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榜大會 | 大咖演講精華全記錄

2023-04-05     毒眸

原標題:2023新榜大會 | 大咖演講精華全記錄

內容朋友們,「發現內容流量資產-2023新榜大會」已完滿落下帷幕。

在剛剛過去的3月29日-30日這兩天,來自內容平台方、創作方以及MCN機構、品牌企業等領域的33位嘉賓,圍繞內容新趨勢、AIGC、品牌IP、機構矩陣化、內容周期、短視頻創作、內容升級、產品種草、流量變現、VR、數字人等關鍵詞帶來了精彩主題演講與圓桌論壇。

本文是他們的演講精華全記錄,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新榜大會是由數據驅動的內容科技公司新榜主辦的一年一度的內容行業盛會,2014年開始舉辦,今年為第8屆。歷經七年積澱,新榜大會已成為全網曝光超百萬,單場參與人次超過三千,參會機構數百的年度盛會,每年都會聚集內容行業最前沿的從業者,解讀行業知識,展望未來趨勢,記錄著內容產業的變遷,也見證著新媒體行業的榮耀。

由於每屆新榜大會都會發布《內容產業年度報告》、頒布新媒體年度獎項並組織新媒體人線下聚會,新榜大會又被內容朋友們親切稱為「新媒體界奧斯卡」「新媒體人一年一度面基大會」。

今年,新榜CEO徐達內於3月29日上午新榜大會現場正式發布最新一期《2023內容產業報告》,歡迎圍觀。

此外,29日當晚,新榜正式發布「2023新榜大會年度獎項」,獎項依據平台數據、全網影響力綜合評定,共11組獎項,109個獲獎機構與IP。

據了解,此次新榜大會參會規模超3000人次,參會人員包括內容從業者、MCN機構、品牌廣告主、內容平台方、廣告公司、投資機構以及傳統媒體機構等來自不同領域的內容朋友們。現場設立了31個展位,有來自供應鏈、資本方、品牌方、平台方、主播、MCN、達人等從業者進行品牌展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榜大會特別設置走紅毯儀式,34位內容KOL現身紅毯現場,共赴內容盛宴。

ps. 以下內容已經嘉賓確認,更多精彩回顧及大會資料包也將於近期發布,敬請關注!

美奈子 小紅書商業營銷中心總經理

大家早上好,今天花一點時間跟大家講一講小紅書產品種草這件事。

小紅書90%的用戶都是UGC用戶,超過17.5萬個品牌在小紅書入駐,其中有56%是國貨品牌,國貨品牌在小紅書投放的需求較大。小紅書有2.6億的月活用戶,有6900萬分享者,用戶里90後占比70%,大部分來自一二線城市,男女比例3:7。

他們願意為改善生活品質而消費,超50%的用戶願意在小紅書嘗試新品牌的產品以及老品牌的新產品,而小紅書的核心用戶就是這些最新趨勢的「發動機」和消費者。

品牌怎麼在生活場景里做真實、有趣、有互動的營銷結合?小紅書營銷IP將營銷策略切為人群、場景和趨勢三個方向,聯動大量博主、小紅薯們在多元場景里創作優質內容,完成品牌全鏈路營銷,而小紅書商業化產品則助力品牌做行業滲透。

在人群營銷上,小紅書營銷IP「紅薯俱樂部」,圍繞具有同樣愛好的用戶形成興趣圈層,激發用戶的情緒共鳴與共情,體現品牌產品價值。

在場景營銷中,小紅書營銷IP邀請小紅書博主和品牌聯動,通過線上線下的生活場景打造完整的生活空間,幫助品牌的好產品所見即所得、看到即可摸到。

小紅書營銷IP還推出了「全民靈感系列」,堅信小紅書每一個博主都是紅薯地的「產品經理」,每個商家、每個品牌如何絲滑種草都得聽他們的,最後將所有用戶靈感集結,挖掘產品的亮點,反向輸出給到的品牌。

2023小紅書WILL商業大會上,小紅書發布了「寶藏IP系列」營銷IP,通過共建寶藏聯盟,給到大量資源扶持,邀請優質創作者加入,完成全鏈路營銷。

小紅書營銷IP也會根據每個行業特定性的營銷需求,聯動行業里的專業人士和頭部創作者,找到這個品類在小紅書真正營銷的賣點、熱點和趨勢,好的營銷都是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

蘇馨 B站主站商業中心副總經理

今天我想講講B站的品牌營銷如何從玄學到科學。

過去一年,B站的用戶隨著平台一起成長。到2022年四季度,B站月活用戶達3.26億,日活同比增長29%至9280萬,用戶粘性持續增長。

同時,B站的核心消費者也躍入了人生新階段,關注的內容從ACG、萌寵等興趣圈,到探討知識與生活,再到跟著UP主了解數碼、汽車、時尚、家居,進行消費決策。

B站用戶在食、住、行、職、財上的關注度正在大幅上升。比如2022年家居相關UP主同比增長148%;汽車區月活興趣用戶超4000萬;美護消費方面,創意妝容類內容近半年播放增長超277%。

用戶的需求也帶來了更多商業機會。今年我們面向品牌方提出「降本提效」,通過穩定的內容營銷方法和可衡量的流量價值,來幫助品牌提升營銷效率。

針對過往UP主內容合作選人困難、溝通成本大等問題,我們將推出工業化的售賣方式,一方面做標準的品牌植入提升與UP主合作溝通商單的效率;另一方面,會組合公私域流量工具保障合作效果。例如用主題頁聚合關注,創作工具降低門檻,帶動UGC生產形成網絡化營銷。

這裡我們給出一個簡單的B站內容營銷範式——「強關聯數據指標建模選人+廣告創意範式+藍鏈轉化能力=可衡量的內容流量價值」。

今年B站會主推評論區藍鏈去做轉化。B站平均視頻停留時長超過3分鐘,這期間評論區是B站用戶深度交互最好的位置,也是電商帶貨轉化最好的場景。

李小軻 騰訊廣告渠道生態合作部高級總監

視頻號整個平台還是在快速成長,視頻號使用時長同比是去年的3倍,總時長超過了朋友圈,萬粉作者數量同比增長4倍,直播帶貨銷售額同比增長8倍,客單價相對來說也是比較高的,到了200元的基數。

用戶養成了通過視頻號列表,包括搜一搜和看一看主動觀看短視頻和直播的習慣,基於微信生態的連接,既可以通過社交裂變的方式帶動更多的流量,也可以通過個人微信、企微、公眾號沉澱用戶,還可以通過小程序和視頻號小店直接完成交易。

視頻號是基於社交平台的短視頻和直播內容生態,張小龍把視頻號定義為內容生態的原子化組件。去年是視頻號商業變現的元年,一個健康的生態體系需要一整套高效、體系化的變現方式。

