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航空來太倉——認識這張城市名片及拜讀林理事長致辭

2023-07-21     航空之家

原標題:做航空來太倉——認識這張城市名片及拜讀林理事長致辭

張聚恩/文

(一)

江蘇蘇州太倉是長江入海口南岸的一座美麗城市。我是第二次來到這裡,而與太倉人面對面的交流已經有四次了。欽佩他們發展實業的壯舉,更為他們進軍航空的宏圖大志而感動。7月11日,「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太倉專場」閃亮舉行。會議的重頭戲便是鼓勵更多企業與人才來太倉,擂響航空創新創業的戰鼓。中國航空學會林左鳴理事長到會致辭。

《做航空,來太倉》——這是政府為發展航空事業喊出的口號,堪稱亮麗撩人的城市名片。在提出這一口號、發出這張「名片」的同時,太倉在行動!從政策制定到設施條件,太倉人做出了一系列悉心策劃和部署,進一步形成吸引企業和人才來此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太倉沿江(長江)、臨滬(上海)、近海(東海),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悠久,物產豐富,因春秋時期吳王在此設立糧倉而得名,素有「錦繡江南金太倉」的美譽。乘改革開放之東風,迅速發展成為高質量工業實業基地。2022年生產總值1654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近178億,位列2023年全國縣域發展百強第六名,連續七年居中國最具幸福感縣級市榜首。

太倉設立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制訂了《投資指南》,集中力量打造「3+3」產業集群,前一個「3」為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現代物貿三個規模突破千億的主導產業,後一個「3」指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文化旅遊三個特色產業集群。

(二)

太倉瞄準國家需要,把發展航空產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新機遇,全力打造國際化航空高端製造基地及長三角航空創新成果轉化基地。太倉編制了航空航天產業創新集群2025行動計劃,出台了集群發展專項政策(二十條)和航空航天人才專項政策;20億元規模的太倉航空產業專項基金立項,近又發布中德創新城(婁江新城)航空產業園規劃,並正加速推進。

太倉依託現有高端裝備製造和先進材料兩個千億級產業優勢,圍繞航空關鍵零部件、核心基礎材料、航電系統、航空服務等主攻方向,突出無人機、增材製造、民航檢測等重點領域,已形成以高新區為主體、港區和城廂科技產業園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成為承接國內外航空產業轉移和上海大飛機產業溢出效應的首選陣地。

2021年至今,成功引進天航長鷹、吉太航空、華鈦瑞翔、星河動力、穆格工業控制、達索(太倉)航空智造創新中心、西人馬航空晶片傳感器、金江銅業航空航天通訊關鍵材料等優質航空航天產業項目63個,總投資233億元。2023年3月23日,全球航空集群聯盟第一中國中心正式開業,成為連結中國航空產業和世界航空產業集群的重要窗口。

在太倉這塊土地上,航空航天創新成果快速轉化。吉太航空公司研發的首款產品原型機順利交付;飛享家航空公司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零部件製造人批准書」,成為太倉航空零部件適航第一證;點石航空公司自主研發的渦噴500公斤級發動機點火成功;星際智航公司首批無人機整機下線,包括載荷60千克的油電混動多旋翼無人機;火箭派公司研發的我國商業航天首顆空間生命科學試驗衛星「火炬一號」成功發射並順利入軌。

太倉市積極與中國商飛、中航工業等行業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在產業對接、創新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育、載體建設等方面深度合作。2021年11月,與中國商飛上航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22年11月,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與吉太航空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共建的民機航電設備聯合工程中心揭牌成立。2020年以來,卓能電子公司與中航工業、商飛上飛院、中電科航空電子等多家單位,圍繞顯示器、導航、作動器控制模塊等航電產品的試製、製造、測試,開展合作。穆格工業控制、金江銅業、舍弗勒、華鈦瑞翔等公司已進入商飛供應商名單,華易航公司進入潛在供應商名單;其中,穆格控制是商飛C919項目一類金牌供應商,金江銅業是商飛高性能銅合金唯一合格供應商。

太倉市已規劃布局三大功能園區:航空零部件產業園,占地318畝,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已入駐點石航空、火箭派航天科技等22家企業;航空新材料創新園,占地46畝,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已入駐天航長鷹、華鈦瑞翔等企業;中德創新城(婁江新城)航空產業園,規劃面積1273畝,建築面積81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規劃設計。另外,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的智匯谷科創園也正加快建設。

太倉市積極推動產研互融發展,發揮兩校多院科研優勢,打造「航空智核」,已形成西工大長三角研究院、江蘇先進無機材料研究院、上海交大太倉空天技術創新中心等科研平台。2021年2月,西工大牽頭建設的「民航航空器衝擊防護與安全評估重點實驗室」通過民航局認定,計劃用5-10年建成航空器抗衝擊安全領域的國際一流實驗室平台。2022年8月,西工大太倉長三角研究院公共測試中心獲得中國計量認證(CMA)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證書,成為太倉首家通過CMA認證的航空航天檢測第三方平台。

