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頂流,是一隻叫和花的熊貓

2023-03-17     毒眸

原標題:3月頂流,是一隻叫和花的熊貓

最近經常霸占各平台熱搜的,不是哪個當紅明星,而是一隻叫「和花」的熊貓。

和花受到關注的原因,和它的「特殊」有關。它出身於「名門世家」,母親是「成功」,有名的「潔癖公主」,父親則是2006年出生於美國的「美蘭」,花花的哥哥「功仔」還是電影《功夫熊貓》的原型。

花花的「先天缺陷」,也成為大家憐愛它的原因。由於天生右後腿腳掌外翻,它是基地里唯一一隻不擅長爬樹的熊貓。同樣地,生長速度過慢的花花,直到現在還和比自己小的熊貓們一起生活在幼年園。因為性格過於溫順,行動也有些緩慢,還經常被同伴搶食。

前去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觀看和花的人越來越多,就連保安大叔都忍不住發問:「這麼多熊貓,你們就看這一隻嗎?」和花的視頻直拍數量陡增,在各社交平台上被瘋狂轉發,還擁有了自己的超話,有超過50萬的「護花使者」。

突然走紅的不止和花,微博「萌寵」超話的排行榜已經被熊貓包攬,旅美大熊貓丫丫的消息牽掛著大家的心,北京動物園的萌蘭、遠在韓國的福寶、和花的弟弟和葉等熊貓也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粉絲。

時間回到去年年初,當時的頂流是冰墩墩——也是一隻熊貓。

從最早的「和平使者」,到如今的「全網頂流」,熊貓對於我們一直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或許現在需要討論的問題是,當有一張國際聞名的文化符號擺在我們面前時,應當如何將它當作一個IP,進行更成熟的開發和運營?

沒人不愛大熊貓

熊貓聲名遠揚海外,幾乎每個接到大熊貓的國家,都會掀起一陣「熊貓狂歡」。

1972年4月,大熊貓玲玲和興興乘坐專機抵達華盛頓時,有超過8000人冒著大雨前來迎接。抵達美國一個月就有超過100萬的參觀者,1972年還因此被美國民眾成為「熊貓年」。

大熊貓「興興」 圖源:新華社記者劉宇

2019年6月,來到俄羅斯的兩隻熊貓如意和丁丁也受到了當地人民熱情的歡迎,俄羅斯莫斯科動物園上周還舉辦了手工製作大熊貓服裝比賽,獲勝的前五名有機會免費參觀動物園。

2020年7月,旅韓大熊貓園欣和華妮的孩子福寶在韓國出生,作為韓國出生的第一隻熊貓幼崽,福寶也受到了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全韓國民眾的熱愛,飼養員還專門學習中文來和福寶溝通。福寶在韓國的生活目前也通過社交媒體在國內傳播,大有成為「網紅熊貓」之勢。

參觀大熊貓的荷蘭人

上個月回國的熊貓香香,更是日本民眾的心頭好,它是日本上野動物園第一隻自然繁殖並順利成長的熊貓,名字是動物園向公眾徵集而來的,從32萬個候選名字當中選出。

香香的誕生幾乎引發了全日本的轟動。時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說,「這是讓整個日本感到高興的新聞」。和現在人山人海的成都大熊貓養殖基地不同,上野動物園為了控制參觀香香的遊客數量,啟用了抽籤制度,每個人有1/45的幾率中籤,而且需要排隊觀看,一次只能看幾分鐘。

香香還擁有自己的「專屬攝影師」,是一位叫高氏貴博的小哥。根據新華社的報道,高氏貴博連續11年為香香拍攝照片,幾乎每天都去,共計拍攝了超過10萬張。雖然每次都需要排很長的隊伍,等待很久才能看到香香,但「只要能看上一眼大熊貓,我就覺得幸福」。他還將自己拍攝的照片做成書籍、影集和明信片初版,稿酬大部分都捐贈給了相關基金。

圖源:iPanda熊貓頻道

而在國內,熊貓作為國寶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最近跟隨這一批「熊貓潮流」,又走紅了panda48,無論是走路神似「高啟強」的雲南熊貓毛竹,還是和花同父異母的哥哥、現居北京動物園的萌蘭,以及被稱為「韓國小公主」的福寶,每一隻都有自己的可愛之處,「能認出每隻熊貓」也因此成為熊貓粉們最愛玩的遊戲之一。