去年開始,我們從微信豆到IP廣告到合約廣告等等,都是循序漸進推出的。去年第一個IP合作是3月25日崔健的演唱會,過了4月我們引進更多內容,撮合頭部IP和品牌主之間的內容合作。

微信生態的內容搜索用戶量超過7億,去年下半年我們開啟了搜一搜商業化的合作,包括品專、競價廣告。我們內部的團隊基於微信特點、打造出視頻號上能夠符合社交特點的內容,選擇合作品牌做定製內容,這些內容會有預熱,視頻中有很多廣告主權益的植入,通過KOL合作進行二次傳播。

針對頭部達人,我們推出了互選一口價的合作方式,把微信生態的能力全部調動起來,先通過圖文進行深度種草、活動預約,短視頻進行預約,導流到直播,再通過微信群企微群進行保障。

視頻號小任務是針對百粉達人,我們提供多種玩法,包括CPM、CPA,以及小遊戲和App的下載,還有CPS這種比較靈活的結算方式,蛋仔派對和拼多多都是通過這種方法有不錯的效果。

我們也給廣告主提供了營銷洞察的工具,叫做RACE科學歸因數據產品能力,今天廣告主都可以開放地使用這套能力,通過用戶和品牌之間的互動、曝光,幫助品牌沉澱資產,合理分配騰訊域內的預算和效果。今年整個視頻號和微信體系,我們會有序推進整合營銷的能力,歡迎大家支持視頻號,與我們更深度合作!

浣昉 有贊營運長、聯席總裁

有贊是一家商家服務公司,過去十年我們服務過百萬級商家。今天我主要分享兩方面內容,一是開春這幾個月我們看到的消費需求的變化,二是做流量變現和品牌在社交平台變現的一些案例,以及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案。

根據今年2月底的調研,我們發現,相比去年12月份,有12%的消費者在春節期間恢復了消費信心,這個比例不高,但消費復甦的趨勢非常明顯。而且「悅己」消費突出,線上消費仍保持增長,Z世代的年輕人已是消費主力。

有贊主要幫助流量主解決在私域場景里的品牌升級、用戶與供應鏈公轉私、貨品撮合、私域團購成交、分銷渠道搭建;幫助品牌商家進行全域營銷、私域精細化運營、會員數字化營銷、分銷渠道的管理與賦能,在公私域聯運上提升經營效率。

在服務商家的過程中,我們統計發現會員平均的客單價是756元,非會員是637元,這個差距說明會員復購的頻率在增加。

從具體案例來看,內容變現群體(自媒體、網紅、達人)發展迅速,但面臨著流量獲取成本變高、培養KOC等挑戰。

對此,我們提出了「連接、觸達、轉化、忠誠」的私域模型,比如商家「昀蓉時光」在視頻號打造了個人IP,社群運營做好VIP客群服務,積累了6萬高性價比、高粘性的粉絲。

而品牌商群體做社交平台變現,也遇到了私域如何定位、公域和私域如何定價等問題,如今更需要考慮全渠道、全生命周期用戶的旅程。

我們為品牌DTC的客群提供了整套解決方案,比如「逐本」是做卸妝油品類的品牌,公域定位是推廣這個品類,私域更強調東方療愈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通過打卡活動來做內容輸出和用戶轉化。在我們為其服務的六個月里,綜合加粉率提升了8.5倍,客單價提升4.6倍。

圓桌論壇:再談穿越周期——內容變化與平台選擇

主持人:潘亂 「亂翻書」主理人

嘉賓:

劉甜 無憂傳媒集團副總裁、首席戰略

李永安 大禹網絡聯合創始人

郭勤 飛博共創合伙人

潘亂:現在移動的故事已經到了尾聲,流量就集中在幾個大的平台裡面,絕大部分公司業務的盡頭都在短視頻、直播間,我們聊一下平台的趨勢,你們覺得視頻號的機遇到了嗎?

郭勤:視頻號有三個特點:第一,中老年人群占比高,對中長內容的包容性比較強;第二是視頻號繼承了微信熟人關係,垂直的好內容很容易通過點贊和轉發造成圈層內快速傳播;第三,點贊和轉發本身也因熟人關係的承載與連接,變成一種為自己打標籤的身份認同。

在趨勢上,一是搜一搜的嚮導性越來越強;二是小程序電商結合直播有很大潛力;三是幫助品牌方和頭部達人做粉絲沉澱和二次營銷;四是文旅的慢直播也是比較好玩的方式。

潘亂:過去一年裡直播內容越來越受關注,不管是劉畊宏、東方甄選還是最近的張大大,怎麼提升IP的成功率?

劉甜:做IP的底層是做內容,我們去年做了劉畊宏、今年做張大大,形式是直播,背後是內容,內容本身能夠變成IP的標籤,也是唯一能夠突破平台算法的機會。

李永安:在MCN行業里,我們跨界做IP做了很多,也交了很多學費,除了紅人IP以外,也做了動漫IP和遊戲IP。IP打造難度是有機率的,跟做品牌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找到內容定位,不斷放大。

潘亂:機構跟達人之間的關係其實挺難拿捏的,機構到底能夠給達人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劉甜:現在整個營銷的生態變得越來越複雜了,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這種情況下機構對達人的賦能,比如客戶層面,還有內容生產層面,方方面面都是重要的基礎,包括陪伴。無憂現在簽終生約的直播達人有二十多個,包括大狼狗鄭建鵬&言真夫婦、多餘和毛毛姐、劉思瑤、金毛路虎等等,大家不是簡單的經紀關係,更像是家人、事業合伙人。

李永安:我們2014年就開始做動漫,當時考慮的就是什麼是MCN機構真正的固定資產,紅人解約之後,公司到底沉澱了什麼,動漫IP可以完全沉澱到公司的固定資產上。

郭勤:「意公子」雖然這幾年更多被關注,但實際上我們已經成立了十年。除了早期的賽道選擇、內容共創、平台與商業資源賦能以外,我們更希望達人和機構能共同陪伴和成長。

如今達人需不需要MCN賦能?很多平台只要帳號做到幾千粉絲就可以接單子了,但發展到了腰部左右或者頭部以上的時候,可能就會有瓶頸,比如能不能在原有內容與圈層里突破,能不能高效地把資源整合與落地……這個過程里MCN是有更為豐富的經驗和沉澱的,可以幫達人少走彎路。

潘亂:這些年你們看到的客戶和客戶的需求發生什麼變化?

劉甜:只能說客戶越來越現實,品牌角度首先還是要解決生存問題,同時也要解決發展的問題。我是完整經歷過從公眾號一個閱讀一塊錢CPM1000,到現在大部分都要求50以內,包括有些客戶基本上都在10左右,甚至已經不是CPM了,要按照CPA、CPS各種形態。

潘亂:這些年不同的媒介發展,創作者也在輪換,在你們的觀察和思考裡面,什麼是變的、什麼是不變的?