太倉大力營造創新發展氛圍。2022年兩次成功舉辦航空航天產業創新集群發展會議,蘇州市航空航天學會、太倉市航空航天人才服務中心揭牌成立。2023年又成功舉行太倉航空航天產業成果對接會,長三角區域先進技術成果轉化研究院太倉孵化基地成功揭牌,發布了一批航空航天先進技術成果。同時,積極參與或承辦IASC國際航空產業鏈領袖峰會、中國航天大會產教融合與工匠人才發展論壇、中國(太倉)航空航天精英峰會等行業重大會議活動。

這次會議期間舉行的簽約儀式上,共計40個科技人才項目中,航空航天類超過10個,如航空航天高端部件增材製造、航空零部件雷射智能製造裝備、質子交換膜氫燃料電池電堆、航空自潤滑密封系統、敏捷無人機空地協同系統與設備、空天電一體化電子對抗體系、空氣動力減速高效傘降設備、磁懸浮電動旋翼研發及產業化、飛機蒙皮生產線智能製造系統等,令人期待並看好。

正在入駐、即將起飛的「太倉之翼」

瑞弗曼——從高端汽機車領域向航空領域擴展

(三)

太倉的工業實業騰飛得益於改革開放。在81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聚集了489家德國企業,其中隱形世界冠軍56家。開發區管委會李剛主任對我說:我們這裡已經成為「德企之鄉」。德企對地方經濟的貢獻巨大。有意思的是,一些與中國人聯姻的跨國家庭,有了漂亮的混血寶寶,還操著一口標準的太倉話。這個世界能分得開嗎?他說得極是!

這些德企以汽車配套為主,走「專精特新」之路,進而擴展為相關行業服務,首當其衝的就是航空零部件。依託先進德企轉型升級路徑輸出以及德國「雙元制」優勢,太倉鼓勵支持本地企業對標先進、合作提升,積極融入航空航天產業鏈協同發展。舍弗勒、卓能電子、巨浪凱龍等企業憑藉其優勢技術,已涉足航空航天產業。考察中,我看到閥門、緊固件、管路等航空產品已經形成批量化生產。

當逆全球化暗流涌動之時,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太倉這塊土地上,中德合作沒有受到負面影響,反而在廣度和深度上持續進步。太倉中德創新園之中小企業園、先進位造園、智能製造園齊頭並進,初具規模。雙方互建的太倉駐德國辦事處、太倉德國中心和德國工商大會太倉中心等載體,成為助力發展的平台。

(四)

當勞動還是謀生的手段,當解除後顧之憂成為剛需,哪裡能夠做出更有誠意的承諾與實際行動,哪裡就有可能占得吸納創新創業力量的先機。在業已初步建成宜居宜業田園城市的基礎上,太倉正在高投入、高起點、高標準地完善各種生活與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提升現代化的水平。

太倉提出:人到蘇州必有為,才聚太倉更幸福。針對不同層次的人才與團隊,從生活到創業,施行從幾十萬到上千萬的補貼;還給出了購買和租賃住房的優惠細則,用地方官員的話說,讓前來太倉創業的人們一到就能「安居」,而後安心樂業。

寫到此,不由地想到我最近兩次前去的揚州,那裡同樣以溫情、熱情打動人們的心。航空工業的中國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機載共性技術中心、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揚州分部已經先後落戶那裡。政府提供樓宇廠房公寓,連房間裡的冰箱、微波爐等器具都一應俱全,真箇是「拎包入住」。

(五)

關於太倉,我想說的話太多。而創造繁榮景象、擘畫更美好未來的是一批高素質、戮力同心奮鬥、樂於接受新事物的政府「官員」。在同他們的接觸交流中,你能強烈感受到那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責任感。祝願太倉的幹部們無愧時代、藍圖成真、再獲佳績!祝福太倉更強盛、更和諧、更美麗!

中國航空學會與太倉建立了密切的協作關係,繼2022年第14屆珠海航展期間,聯合主辦航空高層論壇和引資引項(目)信息發布會後,這次,林左鳴理事長蒞臨「太倉專場」,發表熱情講話,務實懇談發展事宜。希望這種關係進一步深化,也希望中國航空學會在學術、科普兩大傳統任務不斷取得新業績的同時,在「科創」領域裡也能形成和發揮獨特優勢,為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做出新貢獻!

