大老遠跑來長治採訪,人家還是本科畢業的,同學們,做什麼事不辛苦?
當然,你可以說張俊成苦口婆心灌雞湯,是為了營收。
但不置可否,張俊成這句話也一定發自真誠:
我走過最大的彎路,就是初中輟學。
我的價值,就是把更多像我一樣走彎路的孩子們,引導他們少走彎路。
張俊成的經歷是具有雙重意義的。
它告訴每一個寒門子弟,讀書雖然不能直接帶給金錢,卻是你跨越階層最快的通道。
它也告訴所有在底層苦苦掙扎的窮人:如果你已經錯過了「上學」這個跳板,不要灰心,機會永遠都在。
想提升學歷,你可以自考。
想拓展眼界,可以閱讀。
想掌握一個技能,讓自己的價值越來越稀缺,可以擠出時間自我成全。
一個保安可以考北大。
普通如你我,也可以活出理想的自己。
作者:卓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88539383_486486-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