李永安:內容的形式有變化,但是內容本質是滿足用戶需求,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我們一直在圍繞著用戶的需求在做內容,無論提供娛樂的還是知識的,隨著用戶認知的提升,對內容的需求也發生不斷地變化。內容本身就是不斷地滿足粉絲對內容需求的變化而產生的變化,所以內容其實還是需要很多疊代和創新的。

潘亂:我之前寫公眾號,後來做直播、做播客,我明顯感受直播間的粉絲跟我更緊密一些,播客的數據更長尾一點,即便你寫了一篇很厲害的文章,也很少有人把你過往公眾號內容全部翻看一遍,但是你遇上不知名的小演員,不知來路的歌手,只要非常喜歡他的作品,大機率把他所有參演影視的內容翻過來看一遍,這是不同媒介的用戶不同的消費習慣。

郭勤:變化比較大的是用戶更對內容有更細分、更精緻的要求,今天用戶在信息流裡面看到任何好的作品,早幾年可能會毫不猶豫直接點贊並馬上關注,但是行業內卷的時候,用戶哪怕看到好的內容,還要點回作者主頁重新瀏覽一遍,判斷作者過往是否持續生產這個細分類型或者特徵標籤的內容,才會選擇關注。

不管是做達人還是品牌,內容的作用是兩個:一是翻譯的作用,比如把一個生澀的概念或技術用簡單的方式解釋清楚,讓大家重新認知,再比如用更多維度來解讀一個作品或話題,給人更多的思考與感悟;第二是嚮導的作用,當我們解釋清楚問題之後,會提供對應的建議或者行為引導,與消費者達成共識,形成指向性購買,避開同質化競爭。

因此,內容營銷的翻譯和嚮導作用,某種程度就是幫助品牌或產品,成為垂直人群在細分場景里的最佳解決方案。

小獅日記 創意視頻達人

我是一個短視頻新人,先自我介紹一下,我目前發布了9條視頻。我曾做了一朵雲彩來想紀念去世的寵物狗,這條《孤獨指南》視頻成了熱點。後來我再發了一條「打假」自己的視頻回應,播放量也很高。

我從中發現,大家比較喜歡有娛樂精神的事,做一些無厘頭、有意思的事,大家就可能會關注你。

至於我為什麼開始拍短視頻,起點其實是一個巧合。我在大學期間組建了「沉迷樂隊」,參加迷笛大賽獲得冠軍後不久就解散了,留下了遺憾。然後我在快手當程式設計師的時候,恰巧和迷笛有活動合作,就打算試著重組樂隊。

當時我已經要離職了,以此為主題拍下第一個短視頻。這類青春故事給人的衝擊感在於戲劇衝突,而戲劇衝突不可能時時發生。所以在此基礎上我開始探索新的創作方向。

我從家居裝修中找到了製作無厘頭的沙雕裝置的路線,「天才小熊貓」的視頻創意對我啟發很大。我建議新人可以找一個喜歡的博主來分析,從模仿開始。

我認為,觀眾喜歡看的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不一定要表達過多的觀點、結尾升華,沒有共鳴也沒有關係,比如說「手工耿」的作品。在很多不知情的情況下打破規則,這是拍出爆款短視頻很重要的事情。

最後,我想通過我的視頻表達的一個觀點是,讓藝術變得具體起來。我希望大家能從視頻中感到美、感到快樂,而不是不知所云。短視頻是繼承於電影的表達方式,我們要盡力融入自己的巧思。

G僧東 視頻博主

我是做自媒體有一些年歲的博主了,2017年就成立了自己的自媒體工作室,同年就開始拍短視頻,到目前為止,我們經營了六年多的時間,目前有兩個帳號,一個就是本人的個人帳號,「G僧東」。

我們還有一個街頭採訪的帳號「好叫好伐」,2019年開始做,走街串巷到各種地方,採訪各種各樣的路人,目前已經做了300多期的節目。這兩個帳號這兩年成為了上海地區最知名的街頭採訪帳號,沒有之一,我們逐漸有了很多的客戶來找我們。

我舉一個正面的例子,這個備孕保健品的廣告,我們找到了上海三位非常懼怕老婆的男人,視頻當時成為了爆款,甚至有保健品同行舉報我們,說裡面有部分地方是違規的,其實這個是不存在的。

我認為一個含有廣告的視頻能成為爆款,最重要的一點是信任。這個信任表現在我們深思熟慮給客戶一個idea,客戶不會改得面目全非發給我們,讓我們按照那個拍。當然,作為自媒體博主來說,也不能說單方面就可以提供信任,信任是雙方的,在於我們不斷地創作出爆款的內容出來,才能取得客戶跟agency的信任。

俏佳人xxx 知名法律博主

我是法律博主,平時做普法視頻,剛加入網際網路行業沒多久。

我今年真的是23歲,不是32歲,去年剛畢業的時候出圈的,也在那時候認識了新榜,編輯部找我採訪,但是我婉拒了,當時我還不太懂網際網路。

我以前是傳統意義的小鎮做題家,上了大學拿了獎學金,後來成為法律工作者、法律博主。我覺得嘗試比努力更重要,多去嘗試不同的路,可以遇到不同民法上的自然人,發生不同的法律事實。

為什麼我的視頻會出圈,讓我從素人變成500萬粉絲的法律博主?我個人覺得是因為「搞笑」、「不一樣」、「有內容」以及「不太懂網際網路」這四點。

「搞笑」對於專業向的視頻來說作用比較大,這點比較明顯。

「不太懂網際網路」似乎很奇怪,但抽象也有抽象的好處。我剛開始做視頻的時候,用美圖秀秀來拍,練習的素材也發布到廣場上,有很多人為我點贊。

我普法的視頻形式起初也比較正經,不是我想要的,後來我改拍搞笑視頻,漸漸找到自己的風格,拍職場吐槽的時候還被算法推到領導面前。

我覺得深度內容的受眾會越來越廣,就像大家愛喝椰子水,而不是奶茶。

借用知識博主王驍的一句話「有意思先於有意義」,視頻有意義很重要,但如果沒有意思,傳播效果就有限。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說,平時也要不斷地輸入才有輸出的可能。

陶白白Sensei 知名星座博主

大家好!我是陶白白。我2006年開始做這個行業,每次參加活動都有新的朋友,但更多曾經老朋友看不到了,我們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會說達人是有生命周期的。

達人是一個焦慮抑鬱非常高發的群體,很多的達人做著做著,想突破去其他平台發展,就會遇到水土不服的感覺。我個人理解是這樣的,只要你的內容在某一個平台有一定的效果,表明內容沒有問題的,但是每個平台的算法、風格不一樣,本質來講更多的是拍攝手法、視頻風格和剪輯方式的問題。

