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燒錢」獲客難變現,靈魂社交成偽命題?

2022-07-13     全球財說

原標題:Soul「燒錢」獲客難變現,靈魂社交成偽命題?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財說

2021年,「靈魂社交」Soul曾赴美遞交招股書,彼時發行價已確定在13到15美元。然而距離美股上市只有一步之遙,Soul卻突然按下暫停鍵,據當時其官方透露,有「尋求其他資本運作」的可能性。

一年後,打著"社交元宇宙平台"旗號的Soul將上市陣地轉向港交所。

「燒錢」引流 難逃「微信定律」

Soul上線於2016年,早幾年從陌生社交賽道闖出來的Soul,的確會讓人眼前一亮。

為打破公眾對陌生交友平台的刻板印象,Soul賦予自己更高級的社交理念,主張的是「非顏值」式的靈魂交友。

不同於陌陌、探探,Soul既不強制用戶展示地理位置,也不允許用戶上傳真實頭像,取而代之的是捏臉後生成的虛擬頭像。

詳細來說,新註冊Soul的用戶需通過「靈魂測試」被分配至契合度最高的星球進行入駐。如果需要匹配其他用戶,則要通過「靈魂匹配」,也就是所謂的「和懂你的人聊天」。

可以看出,Soul極力將自己與「荷爾蒙社交」切割開來,至少從目前在宣傳上看,它是有意將自己包裝成更加超前的「元宇宙社交」。

圖片來源:Soul招股書

憑藉這些特性,短時間內Soul在眾多社交平台中脫穎而出,快速積攢出屬於自己的用戶群體。

2019年-2021年,Soul月活躍用戶分別為1150萬名、2080萬名、3160萬名。同時,營收規模也呈拔高式增長,2019年-2021年,Soul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070.7萬元、4.98億元、12.81億元,3年營收規模增長超18倍。

眾所周知,社交這門生意的背後邏輯只有一個,就是比誰用戶多,只有達到一定量級的用戶規模才能形成強硬的行業壁壘,才能形成正向循環,才能夠賺錢。

回看Soul,平均每年月活用戶增長1000萬,營收成倍擴增。乍一看確實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單,但是Soul為了這1000萬的用戶增量也是下足了成本。

實際上,自APP上線以來,Soul就沒少在「花式營銷」上費功夫。前一陣,Soul就憑藉「不開心就去Soul啊」的刷屏宣傳洗腦全網,而背後的營銷成本更是日趨走高。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Soul的廣告及推廣開支分別為1.97億元、6.02億元,14.56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278.1%、120.9%、113.7%。

隨之虧損也不斷擴大,2019年-2021年,Soul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2.923億元、4.658億元及9.987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17億元。

反觀陌陌母公司摯文集團,2021年已實現了20.37億元的凈利潤,比Soul在2021年全年營收還要高。

同時用戶增長方面,Soul花了7年才達到陌陌不到2年的成果。2018年陌陌的月活用戶已經破億,2021年陌陌的月活用戶為1.141億名。

若從獲客轉化收益模型上來說,Soul更稱不上優秀。2021年,Soul的付費用戶率為5.2%,平均每月每名付費用戶為其貢獻60.5元收入。同期陌陌的付費用戶率為7.8%,付費用戶平均貢獻收入163元。

其實,對於Soul等陌生社交平台,終究無法打造一個完整的業務閉環,更像是提供短暫的服務,最終還是回歸到「加個微信」的定律。這也就導致了陌生人社交平台的一個通病:花大筆營銷費拉新,流失率卻居高不下,平台需要不斷花錢打廣告來吸引新的用戶進來,逐漸侵蝕利潤空間。

同時Soul主打「不露臉」,所以並不能像陌陌一樣轉型做變現較快的直播業務。

不過在現有的付費功能中,Soul上線了基於位置服務(LBS)的「戀愛鈴」、1V1的「語音匹配」、多人文字的「群聊派對」、遮臉的「萌面視頻匹配」,以及興趣群組、狼人殺等服務,看似難逃「前輩」們的老路。

棄美轉港 因不正當競爭?

