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裡沒有輟學的,也沒有早婚早育的,也沒有矛盾糾紛。」近日,記者走進望謨縣桑郎鎮述里村,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縣公安局黨委委員、政工室主任韋剛一邊統計村民庭院硬化情況,一邊自豪地說起村民如今喜氣洋洋的新生活。
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2018年,述里村脫貧出列。但,由5名公安民警、3名鎮幹部組成的8名下沉幹部的駐村幫扶工作毫不鬆懈,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此外,還有5名衛生院醫生會輪值到村衛生室開展診療服務工作。
搬遷不「搬」親
述里村原有164戶714人,部分深山群生活山高路險、脫貧無門。易地扶貧搬遷硬仗打響以來,有25戶貧困群眾搬遷至望謨縣平朗、高車新市民居住區,35戶搬遷至義龍新區馬別新市民居住區。
搬離駐地,幫扶力量的關心卻不能斷。記者到訪前日,駐村第一書記姚錦就和村支書蒙品頌、村主任蒙品川一起去搬遷安置點回訪搬遷群眾生活、就業及子女上學情況去了,隔天晚上才能回來。
此外,今年述里村外出務工的青壯年達331人,走出大山的深山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產業是根本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固本之策,是脫貧摘帽鞏固提升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來,駐村幫扶工作隊和鎮、村兩級幹部們廣泛宣傳、積極上門動員,爭取到78戶農戶群眾支持成立了芒果種植合作社,群眾以土地入股,發展了金黃芒種植320畝。
「金黃芒項目前期投入還是八合村的主任黃榮海墊付20多萬元搞起來的。」韋剛說,為了鄉親們脫貧致富,鄰村的幹部也都鼎立幫忙。「我們預計還要增種200畝,實現全村全覆蓋。」
春風裡農時正忙。韋剛來到芒果種植基地,看著村民盧家傳正在地里翻土、鋤草和整理芒果樹苗。「這個階段,你記得要把樹枝裁剪到一米二左右哦,這樣讓它根部營養吸收得更紮實一些,過兩天要搞農技培訓,你記得一定要到場學習!」為使群眾不因技術問題蒙受損失,駐村幹部經常上門指導。
待秋風送來豐年,芒果收成之後,收益將按「1:4:5」的利益聯結模式分成:10%歸集體資金用於壯大村集體經濟,40%歸合作社作可持續發展資金支撐,50%則是返還給農戶的紅利,實現人人有增收。
教育是重點
扶貧先扶智,鞏固脫貧成效,教育也是重點。村裡的169名在校生,義務教育階段學生116人、高中生10人,中職、高職學生18人,大學本科生6人,全部都享受了教育補助。其中,寄宿生補助小學是每人每年1000元、中學是每人每年1250元,中職、高職每人每年1900元,大專和本科按現行政策分別是每人每年4500元和4830元。
為保證不落一人,駐村民警、幹部都會將政策向自己包保網格內的群眾宣傳到位,動員他們到孩子所在學校申請,大山子女求學路不再難。
走訪幫扶忙
剛吃過午飯,駐村幹部岑英雄就到自己的包保戶,述里村二組的盧小歪家進行走訪,向其宣傳脫貧政策,了解家中二女學習情況,牲畜養殖現狀。另一邊,韋剛的走訪也在進行。盧安盲夫妻倆出去務工一個月,近日因家中親人過世臨時回來。由於盧安盲之前諮詢過貸款的事,韋剛就趕緊來為他們詳細介紹了「特惠貸」的辦理和用途,並提醒他們關注孩子的教育補助。
「我們要保證每周對幫扶戶至少進行一次走訪,密切關注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岑英雄說。此外,村裡的「廁所革命」已經到了施工階段,駐村幹部隔三差五就要上門去檢查一下施工進度。
忙完一天的工作,快要到做晚飯的點兒,韋剛打算去村民家中買點菜。「我們下沉駐村的幹部,每人每天有50塊的生活補助,每月能核20天的生活補助,柴米油鹽都就地採買,也算『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我們還打算在村裡找個人幫忙煮飯,一個月給人家開1500塊工錢,把錢都用到幫扶上。」韋剛打著的「盤算」,也是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全體幹部的「算盤」。這個「算盤」里,滿滿地算著群眾的致富帳。
來源:天眼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