這些年我個人認為能夠一直創作到現在保持一種拆解能力,每個達人一定可以拆解很多標籤,什麼樣的標籤是我們可以學習的,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任何一個達人,再怎麼能說,靠現在的知識儲備,講50期內容基本上就枯竭了,想拓展必須拆解一些更加優秀的內容,同時這也可以是向下兼容的能力。

任何內容只要持續更新三個月到半年,一定會淘汰。我個人覺得自媒體到這個階段變成了非常職業化的,除了需要團隊的靈魂人物不斷成長之外,還需要帶隊能力、商業判斷能力、溝通能力,包括參加活動自身氣場的修煉。

最重要的就是心態問題,這個行業確實是壓力特別大,我個人的理解就是,首先是對生活的心態,新媒體人一定要有穩定的感情關係在那裡,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有一個人讓你溝通宣洩很重要。

對於職業的心態,我們在面對一些負面評價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憑什麼?我這些年應該是被罵得比較多的,後來我就想通了,這是一個職業,我們在工作,陶白白是我創造出來的IP,喜歡我的人會認可,不支持我的朋友就井水不犯河水。

最後對於內容的心態,數據波動、平台的調整,這個行業是常態,我的理解是,可能很多MCN的老闆分享的時候強調玩人設和梗有利於內容的活性,不過作為我來講,2021年出圈的梗是一個錦上添花的,但不能當做內容的核心,內容是更加具有實際意義的,我要思考如何持續不斷地創造出更有價值的內容。

王乃迎 抖音知名音樂人

在我的評論區有個梗,「無憂傳媒有三種人,帥哥、美女、王乃迎/歐文浩」,意思是還有我這類搞笑女、搞笑男存在。

我做抖音的契機是從2018年參加《中國好聲音》開始的,當時我用自己擅長的方式改編了兩首搞笑歌曲。因為第一個上場比較緊張,發揮失常,雖然贏得了周杰倫的轉身,但一輪游就結束了。

一開始做抖音短視頻,我的定位是歌手,堅持了半年甜美歌手的路線,但這不是我的風格,視頻也沒什麼起色。

當時我悟出一個道理,一個好的音樂短視頻的三要素是,好的聲線,好的後期和高顏值。我哪個都差一點。

但後來我一次偶然的哼唱視頻漲粉30萬,我就發現我內心非常喜歡幽默、有趣的事物,出於真實狀態的視頻效果更好。所以我決定做回自己,就做搞笑視頻。

很多朋友可能是從2020年《假期媽媽》這首歌認識我的。這條視頻現在點贊已經飆升到520萬,播放量1.3億,這說明最經典的梗最容易引起共鳴。

我的爆款公式是:「爆款=魔性音樂+網絡熱梗+誇張演繹」。網絡熱梗不一定是追別人的梗,可能更需要自己去改編創作,一味模仿是不可能做出自己的IP特色的。

內容創作是一場漫長的自我探索,去年我開始嘗試做短劇,同時還在籌備幾首新歌,今年也會跟大家見面。做短視頻,做短劇,做音樂,其實都是作為創作者自我探索的旅程。

很多人想從事這行,我想說首先要撕掉給自己設定的標籤,不設邊界,不被定義,持續生長。

一隻璐 快手短劇帶貨達人

很多朋友認識我是通過《這個男主有點冷》《如花如荼》《萬渣朝凰》,我的粉絲從幾百人飆升到700多萬。作為內容創作者來說,流量就是價值,短劇帶來粉絲的商業價值,再用電商的方式變現,開始做自己的原創服裝品牌A DEER,這更能拓寬微短劇的商業模式。

快手電商主打的就是信任電商,商家可以通過直播間及時了解用戶需求,用戶也可以在直播間及時反饋需求,包括產品和服務,以及雙向的交易,我覺得更多都是信任驅動的,讓更多人看到了A DEER。

為了更好地找到自己粉絲適合的商品,我看了各大品牌的選品邏輯,從他們那裡了解針對粉絲的一些喜好。比如說主打學生黨和30歲以上的成熟女性購買需求不一樣,通過短劇積累的粉絲主要是20左右的青少年為主,粉絲們的成長和購物需求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不同,所以需要與時俱進。了解完他們對市場的需求之後,我會經常給他們做福利,將快手的老鐵文化概念真正落實。

我們發現短劇帶來的粉絲粘性非常強,真情實感地共情到劇情裡面,對於帳號本身的達人來說,粉絲也會更加認可。

圓桌論壇:短視頻創作者如何保持內容的生命力

主持人:夏之南 新榜研究院院長

嘉賓:

林夕蔓 短視頻頭部達人

譚喬 《譚談交通》主持人

車探三歲 抖音汽車達人

夏之南:在座各位都經歷了跨界,在轉變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你們是如何克服的?

林夕蔓:做短視頻需要演技,我每天刷很多視頻看別人怎麼表演的,經常對著鏡子練習細微的表情,也會多上一些表演課。

譚喬:第一次面對鏡頭一定會有尷尬和窘迫的,我剛開始看到攝像機的紅燈不自在,我就一直訓練,盯著紅燈看,差不多三個月時間就好了。

轉變的困難的話,當年我的人設是知名的譚警官,現在回歸到一個普通的譚喬,這是需要我自己和粉絲朋友們共同努力的。

車探三歲:我轉變的過程當中利用很多業餘時間去考證,比如說護膚師的證,為了讓自己有不斷的可能性,探索新的領域。

夏之南:作為視頻創作者,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可以用一個詞概括嗎?

林夕蔓:我個人的感受是真誠。第一,對平台真誠,第二,對粉絲真誠,要不斷創造出更好的內容,這是我對平台和粉絲最真誠的承諾。

譚喬:除了真誠以外,我個人覺得還有真實,我當年做《譚談交通》也是秉承這個原則。另外就是要真好玩,我們叫笑中帶淚的感受,給大家帶來快樂也是非常重要的。

車探三歲:我覺得是堅定和信心,在遇到迷茫期的時候,要告訴自己再努力就好了。

夏之南:怎麼看待自己被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會產生困擾嗎?

譚喬:貼標籤是粉絲們對我們在不同層面、不同維度的一種解讀,反正大家手下留情,我扛得住,不知道你們能不能扛得住。

車探三歲:標籤是讓大家記住我們的關鍵點,如果是正面標籤,我會勉勵我自己。如果是負面標籤,我就會選擇性地做一點點改變,比如之前我的長沙口音非常重,現在幾乎聽不出來了。

夏之南:有觀眾提問,對新人小白有什麼建議?