小時候的福寶

小王是一名熊貓愛好者,早在2017年就開始以觀看熊貓直播作為自己的日常娛樂活動。當時「女明星」和花還沒有出生,她最愛看的是萌蘭,還有奇一,「它的頭上有一根天線,」小王邊說邊比划著。現在,她也成為了「護花使者」的一員,手機和電腦壁紙都是和花的照片。

和花主題的北京一卡通

最近很多人開始關注大熊貓,是因為丫丫和樂樂,以及由抖音大數據算法而創造的「熊貓園」。云云回憶道,她先是在抖音上關注到了丫丫在美國的遭遇,隨之推送到她首頁的,就是剛從日本回來的香香和遠在韓國的福寶,最後一站則是這一代的頂流「和花和它的朋友們」。

「可愛」不是大熊貓走紅的唯一理由。有不少粉絲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熊貓能帶給人治癒的力量。

從去年到今年,幾乎所有人都經歷了漫長的居家時間,「我居家辦公的時候,每天就看著和花,感覺它整個人都很平和,每天睡十幾個小時,醒來吃吃喝喝,偶爾溜達一下,然後接著睡覺,」小王說,「下輩子希望自己也是一隻熊貓。」

熊貓的IP淺開發

幾乎每一隻送出國門的熊貓,都為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

效益最顯著的就是日本的熊貓,前陣子歸國的熊貓香香在日本誕生後三年半內,就為日本帶來了539億日元(約27.6億元人民幣)的收益,當中包括門票收入和遊客消費等等,比最初預估的收益高出近一倍。

基於香香的成功,2021年6月旅日熊貓誕下雙胞胎後,關西大學名譽教授宮本勝浩也對它們帶來的經濟效益進行了估算,預計一年內將產生超過308億日元的收入。

熊貓圓仔和歡歡到達法國之後,也有效地拉動了當地經濟。根據騰訊財經報道,兩隻熊貓到達當年,博瓦爾動物園遊客人數就增長了60%,超過100萬人次。毛絨玩具周邊、熊貓主題的房產開發等也為當地帶來了不錯的收益。

雖然熊貓的經濟價值在海外已經屢次得到證明,但作為熊貓的故鄉,國內在針對熊貓IP的開發上仍然處於「初級階段」。

官方的大部分開發,停留在大會吉祥物的方式。從1990年亞運會的盼盼,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福娃晶晶,再到去年爆火的冰墩墩,熊貓一直是吉祥物的固定元素。

吉祥物:盼盼 晶晶 冰墩墩

至於企業對熊貓IP的開發,則需要藉助認養的流程。成都、陝西等多個大熊貓繁育基地都面向社會開放了認養,目的是為了增加養育熊貓的經濟實力。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官網也提到,「保護和拯救大熊貓的確是我們人類一項任重道遠的事業,必須有各方面大力的參與和資助。」

個人方面,包括成龍、郭台銘、王思聰等在內的多位藝人及社會名人都擁有某隻大熊貓的終身認養權。企業認養熊貓,與個人的偏慈善行為相比,則更像是一種互惠互利的合作。

和花和他的弟弟和葉在剛出生一個多月後,就被廣東思寶不鏽鋼製品有限公司認養,認養名為思寶和盼奧,寓意「思念國寶」和「期盼奧運」。目前,思寶公司已經製作了一系列和花的周邊產品,包括保溫杯、檯曆等,和花還因此被稱為「不鏽鋼小公主」。

另外,好麗友、野獸派、四川航空等企業也都認養了大熊貓。野獸派認養了熊貓噗噗之後,就開發了熊貓香氛、護手霜、香薰機等一系列產品,好麗友和奧利奧也都圍繞自己認養的熊貓,推出了「熊貓系列」。這些都是熊貓所帶來收益的常規玩法。

在線下收入的方面,國內對熊貓的開發也不是很完全。這裡可以參考的例子是熊本熊,熊本熊雖然是原創設計的虛擬形象,但當地圍繞其進行了一系列IP運營的手段,比如開設專門的Twitter和Facebook帳號,用於發布行程和日常照片。

熊本熊有專門的運營團隊,會為其量身打造營銷話題。2013年熊本熊丟失了自己兩頰的「腮紅」,縣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在各地張貼尋找腮紅的啟事,熊本熊也在東京搜索,最終在熊本縣內的番茄田和草莓田中找到。

熊本熊的腮紅本就是熊本縣「火之國」古稱的體現,這次事件也體現了熊本縣美味的紅色食物「好吃到連腮紅都會掉下來」,有日本媒體認為這次策劃達成了6億日元的廣告營銷效果。

