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晨夢夕拾,有溫度,有態度。點擊「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婚姻從來都不是一個女人嫁給一個男人這麼簡單,它不僅是兩個人的結合,也是兩個家庭的結合。
男人要和岳父岳母搞好關係,女人也要和婆家搞好關係,不過相比較而言,女人和婆家搞好關係的難度係數更大一些。
首先就是婆媳關係,岳母看女婿越看越喜歡,可婆婆總是把兒媳婦當成外人。
女人處理不好自己和婆家的關係,難免會波及到婚姻。
有些女人的做法是,合得來就正常來往,合不來就儘量少見面,雖然治標不治本,但也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不過大多數婆家都是通情達理的,也願意接納兒媳婦,可是有些女人卻總是「好心辦錯事」,自己為婆家付出了反而還被埋怨。
女人在處理和婆家的關係時要明白,這三種忙不能幫,幫了是找麻煩。
第一種:小姑子或者小叔子感情上的事少幫。
我有個朋友,結婚之前就喜歡幫別人介紹相親,結婚之後更是把這當成了工作,經常有她介紹成功的小夫妻上門感謝她,對此她非常的自豪。
她丈夫有個妹妹,也正好到了適合婚嫁的年齡,可心思用在了工作上,一直也沒男朋友,於是朋友就有了給她介紹相親的想法。
先是問了問婆婆和小姑子的意見,她們都覺得這事件好事,後來給小姑子介紹了幾次相親,其中有個男人小姑子和婆婆都覺得不錯,兩人性格上還算合得,認識沒多久來就在一起了。
但是沒過多久小姑子和這男人因為感情上的事分手了,小姑子也沒有怪她,可婆婆卻覺得,是她介紹的男人不夠好才導致兩人分手的,對她的態度也變差了。
感情上的事剪不斷理還亂,做父母的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哪怕是因為感情不和,也會認為是對方辜負了自己的孩子。
人們總是對外人寬容,對親人苛刻,給朋友介紹相親成與不成都能理解,可是在一些婆婆眼裡兒媳婦是一家人,你給介紹的相親你就要負責。
作為嫂子,小姑子或者小叔子工作上的忙或許可以幫,但是感情上的事還是儘量不要幫的好,因為你不能保證每一段感情都能攜手一生。
第二種:婆婆在批評子女的時候少幫。
小娜的丈夫有一個十幾歲的弟弟,雖然有些調皮但是嘴很甜,小娜對他也像是對自己的親弟弟一樣,經常給他買一些衣服和鞋子。
但是小娜有個不好的習慣,每次婆婆在批評小叔子的時候,小娜總喜歡幫著婆婆說他幾句。
小娜覺得這樣沒什麼不對的,自己家裡也有個弟弟,母親批評他的時候,自己也經常跟著一塊批評,反正是出於對他好。
但是小娜的婆婆不這麼想,母親批評自己的孩子,批評的再狠,心裡也知道那是出於愛他,兒媳婦畢竟不是兒子的親姐姐,每次小娜批評小叔子的話,婆婆都會記在心裡,久而久之兩人的關係也就越來越差了。
不要說是婆婆在批評小叔子時,女人不應該幫忙,就算是婆婆在批評自己的丈夫,女人也不要幫著一塊批評。
婚後兒媳婦和丈夫發生矛盾,很多婆婆的做法是教訓兒子,安慰兒媳婦。不是婆婆覺得兒子做錯了,而是要平息矛盾,女人這個時候聽著就可以了,不要附和婆婆說的話。
第三種:婆家關於錢的事少幫忙。
作為兒媳婦幫助丈夫贍養老人、孝順老人是應該的,但是沒有義務貼補丈夫兄弟姐妹的生活。
小惠是個熱心腸的女人,平時誰家有事她都願意幫一幫。她的丈夫有個弟弟,進入社會三四年連一份穩定的工作都沒有,以前缺錢就找父母或者哥哥要,後來發現小惠臉皮薄,能要的到錢,於是只要一缺錢就找她要。
每次小惠也是儘量能幫則幫,至少不會讓他空著手回去,可是沒想到有一天丈夫的弟弟會讓她和丈夫幫忙出婚房的首付。
平時小錢也就算了,大錢小惠自然是不願意出的,而且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這也不算是自己的責任,於是就拒絕了他,之後每次見面他對小惠都是一副「你欠我錢」的樣子。
俗話說得好親兄弟明算帳,不是不講情面,而是有些人你幫他越多,他越覺得理所當然,這樣的人就像填不滿的窟窿一樣,你幫他一次他還想著下一次。
女人在結婚的時候要做好心態上的轉變,結婚後你不僅是父母的女兒,還會是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親,婆家的兒媳婦。
扮演的角色多了,需要處理的人際關係也就多了。
面對父母你是孩子,他們會最大限度的包容你,面對婆家你是兒媳婦,要用更成熟的方式和他們來往。
除了要付出真心,還要明白什麼事不能做什麼話不能說,拿捏好分寸才能相處的更好。
今日話題:你有沒有遇到過,因為幫忙而惹麻煩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