林夕蔓:一開始多學習、多練習,可以跟團隊的人多多溝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譚喬:我們講千人千面,我的建議就是一定要看清楚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個點去做。

車探三歲:不僅是要找到適合你自己的點,還要把這個點放大。放開所有的性格,創造你自己覺得有價值的內容就OK了。

傅盛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獵戶星空董事長

今天我想講的主題是如何讓Chat升級我們的內容產業。

我一直講類GPT技術的出現是一場社會生產力的革命,首先講到Chat這件事,聊天是人類最了不起的一件事,聊天背後就是語言,智人和動物核心的區別就在於能夠描述虛擬事物的語言能力。

圖靈測試的本質就是對話測試,有人類的對話能力就意味著有人類的智能,所以真正區別一個計算機有沒有人類的智能不是靠算力算法,是靠圖靈測試。

GPT的回答是即時生成的,而不是拷貝和組合的,這是和搜索最大的不同,既然能夠生成內容就能夠創造。之前很多對話系統,很多對話把類似的答案貼過來,經常問著問著就發現它聽不懂你在說什麼,但是類GPT技術出現之後,「一本正經」胡說八道,一本正經表示底層邏輯是對的。

如何看待類GPT技術帶來的變化?第一就是交互革命,以自然語言為交互介面的時代終於來了,喬布斯說交互革命每次都帶來產業變革,我有一個定義就是以應用為核心的網際網路將轉變為以人為中心的智能網際網路,人們幾乎不用再去學習軟體的用法;第二,生產力革命,聊天只是類GPT技術能力的一個demo,大模型的本質就是邏輯和推理能力,人工智慧創造的時代一定會來臨。

未來行業的變化,一是平台核戰爭即將開啟,沒有大模型的大公司不再會是平台公司;二是效率大提升,所有公司的組織形式都會發生變化,效率將被極大提升;三是生成內容,各行各業都將被深刻影響,「生成內容」將替代「連結信息」;四是人才加速進階,初階腦力勞動者將被替代,技術、經驗壁壘將大幅度弱化,能駕馭新技術的人才將加速進階。

內容創作者怎麼辦?

首先認真學習,不管做什麼,還是要學習,什麼是ChatGPT和AIGC產品,沒有人能夠阻擋(新趨勢),所以認真學習新的技術是肯定的。

二是熟練駕馭,技術畢竟還是技術,ChatGPT本質上還是一個能夠被駕馭的工具。

三是保持熱情,人類還是有優勢的,有熱情、有好奇心和想像力,腦洞也是優勢。

四是千萬別躺平,技術大爆發的時代,睡覺都是浪費時間。

今天是一個萬物都可Chat的時代,所有的內容都會被AI重構一遍,有很多內容創作者非常有特點、有優勢,這些都沒有問題,可以發揮的更好,但可以用AI構建得更加有效率、更快產出,內容也就更好。

徐徐對談

徐達內 新榜CEO

徐滬生 一條創始人、CEO

徐達內:去年疫情時期,你們是怎麼降本增效的?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果?

徐滬生:所有的老闆都想降本增效,公司戰略中百分百會被執行到位的,一定是人數。這也和網際網路公司拿了投資這個事有關係,投資人給你錢是讓你用的,很多公司都是根據手裡有多少錢、可以花多久來設計成本的,保守的是20個月,激進的可能是12個月。這樣很容易造成人員的擴張。

如果你的重心都在App上,研發成本就會很高。這兩年實際上媒體(包括直播)的發展勢頭,比小平台、小app要迅猛。做媒體,在微信上面我連流量費都不用付,更不用說產品研發了。如果突出媒體模式,那麼,研發的成本可以砍得多一點,研發是最貴的。成本往內容傾斜過來,做內容不是拼人數的。

徐達內:9年前「一條」在微信自媒體是標杆式的存在,那個時候就開始做視頻,現在大家都做視頻、做直播了,會不會覺得競爭壓力加大了?

徐滬生:其實還好,當時我們為什麼做電商?就是因為我們當時覺得我們的視頻門檻太低了,肯定會無數人來競爭。後來我們才發現,別人其實也做不來我們這種視頻。今天,只要把我們的視頻能力,和商業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就可以了。直播也是一種內容能力,我們拍賣的直播間,很多成交的單品是幾十萬、上百萬的,我們不需要特別高的在線人數。從我們的內容出發,更適合我們的是高端的非標品。做標品直播,不適合我們。非標商品的毛利也比較高,要讓供應商賺到錢,自己也掙到錢。

我們藝術拍賣的視頻,一年大概會生產幾千條。視頻播放量不需要大,但導流很精準。

徐達內:去年「一條」關閉線下門店,回頭再來看,你怎麼評估線下模式?

徐滬生:還好我們在去年年初把店都關了。我們還是不擅長開店,線上可以不斷疊代更新,線下沒有辦法做更新。我們做線下,一定要用做內容的方式。我們前不久一場線下紫砂拍賣,就做了2400萬。我剛剛從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回來,香港會展中心,全球100多家頂尖畫廊排開,半個中國藝術圈的人都去了。歸根到底你的東西要特別好。

徐達內:你現在怎麼看微信和抖音?

徐滬生:我們的直播拍賣做視頻號上做得還不錯。但是外部的聲音並不大,我們不在乎人數,而更在乎目標人群的質量,客單價高,這種模式視頻號似乎更合適。做高端非標,在視頻號,我們有用戶基礎,微信生態有朋友圈推薦機制,還可以做私域,通過小程序還可以把用戶導導自己的平台,把用戶給積澱下來。

徐達內:你現在怎麼看自媒體融資的事情?

徐滬生:去年日子最難過的不是創始人,而是投資人們。資本市場高高低低,我們做好我們的本分,形勢壞的時候就降本增效,形勢好的時候就步子大一點,該花錢的地方就還是要花。我們一向不亂花錢,米缸里要有米,這是根本。

做內容是最輕的,有流量,做一個商業變現的閉環,可以不斷調整,只要原創能力在,沒有比做內容更爽的事情了。

仙貝 得物社區業務負責人

我今天簡單講三點。第一,得物是什麼樣的平台,在2.6億年輕人中,得物用戶滲透率超70%,年輕人很喜歡用得物。

第二,這麼多年輕人聚集在得物,使其成為購買力特彆強的平台,而且得物用戶購買的都是高價值感、重消費決策的商品。

第三,得物的社區以分享種草內容為主,變現效果很好,所以我們平台商家的需求特別旺盛。得物的商單平台「引力平台」2022年合作的品牌超過5000個,但目前達人供給不太充足。

我們過去是以邀請制的形式與MCN進行合作,目前合作的MCN有400多家。從這個月開始,得物正式開放MCN入駐通道,我們對入駐的機構提供各方面的扶持政策,而且我們將在社區投入百億流量,並重點打造10家交易額破億、40家收益百萬的MCN機構。

在「聯合孵化」方面,得物有許多球鞋、時尚、美妝等品類的原生達人,歡迎感興趣的MCN一起交流合作。

張偉 新世相創始人

如果想去做一家長命的內容公司,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可以不斷累加的內核是什麼。我們成績的基礎,是在變化的年代裡跟用戶做大量有效溝通,也會進入新平台,尋找跟用戶更有效溝通的方式。其次重要的是,我們一直探索怎麼把積累的能力和優勢運用到更多行業里去。