毒眸也就線下開發熊貓IP的話題,參考了一些粉絲的意見。目前大部分熊貓粉絲的線下聚集地還是熊貓養殖基地和動物園,人流量已經到了過載的程度。大家普遍認為,如果能有一個以熊貓為核心概念的遊樂場,配備基礎的遊樂場設施和周邊商店,可能會有很好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對熊貓IP的開發,背後指向的不僅僅是可能帶來的經濟收益,還有不可忽視的文化影響力。

目前較為成功的熊貓IP文化內容,還要追溯到《功夫熊貓》系列的三部影片。環球影城在北京落成後,也將功夫熊貓園區看作是最具差異化的中國內容,還在環球影城的配套酒店內開設了同主題的套房。

北京環球影城《功夫熊貓》主題套房

不過效果並不好,在中國遊客的眼裡,套房裡的紅燈籠紅牆有些「陰間」,更像是朝著「西方對中國文化的刻板印象」狂奔而去。相比之下,反而是「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園區排起長龍,周邊被搶售一空。

就影響力來講,功夫熊貓也遠遠不夠。一方面,IP本身的數量較少,且世界觀構架也不夠立體,所以衍生開發的難度較大;另一方面,海外開發的中國元素IP,效果也遠不如當年好。

中國觀眾越來越不願被定義和審視,而是以更嚴格的眼光去審視西方那些主打中國元素的作品,比如迪士尼的真人版《花木蘭》就並未在國內收穫高口碑。

網友在毒眸往期文章下方的評論

新晉頂流的下一步

國內針對熊貓的開發思路,除了前文所提到的外交使者和吉祥物常客之外,仍然是較為傳統的模式,如今熊貓們開始在網際網路上擁有超高的熱度時,或許是時候考慮將熊貓作為IP進行更深度的開發了。

以泡泡瑪特為代表的盲盒經濟走紅,以及星黛露、玲娜貝兒等迪士尼IP的成功,證明了形象IP即便不依靠文娛內容,也有充分的開發空間。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就曾經回應過關於「沒有故事」的質疑,他把這視為潮玩的一種魅力,就像100個人心中有100個哈姆雷特一樣,「它把自己的靈魂掏空,你可以把你的靈魂裝進去」。

這是IP開發的另一種思路,最早證明這個路徑成功性的是三麗鷗。與迪士尼、漫威等通過故事來讓受眾認知和記住某個形象的路徑不同,三麗鷗的模式是先建立形象,再通過人設等附加內容使其更豐滿,並且通過授權商品來進入大眾生活。

三麗鷗家族

去年冰墩墩的短暫爆紅,也意味著這是一條可以持續的道路。網友對冰墩墩的喜愛能在短期內迅速地轉化成消費熱情,王府井的旗艦店門口排起長隊,線上奧林匹克旗艦店的冰墩墩也迅速售罄。

這種變化,很大程度上源於現在社交媒體的傳播方式。一方面,直播彌合了物理上的距離,過去需要親臨動物園才能看到的大熊貓,如今可以通過直播,全天候、全方位地將畫面共享給世界各個角落的大熊貓愛好者。

另一方面,抖音、微博、小紅書等擁有強傳播屬性的社交媒體,既能幫助熊貓粉絲們找到同好,還具備為熊貓造梗的能力,而這些梗會反過來助推其進一步出圈。和花剝筍、「果賴」的四川話梗、「每日一蹦躂」等都是和花走紅之路上的重要片段。

粉絲消費心態和偶像文化的蔓延,也是伴隨著社交媒體而誕生的變化之一,這在如今熊貓走紅的路徑中能夠被充分感受到。

這些可愛的大熊貓不僅頻繁登上熱搜,還有圍繞其建立的一整套完整的「追星體系」。和花的超話置頂貼就寫明了「超話公約」,禁止熊身攻擊、拒絕引戰拉踩等等,也有粉絲為新加入的熊貓愛好者科普遊園路線和注意事項,比如不得大聲喊叫、不要投喂任何食物等。

購買周邊也是熊貓粉們表達自身喜愛和支持的重要舉措。在淘寶上,和花周邊的銷量增長了906%,一隻仿真熊貓玩偶售價為1649元,購買人數超過一千人。

和花的「頂流之路」還在繼續,關注熊貓的人越來越多,它的視頻也愈加頻繁地出現在社交平台的熱門討論話題當中。希望「和花們」的網際網路爆紅之路只是個開始,作為中國名片的熊貓,能在IP開發方向上有更進一步的突破,更好地承載粉絲們無處安放的愛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3ff942aeac7f1942c79fa3c75d22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