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意外發現自己被貸款1200萬,涉事銀行回應了!

2020-07-31     珠江經濟台

原標題:女子意外發現自己被貸款1200萬,涉事銀行回應了!

近日,家住四川的網友@程小瓊 在微博上稱,5月底她在查詢個人徵信時 意外發現自己名下有兩筆合計1200萬元的貸款。程小瓊認為,自己對這筆巨額貸款毫不知情,雖然這兩筆貸款已經結清,但其出現在自己的個人徵信記錄當中,且有被冒名貸款的嫌疑,讓人有些不知所措。

浦發銀行方面稱, 程小瓊名下的涉事貸款手續齊全,具體的情況還需要進一步調查。1200萬巨額貸款究竟是從何而來?花到了什麼地方?又是誰把它結清的?

當事人家屬指出三處涉嫌造假

今年5月29日,程小瓊發現自己名下有兩筆貸款。這兩筆貸款分別發生在2011年和2012年,每筆600萬元整。貸款用途都是個人經營性貸款,而貸款的去向,都是以受託支付的方式, 進了汶川順發電熔冶煉有限公司的帳戶

程小瓊的兒子楊先生說,對於名下這兩份貸款合同,媽媽完全不知情。甚至這兩份個人貸款合同之下所謂的 「程小瓊」的簽名,也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字跡

「自從我母親5月29日發現這兩筆總計1200萬的貸款,我們就去找了浦發銀行,也調取了當時這兩筆貸款的合同複印件,上面的筆跡和指紋都和我母親的差別太大了。我們讓工作人員提供原始資料查閱,他們不提供,我們又要求做筆跡鑑定,他們也不提供原件。」

2011年與2012年的貸款申請相關文件中,程小瓊的簽名筆跡

這兩份貸款合同的擔保方式,都是 「程小瓊提供定期存單質押擔保」。楊先生認為,這是整個貸款事件的第二個涉嫌造假之處:「完全有可能是假的,我媽要提供至少1000萬的存單,才可能拿去做抵押物。別說1000萬了,2011年、2012年的時候,我們家連2萬塊錢都拿不出來。怎麼可能有存單去抵押?再換個思路,我們家要是有那麼多錢,何苦還要去貸款?」

第三處涉嫌造假, 是實際用款人用來還款的,辦在程小瓊名下的那張浦發銀行的還款卡。程小瓊的兒子楊先生說:「銀行的流水裡面,我媽的那張浦發銀行的卡也肯定是他們盜用我母親的身份信息去辦的,我母親從來沒有使用過這個卡,公司也蓋了章,證明卡的用途我母親完全不知情。」

當事人丈夫曾是貸款流入的公司股東

丈夫去世後當事人繼承股份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 程小瓊於2011年3月實繳出資40萬,成為汶川順發電熔冶煉有限公司的股東,而該公司正是這兩筆貸款的實際使用人。楊先生坦承,其母親程小瓊在該公司的股東身份,是在其父親2008年汶川地震中遇難之後繼承而來的。但這與程小瓊是否被冒名貸款之間,並無直接關聯。

「不管是不是股東,沒有任何人有權利冒名貸款,所以這件事跟我母親是不是這個公司股東或者占股多與少,都沒有任何關係。我媽媽在那個公司是完全沒有任何職務的,也沒有一分錢工資,10多年以來也沒分過紅,連我媽媽的社會養老保險都是我們自己繳納的,公司的經營情況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實際就是名義上的股東,名存實亡。」

楊先生認為,更關鍵的是,實際使用資金的公司有關人員已經承認了這筆貸款是怎麼辦出來的:「有一個財務總監承認了,說就是由公司控制人讓他們去浦發銀行辦的貸款。」

蓋有實際用款單位章的證明材料內容顯示,程小瓊名下的這些銀行卡由公司持有使用,程小瓊不知情,所有銀行交易與程小瓊無關

楊先生提供的一段通話錄音中,有這樣的對話。

實際使用資金的公司有關人員:「銀行沒有失誤是假的,銀行也有銀行的失誤,就像你說的,銀行在沒有你媽媽親自簽字的情況下,把這筆貸款放了。」

楊先生:「我想知道當時是誰去簽的,因為2個簽字(2011年、2012年貸款合同簽字)不是同一個人。」

實際使用資金的公司有關人員:「就是我們財務的幾個人。」

涉事的浦發銀行未與當事方接觸

稱還在調查中

楊先生說 ,從媒體報道至今,浦發銀行方面沒有跟程小瓊一方有任何接觸。他說,如果能跟浦發銀行談一下,他想問這幾個問題:

「第一,浦發銀行為什麼會在我母親根本沒有簽署的情況下,偽造這樣的合同辦貸款?第二,在層層嚴格的法律條規和銀行制度的監管下,這麼大金額的貸款是如何放款的?第三,這個款放到了這家公司後,錢去了哪裡?做了什麼?」

楊先生的這些疑問,什麼時候能得到答覆? 浦發銀行有關人士回應稱,經查,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分別於2011年、2012年向程女士發放個人經營性貸款,個人身份證、戶口本以及個人的質押存單等貸款申請材料齊全,最後一筆貸款本息已於2013年全部結清。貸款資金使用方是汶川某電熔冶煉有限公司,程女士為該公司的股東之一。目前,相關調查工作還在進行當中。

貸款發放的程序有多嚴格,對於以資金存貸為主業的金融機構來說,是再清楚不過了。這樣一個並不十分複雜的事件,調查起來,難度其實並不大。最直接的方法,是向當事人一方出示其要求的、依法可以出示的貸款審批發放材料,對審批材料當中的簽名做筆跡鑑定。這不但是打消當事人疑慮的最好方式,也是維護商業金融機構聲譽的最好辦法。期待有關部門能儘快地拿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法。

來源:央廣新聞

編輯:暮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q6IrHMBURTf-Dn5lqcu.html














恆大:開除

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