這些年我們一直在做兩件事,一個是到底自己是誰,我們核心價值是什麼,我們用戶在哪裡,是不是喜歡我們?另外一個是有了這些能力,能在哪些地方發揮價值?我們會非常多元地嘗試內容這個行業的技能在哪些行業能發揮作用。

除了內容行業,我們在很多產業里做了探索,從2020年開始,不斷地參與新消費行業增長營銷基礎設施的建設;搭建團隊,做自有品牌孵化;也成立了萬相資本,做了十幾次天使投資。

我們相信什麼?這是我們觀察到的幾個趨勢。

首先內容當下的價值是意義感的提供,我們說自己是「把普通用戶當成甲方的生活目標創意公司」。

第二點是文化和藝術作為一種力量將熱烈回歸到內容領域,這些真正能夠提供讓大家覺得堅定、清晰、平靜的領域。

第三,越不為流量而生的內容,越將獲得關注。

第四,越來越多內容從業者的收入將會來自全新的領域,內容從業者在很多領域都有非常好的表現,在國外這樣的趨勢更加明確。

第五,那些經受住時間考驗而沒有死掉的內容品牌,將開始復合增長。跨越這麼多時間可以不死,積攢自己內容品牌,將會越來越多享受紅利。

李飛鴻 萬物可愛VP

萬物可愛是視覺志傳媒全新啟用的新媒體品牌。

我們在2014年成立了視覺志傳媒,一直到2019年,一直都是打著公眾號矩陣的旗幟在圖文生態里摸爬滾打。這三年,我們從圖文轉型到短視頻生態,今天跟大家講講我們轉型過程中的收穫和反思。

我們主要做了兩方面探索,第一是對原有業務的升級,嘗試了UGC故事徵集、品牌短片定製、明星資源聯動、系列內容共創。第二是在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短視頻平台上起號,劇情號、種草博主、二次元博主、科普號等都有涉及。

我們經歷了很艱難的轉型,這當中遇到的困難主要是真實人設的缺失,入場時機較晚,以及內容生態差異。

我們對此的反思是,第一,做短視頻需要居安思危;第二,要不斷進化,持續升級;第三,要做一定要做到頭部,現在可能不是二八原則,是2%的人分走市場上98%的份額。

最後是兩個小思考,關於內容流量資產的理解,在我看來,流量不是資產,獲取流量的能力是資產。內容不是資產,持續生產優質內容的團隊是資產。

關於內容行業的未來,我相信「內容連接萬物」,創作內卷必然激烈,不進則退,進化永不止步。

霍泥芳 papitube CEO

我跟大家說一下網紅的生命周期,我列了三種類型的網紅,A類一下爆火,一夜之間漲了幾百萬的粉絲,我稱之為天賦型選手;B類是粉絲一點一點穩步增長,更新相對穩定,內容調整迅速,契約精神比較強,努力型選手;C類是有過爆款,喜歡做剩下的不做,平台怎麼樣不管,這是興趣型選手。

A型可能一兩年會非常好,前提是後期能不能轉化為努力型選手,C可以做得很久,只是不能把這個當做生意,今天主要聊B,持續轉型是非常重要。在轉型的時候,要想清楚四件事:認清自己,認清粉絲,認清客戶,認清平台。

papi醬已經火了七年了,依然可以作為優秀案例可以對外輸出,微博、公眾號後來又轉到抖音,又做了小紅書,小紅書的內容從頭開始做,現在又開了抖音小號,叫「種草papi醬」,在銷售轉化鏈路上可以做得更直接。

另外一個達人萌叔,有三個帳號,一個是「網不紅萌叔」,一個是「種草大戶萌叔」,一個是「萌叔的美妝號」,這是不同時間段做出來的三種不同類型帳號,他是標杆型努力達人,職業網紅就應該是這樣,每個帳號都是日更。

還有「潮爸劉教授」,這是短視頻轉型直播非常成功的案例,做到了抖音達人直播前100,從2020年開始轉型,短視頻廣告一個不接了,全身心想直播這件事,很多顧客都是跟著我們買了三年,這跟我們一直堅持的兩個標準有關:

第一,帶的產品基本上都是抖音的高貨,不賣廉價產品,受眾人群都是精緻媽媽、資深中產,通過好產品與用戶產生信任,粉絲粘性非常高。

第二,售後體驗,我們要求3分鐘必須回復,5分鐘必須給一個初步的解決方案,當天得解決事情,這是跟粉絲之間建立信任的方式,是我們的責任。

這些案例中,真誠是讓我們在這個行業里做得久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做網紅,假的和人設遲早有一天會崩,我們要長期在這個行業里做,真誠是我們的信條。

轉型的時候總會面對銷售不好的時候,適當焦慮,別太焦慮,知道這個事怎麼解決就好了,如果這個事要做很長時間,長期帶著焦慮的情緒,沒辦法把事情辦好,事情想做長,起起落落是很正常的事情。

高高 五月美妝聯合創始人

五月美妝是一家自孵化型美妝MCN機構,全網累計粉絲3億,旗下自孵美妝博主60家。2020年,我們還孵化了個護品牌「Storymix混合故事」。

過去四年,我們從美妝時尚公眾號轉型到美妝短視頻,經歷了兩次疊代。

先是野蠻生長,編輯、設計師等內部員工轉型做美妝種草博主。然後到2019年下半年,我們開始深入細分賽道,打造專業化博主矩陣。目前我們有成分護膚矩陣、妝教矩陣、學生黨矩陣,正在孵化香氛矩陣。

基於內容驅動和市場驅動,我們做了很多矩陣化博主結構優化。我們認為,內容是第一生產力,持續的內容生產力是自孵化MCN的底牌。

在市場需求方面,我們希望成為品牌產品上市的深度參與者,從產品開發開始,就與品牌建立深度聯繫。

最後聊聊我對行業趨勢的感知。

從創作者來看,美妝博主甲方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專業博主和直播帶貨型博主很受品牌歡迎。

從粉絲用戶端看,用戶傾向主動搜索內容,越來越關注皮膚抗衰問題,護膚群體年齡段越來越小。

此外,品牌自產內容的能力越來越重要,ChatGPT等AI能幫助提供內容靈感,極大提高了內容生產的效率。品牌方投放也要注重在平台內閉環。平台審核更嚴格,整個行業正趨向規範化。

李筱懿 作家、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創始人

作為內容創作者,首先我得想清楚三個問題:

第一個,定位。定位是什麼?給誰看?內容標準是什麼?我們得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第二,表達方式,你擅長用什麼樣的方式傳達內容?請多與用戶站在同樣視角互動。世界上有很多偉大的人生來是改變者,我不是,我是天生的觀察者和陪伴者,陪伴和觀察是我的內容表達方式。