(六)

在我行將結束此文時,得到了林左鳴理事長「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致辭的電子版。儘管我曾在現場聆聽,重讀時仍深感精彩、真誠、得體。不忍獨享,將其發表在這裡,並將文題也改作《做航空來太倉——認識這張城市名片及拜讀林理事長致辭》。中國航空學會近年來努力開創「科創」(大力支持創新創業與地方航空產業發展)新工作領域,是在他大力倡導、親力親為下,取得突破的,從這篇「致辭」里能再次讀出他的銳意與高見。

致辭

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 林左鳴

2023年7月11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業界精英,遠道而來的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據說去年的大會,就有眾多精英齊聚一堂,今年太倉會場的規模更加宏大,氣氛更為熱烈,大家的信心和期望都有更大的提升。世界的大變局中,人們都希望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這也是大家聚集在此的原因所在。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再次強調高質量發展,明確提出要「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極其精準地把握了江蘇經濟的現狀和優勢,點明了發展的方向和戰略,對蘇州的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蘇州太倉是一片創業的沃土,近年來,許多高科技產業得到了非常迅猛的發展,比如我關注的航空航天產業,在太倉中德產業園,過去一年就有數十個落地的新項目,吉太航空、天航長鷹等產業鏈重點項目讓航空航天的集群效應已經初步顯現。這樣的產業發展方向,非常符合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是構築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蘇州的製造業實力強大,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知道的。2022年,蘇州作為一個地級市,工業總產值緊追深圳和上海,排全國第三;千億級產業有11個,僅次於上海的12個,排全國第二。特別是機電類高科技產業供應鏈十分突出,有些方面直追世界先進水平。

雖然蘇州的機電類製造業實力強大,但是由於歷史的緣故,製造產業鏈的鏈主企業大部分都不在蘇州。蘇州的企業絕大部分的商業模式是按「倒微笑曲線」構建的,「正微笑曲線」商業模式的企業還不夠多。在今後的發展中,這種局面如果不及時調整,可能會導致蘇州的經濟發展碰到天花板。

在蘇州召開這樣的創業精英大會,意義十分重大。蘇州在擁有強大的產業供應鏈基礎上,瞄準新消費升級的需求,大力創新發展一些新的重要產品的頭部企業,條件完全具備,而且也是蘇州地區的經濟,今後得以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如果蘇州能夠創新發展起一批頭部企業,就可以和已有的專精特新供應鏈企業一道,共同構成「元寶曲線」的商業模式。蘇州經濟的商業模式從「倒微笑曲線」企業為基礎,通過發展一批「正微笑曲線」創新企業,最終實現「元寶曲線」的商業模式,這是一個重要的跨越式發展,意義十分重大,也是實現蘇州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現形式!

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一批新的產業發展機會正在醞釀孵育之中,比如以eVTOL為代表的無人機、通用飛機產業;再比如立足於實現「雙碳」目標的新型燃氣輪機等清潔能源裝備;還比如人工智慧裝備和產品。這些正在蓬勃興起的業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需要大批的創新精英人才來加持,只要有了精英人才,再加上投資到位,就能很快在蘇州已有的供應鏈基礎上,孵育出符合微笑曲線商業模式的鏈主企業。新產生的「正微笑曲線」的鏈主企業和已有的「倒微笑曲線」的優秀供應鏈企業的組合,就能打造出蘇州經濟的「元寶曲線」商業模式。「元寶曲線」的商業模式一旦形成,蘇州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就必然形成。

我是第三次來到太倉,每次都深刻地感受到這裡發展的澎湃動力和創新的濃厚氣息,本地的朋友告訴我,太倉常住人口僅有80多萬,卻已集聚了近500家德企,被稱為「中國的德企之鄉」,而其中更是包含了60家德國「隱形冠軍」企業,太倉已成為中國德企投資最密集、發展最好的地區之一。

我相信,隨著太倉產業生態、創新生態、人才生態的不斷完善,各類科創人才、科技成果以及前沿技術將以百川歸海之勢,齊聚太倉,推動太倉在新一輪的高質量發展中拼出「太倉速度」、全力振翅高飛。

城市與產業互相成就,是人類歷史上長演不衰的精彩盛況。至少從宋代開始,江南這個地方就是中華民族的錢袋子。就在我們腳下這片土地,稻米種植業和絲織業,在古代曾經造就了「人間天堂」。南邊不遠的長江口,近現代國際貿易的興起,造就了遠東第一都會上海。

在座的朋友們,各位精英人才,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以「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在這個推崇奮發有為的新時代,通過創造一個偉大的企業,參與塑造一個現代城市的嶄新面貌,足以成就個人不朽的功業,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在蘇州塑造「元寶曲線」新商業模式的平台上,將為各位有志的精英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機遇難得,捷足者先登!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引用王陽明的一句話來勉勵青年說:「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預祝各位朋友,在蘇州太倉這片創業熱土,建立比肩聖賢的不朽偉業。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7bb7370936e44c447095c34b237f8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