連年虧損也考驗著Soul的輸血能力。

招股書顯示,Soul共經歷過7次募資,其中2018年共募資8300萬美元、2020年共募資1.35億美元。僅在2019年出現「空窗期」,Soul便在2020年初一度出現現金流吃緊的情況。

圖片來源:Soul招股書

對於Soul而言,上市無疑是規避資金斷鏈風險的不二之選。

2021年5月,Soul在納斯達克提交了招股書,次月更新的招股書中,發行價已確定在13到15美元。加之IPO前米哈游參與的私募配售等額度,Soul的估值約為20億美元(約130億元人民幣)。

同時,Soul背後的大股東騰訊也浮出水面,持股占比高達49.9%,已超過Soul的創始團隊。

就在萬眾期待「新晉獨角獸」誕生時,卻在6月23日發生了轉折。在申購通道關閉的前5個小時,Soul突然宣布暫停美股IPO進程,稱公司存在其他資本運作的可能性。

彼時業內普遍推測,不排除受到中概股大環境的影響。自2021年初以來,中概股輪番上演著暴跌、退市、回歸,市場一時間風聲鶴唳,不少網際網路公司相繼宣布暫停赴美上市。

除外部環境影響外,這或與Soul曾經的一段「黑歷史」有關。此前,Soul運營合伙人因「設局」惡意舉報同類競品社交平台Uki而被判刑。

2019年7月,Soul合伙人李某授意下屬通過「釣魚」的方式收集Uki有害違規信息。隨後員工范某分別用自己和同事的手機在Uki平台上註冊兩個帳號,並通過帳號發布了涉黃有害言論和圖片,截圖後向有關部門舉報。

就是這一惡意舉報,導致Uki被下架處理三個月,公司也被監管部門約談。

隨後Uki負責人經過調查後發現異樣,並向公安機關報案。2020年12月,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就此案公布了一審判決,李某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罰款5萬元;范某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緩刑一年,罰款3萬元;李某與范某共將賠償Uki公司330萬元。

判決出來後,Soul回復稱,「因事涉公司前員工,我司對此有關注,但案件與公司並無任何關係。」

顯然,Uki並不買帳,就在Soul赴美上市的敏感時間點,2021年4月Uki再次就「其他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向Soul發起訴訟。一個月後,法院凍結了Soul的2693萬元資金。

6月21日,Uki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聲明表示,「日前我司已依法收集到上海任意門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璐等人涉嫌參與對我司不正當競爭的關鍵證據,將擇期對外公布。」

殺豬盤滋生 成犯罪溫床

其實,無論是Soul、Uki,還是體量更大的陌陌,「陌生人社交」這門生意並不好做。就像上述提到,Soul極力打造高端社交標籤,無外乎想建立一個受到用戶信任的平台,其中安全性極為重要。

雖然Soul一直強調自己的監管系統,但情感騙局事件層出不窮。

據相關統計,發生在Soul的「殺豬盤」相關騙局至少已被曝光幾十起,部分受害者詐騙累積金額高達300萬元。僅2022年3月,官方媒體便先後曝光兩起用戶在Soul上交友遭遇「殺豬盤」。

很長一段時間,Soul幾乎要被「殺豬盤」攻陷,各式各樣的感情詐騙層出不窮,騙局和真情泥沙俱下,也讓Soul的前景撲朔迷離。

除了詐騙,Soul也總是被打上「軟色情」的標籤。

有用戶表示,雖然Soul表面上沒有明顯涉黃信息,但是「匿名小助手」功能里卻存在帶有軟色情的狀態、評論與私密照,漂流瓶中也會出現帶有軟色情的暗示性語言。

事實上,Soul也曾因違規內容被有關部門依法懲治。

2019年6月,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針對網絡音頻亂象啟動專項整治行動。根據群眾舉報線索,經核查取證,首批依法依規對包括Soul等26款傳播歷史虛無主義、淫穢色情內容的違法違規音頻平台,分別採取了約談、下架、關停服務等階梯處罰。

一夜之間,Soul在各大應用商店下架。

幾次因為「殺豬盤」、「軟色情」出圈後,Soul開始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重新上架後,Soul做了不少補救措施,比如封號、發送防騙貼士等。在2021年著重治理詐騙,推出《星球防騙指南》等警示措施。

即便如此,Soul對於「殺豬盤」事件還是難以遏制。

事實上,雖然Soul對外表示已經加強反詐措施,但還是遠遠不夠,Soul作為一個亟待上市的商業公司,不可否認用戶增長是其首要目標。相比之下,安全監管只是其需要兼顧的平衡因素,因此Soul自發的安全反詐措施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仍需監管部門進行介入。

招股書中,針對用戶在Soul上可能從事「違法、淫穢或煽動性會話或從事不道德或非法活動」的情況,Soul也表示「社區的大部分視頻及音頻溝通是實時進行,平台無法在用戶生成內容時過濾所有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26a9d4578c9ce4372098d0178288c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