第三,價值,想清楚到底為用戶提供了怎樣的價值。

當我做自己內容的時候,我的定位既愛知識也愛美,因為知識本身就是美,美比漂亮更高級。表達方式上,我希望每天給女孩講一個故事,價值點是什麼呢?女性的焦慮終身伴隨,如果能夠用知識分享去撫平大家的焦慮,我想這就是很棒的價值點。

短視頻和直播其實更像是淺度內容,2500字可以是公眾號一篇文章,也可以拆成五條短視頻,大家在創作的時候,做短視頻的時候,請留心時長,時長很關鍵,一個人看十幾秒的短視頻就划走,他的注意力、耐心和專注度十分有限。

我做了兩年半時間的知識直播,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第一,籌備。視頻號直播會有預約,公眾號通知、短視頻剪輯、群內運營等多渠道的通知,這是一個籌備階段。

第二,內容階段,一個內容創作者穿越周期的時候,請一定記得放下成見和執念,試一試。

第三,周期。我一個月做兩場知識分享類直播,做一場圖書直播,還有好物分享直播。無論別人說內容流量集中在什麼時間都是平台化的,請一定根據自己適應的時間和生物鐘調整。

第四,團隊。深度運營的話,要保持團隊的一致性,否則真的是對用戶的傷害,我也不知道怎麼孵化別的IP,但是我可以做好自己。

第五,形式。我們直播形式就是知識分享+圖書分享+好物分享。

第六,復盤。直播的復盤,包括數據貨品的復盤,對每一位初來乍到者都很關鍵。

第七,工具,及時掌握新工具。

宋健 百度MEG內容生態副總經理

我講一講AIGC可能對內容行業的影響。

我們認為AIGC會進一步降低內容創作的門檻,擴大創作者數量。大家都聽過一個故事叫「神筆馬良」,AIGC就是創作者手中的「神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創作問題正在被AIGC一個個解決,它會從少數玩家的技術願景,變成普通人可擁抱的內容變革。

百度在AIGC領域積累了很長時間,文本、筆記、圖像、視頻、虛擬人等方面都有相應的AI創作工具。在接下來將要舉行的百度移動生態萬象大會上,我們將針對AIGC創作發布更多重磅動作。

百家號接下來會打造AI內容創作、分發、經營一站式平台。目前百家號AIGC創作者超過45萬,AIGC內容分發超過了200億,也提升了商單的速度。無論是數字營銷,還是社會價值,AIGC的應用都會帶來更多新的可能。

AIGC本質是學習、模仿已知規律,但是它無法取代人類的獨特認知、想像、創造力。我們相信,AIGC會和內容從業者一起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搶大家的飯碗。

姚天恆 騰訊內容平台部副總經理

內容創作中,PGC的工業化規模產出和UGC的創意轉化一直是困擾創作者的核心難題,但AIGC的發展極大地提升了創作者的生產效率,從而對解決以上難題提供了可行的解決路徑。騰訊智影就是通過提供『人』『聲』『影』三個方面的能力,使內容創作更簡單高效。

首先是人,「智影數字人」是騰訊智影最核心的功能。用戶只需輸入文本或音頻,幾分鐘內即可生成數字人播報視頻。此外,智影數字人還能實現「形象克隆」。用戶通過上傳少量圖片、視頻素材,就能得到自己的數字人分身。而數字人做直播,可以7×24小時不間斷開播,只要一台電腦就能實現。

聊完了「人」,我們聊「聲」,騰訊智影也提供了AI配音的功能,廣泛適用於新聞播報、短視頻製作以及有聲小說等場景。一段1000字的文稿,騰訊智影可在2分鐘內完成配音和發布,同時能手動調整語音倍速、局部變速、多音字和停頓等效果。基於騰訊智影的聲音識別和復刻技術,創作者可以快速實現音視頻內容編輯。例如,騰訊智影能夠通過語音識別和文本順滑能力,實現自動化去除冗餘詞;在音頻改寫方面,通過聲音克隆和音頻訓練等技術,可以把原視頻中的部分語句進行修改。

再來聊一下「影」。AIGC的文本自動生成視頻技術,是一項革命性的技術創新。不僅大幅提升了視頻內容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同時也為創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創意空間和自由度。在AIGC技術的加持下,創作者可以通過騰訊智影文章轉視頻能力,直接將自己撰寫的文字轉化為視頻內容,無需進行繁瑣的素材收集和處理;此外,騰訊智影分段式的素材呈現方式,讓創作者可以快速處理分鏡、添加卡點、濾鏡、特效等,從而大大縮短了視頻製作的周期和成本。

未來創作者只需要帶著一個想法,就能在騰訊智影上創作一段動漫或做一個精彩的視頻,騰訊智影將進一步加強對AIGC技術的研究和探索,不斷挖掘其潛在的應用價值和可能性,在價格與易用性上降低數字人及聲音定製等產品的使用門檻,真正實現讓內容多元,讓創意綻放。

何蕾 PICO中短視頻負責人

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VR為創作者賦予更多想像力。

2月20日開始,PICO創作者可以把全景視頻同步分發到抖音,經過一段測試期,今天我們宣布全景視頻的觀看功能在抖音全面開放了。

我這裡提到的全景視頻以手機端觀看為主,是360度和180度的視角。

全景視頻的內容特點主要包括:沉浸感,模擬人眼視角;探索性,觀眾不用跟隨創作者的意圖,可以自由主動探索、主動探索;更多的信息量,360°空間展示。

我們相信,新媒介帶來新的內容變革。全景視頻也會帶來新的內容玩法、新的內容價值。我們已經看到出現了千萬播放的全景視頻,其完播率和復播率也很突出。

關於全景視頻的內容創作方向,我們建議實拍類可以嘗試與劇情、才藝、探店、寵物等類型結合,虛擬類包括虛擬人、CG動畫、AIGC、遊戲。

我們今天開始發起MCN全景扶持計劃,將甄選10家MCN機構免費提供全景相機和各項扶持,希望和各位一同完善和豐富VR全景視頻的生態。

梁子康 創壹科技聯合創始人、CEO

創壹做數字人之前,全球已經有了3萬個以上的數字人,但是他們大部分的路線是工具,通過做出基於數字人的UGC編輯工具幫助C端用戶快速生成數字人。創壹作為內容基因的公司,我們切入這個賽道還是回歸人類情感本身,情感本身才是和元宇宙的連接。

有一件事情應該要慎重思考,為什麼柳夜熙爆火之後一年半時間新增了28萬家相關的數字人企業,但現象級數字人並沒有持續地產生?我們認為順序不能錯,首先要技術內容化、內容IP化、IP智能化。

