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更好看丨生活更有品丨內心更豐盈丨活動福利
-----
愛因斯坦說:「時間並不存在,是人類大腦產生的錯覺」,但這一「錯覺」卻在這裡被記錄。
從極地到內陸,
從海底到太空,
從草原森林到火山沙漠,
從1888年到2020年,
從北京、上海、武漢到西安,
穿梭在時間的長河,
穿過物體的本身,
記錄了130年間的世界角落。
01
此生必看的展
《國家地理攝影大展》西北首展來西安已有些時日了,遲遲沒有去看的原因,是考慮到在雜誌上看過一些了,到底有沒有再去看一遍的必要呢?
事實表明,非常有必要,還是此生必看的展,攝影愛好者一定不要錯過!
///
此次位於曲江創意谷西街·梯美術館,包括7大主題展區,110餘幅殿堂級佳作。
來到這裡,就像打開了上帝視角,駐足在這些用心血凝固的作品前,那顆猶豫不決游離的心也就沉了下來。
每一幅作品都有它自己的故事,美術館的手扶電梯就是將這些故事送到我們面前的通道,一層一層,由好奇到震撼,由好看到感動,引人深思。
02
與時間對話
這些攝影作品中住著衝破時間的靈魂,在無聲的訴說著他們的故事。
///
淺綠色眼眸的阿富汗少女 巴基斯坦史蒂夫·麥凱瑞 / 國家地理
在看完整個展覽後,心裡有一些東西驅使著我又折返了回來,重新站在了這幅《淺綠眼眸的阿富汗少女》前。
看著她的眸子,就像穿越了,你感受著她飽受戰爭的困難,感受著她在苦難中想要活下去的慾望。在這一瞬感慨生在這個和平、強大國家的幸運。
這張照片是攝影師史蒂夫·麥凱瑞拍攝的,也是這位少女人生中的第一張照片。
拍攝時她只有12歲,照片中她衣衫襤褸,頭髮蓬亂,但她那雙清澈、驚恐的綠眼眸揪住了全世界人的心,也讓全世界知道了戰爭中阿富汗的真實狀況。
///
2022年史蒂夫·麥凱瑞蒙生了要找到這位阿富汗少女的想法,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找到了她,也知道這位少女的名字——莎芭·古拉(Shabat Gula)。
已是3個孩子母親的她 巴基斯坦史蒂夫·麥凱瑞 / 國家地理
時隔17年,再次見面時,她已是3個孩子的媽媽了,她的裝束和容顏已變得大不相同,唯獨沒有變的是那雙有著攝人眼神的淺綠眼眸。
這組照片經《國家地理》刊登後,它的意義已經超越了照片本身的價值,它背後故事更是為阿富汗女性生活的改善做出了貢獻。
《國家地理》雜誌成立了「阿富汗女童基金」,再加上一些募捐,為這些失學的女童建起來了學校,幫助她們重新擁有獲取知識的機會,還為他們她建立了診所。
///
展覽中每個照片的故事都是那麼的令人動容。
採集燕窩的馬來族漁夫 皮皮島,泰國,1989年 埃里克·瓦利 / 國家地理
藍色光柱般的「翠鳥" 查理·漢密爾頓·詹姆斯 / 國家地理
為了飲水而來到奧卡萬戈三角洲的動物們 奧卡萬戈三角洲,波札那,1990年弗蘭斯·蘭延/ 國家地理
尼拉貢戈火山熔岩湖的勘探隊員 卡斯滕·彼得 / 國家地理
魚眼鏡頭中的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紅杉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加利福尼亞州,美國巴巴克·塔夫雷什 / 國家地理
那麼多故事還是要自己去看,去閱讀才能體會到攝影的魅力啊!
03
展覽亮點
這些殿堂級作品不僅有故事,更有首次設立的全景幅作品展區,讓我們會用廣闊的視角來沉浸式體會全景影像。
跳脫出常規的照片,細緻的去看每一個像素,從左到右,由點及面去感受自然宇宙的浩瀚廣袤。
04
關於攝影
在這個疫情時代,國家地理攝影展讓我們能領略到世界各處的風光,也讓我們知道了攝影師拍攝每一張照片的艱辛,忽然覺得我平時拍攝的東西是那麼的幼稚。
看見好看的就拿起相機,凹出各種造型,但是轉念一想,我們記錄的不就是生活中這些點點滴滴嗎,雖然平凡,但也是我們人生中雋永的一刻。
與攝影展中的巨作相比這些都是漫長時光中的點滴,只不過展覽的是宇宙的、是世界的、是有影響的點滴,而我們拍的只是個人一生的點滴。
那些在別人看來不知所云,自己看來卻感慨萬分的照片,正記錄著我們的人生,好好生活,珍惜每一天,如果可以,儘可能多的去記錄吧。
(特此聲明:圖片均為實景拍攝,如需轉載,請點擊「聯繫我們」,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