技術內容化是機構、品牌是否有成熟的團隊、有一套數字人的流程,用技術打造出內容,但僅僅是內容不夠的,要可持續打造高ROI內容、高頻次觸達C端用戶,必須保持更新頻率,讓技術和內容IP化。當IP化之後,我們再將數字人跟智能化結合,這個流程不能錯。

我們認為打造數字人IP的內核是技術、內容和運營的結合。創壹從2018到現在,內容是我們的立身之本,打造內容的邏輯是起承轉合。我們想做的內容第一是虛擬世界、第二個是星辰大海,第三上下五千年,還要結合三個東西,第一是結合當下情緒,第二結合當下熱門話題,第三是數字外殼,這其實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怎麼讓內容能夠看起來科幻,又結合賽博朋克風格顯得非常多元。

在3+3的基礎上,還有一個+2,就是在做內容的基礎上不斷輸出對用戶的情緒價值、社會價值,如果把握這個「3+3+2」那內容基本上不會太差。

未來我們要打造一個現象級數字人,核心的點就是一定要在技術、內容、運營三點合力發力,才有機會產生下一個現象級數字人。

Yiling Pan VOGUE Business 中國區編輯副總監

今天的分享主題是「透過時尚商業看內容消費趨勢」,我從三個方向切入,首先是VOGUE Business在中國做自媒體的契機。

《服飾與美容VOGUE》是C端的媒體品牌,而VOGUE Business是B端的內容,我們面向的是非常專業的讀者群體。

VOGUE Business在2019年12月成立,當時我們看到了知識經濟需求的大幅增長,在調研的時候有讀者說「除了尋求輕鬆有趣幽默的內容,也希望在閱讀過程中獲取有用的知識信息」。

所以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是智庫型媒體,對內容有嚴格的規範和要求,這點一直都沒變過。

我們首先立足在微信公眾號上,至今每周6天都有不同文章和資訊的輸出。之後我們又拓展到微博、小紅書、B站、抖音、視頻等平台,2020年開始重點發力視頻。

截至2022年Q3,我們用戶的男女比例是4:6,比較均衡,中位年齡層在30-45歲,一般是行業中高管理層的員工。

經營三年以來,想跟大家分享有五點經驗:

第一,商業報道要化繁為簡,既找到趣味性又不丟失嚴謹度和專業性。

第二,與目標讀者群體產生深度對話,不斷提升他們的忠誠度。

第三,及時根據宏觀閱讀習慣的改變來調整內容產品矩陣。

第四,與內容以及品牌合作夥伴進行雙贏合作。

第五,細摳每個內容的內在邏輯性,相信讀者的專業評判。

沈帥波 湃動品牌傳播諮詢CEO

內容到底是不是資產,取決於是不是有價值,IP的價值在於成為孤峰。做不了第一,就要找出一個細分賽道,成為這個品類的唯一,我認為是做內容行業必須琢磨的事情。

如果把我們自己當做一個IP管理,需要三種思維,第一種叫組合,第二種叫產品思維,第三叫時空思維。極少人能進入第三種思維,因為每天都困在流量思維裡面,每一句話都按照話術走,不可能成為有價值的IP,要進行內容、平台、場景、人群不同的組合,思考內容是否能提供長期的情緒價值、功能價值。

同一個人在不同場景下,需要的內容是不一樣的,不同企業在同一個場景下,內容訴求卻是一致的。同一個目的,在不同的平台用於表達的。

我一直跟客戶說,沒有一個品牌能夠占據用戶太長時間,你不能再像過去一樣頻繁騷擾用戶,你應該功能化自己,通過提供正向情緒價值來留存核心用戶。

過去財經媒體追求的是專業深度、時效性強,但未來獲取信息很容易。在團隊成立的時候,我們就發現PGC不一定有出路,要在用戶中找到專業的人給你做內容,才有出路。我們90%的爆款,最後都來自於用戶的投稿。

IP的定義正在重構,信息的獲取傳遞、記憶方式全部都發生改變了,這對於品牌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句話。過去是通過故事讓消費者覺得這個品牌可以關注,現在是先告訴消費者這個品牌值得關注,然後再去看商品詳情,這就形成了貨架購物、櫥窗購物和信息流電商巨大的區別。

半佛仙人 知名自媒體人

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不確定性的世界裡如何目光短淺並思維簡單」。

今年為什麼不講乾貨呢?因為新冠教我做人了,生死之間,我終於意識到我做的所有的事情,本質上都是沒有意義的,不需要這麼卷,活著已經很不容易了。

講講怎麼放過自己。我想告訴大家,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要難為自己。做內容,你一定要做自己擅長的東西。十年前內容的矛盾是供給矛盾,今天是分發矛盾,信息太多了。

另外,少研究別人的生活,少學那些大佬,少研究成功,多研究失敗。成功是非常隨機的事件

你一定要知道,焦慮不能創造價值,有自己能投入時間的愛好,是最重要的事情。

放過自己的另外表現形式就是放過別人,少跟世界對著干,不行就不行。

具體實操來看,如何尋找確定性?用最簡單的思維來理解問題和做決策。

我所有的想法都是很簡單的,比如在我看來,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切東西都要交換,遇事多想我要拿什麼來交換。老闆要想,員工上班是為了賺錢養家的,少畫餅,錢給夠了人就不會走。

格局不能證偽,賺錢這件事尤其如此,沒有利益點,大多數事情都不要做。

除了最簡單的思考,還要有最極致的執行力和速度。很多事情想是想不通的,做了再說。正確的問題比正確的答案更重要。

最後,在這個卷得不行的時代,唯一有一點機會的是要把你的絕大部分精力投入在一件事情上。我的眼中只有寫稿子一件事。這個世界對這樣的「傻子」是有優待的。

最後,帶朋友們回顧下29日晚的「2023新榜大會紅毯儀式」,當晚,陶白白、拉宏桑、氧化菊、王乃迎、不齊舞團、車探三歲、一隻璐、阿晨吃飽了、林夕蔓、G僧東、譚喬、俏佳人xxx、馬修、查小雨、張曉軍、楊婧如、譚少、歐陽懿賢、Shimiao、高高、梁子康、范致行、李紅葉、宋楚怡、滬漂少女靈芝、李海棠、曼曼變漂亮、護膚代表鴨學長、木一美奈子、周小仙yoo、小粽子Selina、楊逗逗、Echo桃小小、李璐璐、貓叔(陳維宇)等眾多網紅達人、內容KOL來到現場,共赴內容盛宴。

關於「2023新榜大會」後續更多精彩回顧及大會資料包,請持續關注新榜公眾號,我們將於近期陸續發布。

伴隨2023新榜大會的結束,此刻,我們也要向各位內容朋友們正式發出「2024新榜大會」的邀約,期待未來一年我們都能在內容領域有創造、有驚喜、有收穫,有更多好故事可以講。2024,我們新榜大會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e872104b0f57f0607d65a7ce37eef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