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辭職回家鄉混得一地雞毛,過來人哭訴:早看懂5張圖就好了

2022-07-15     職場火鍋

原標題:從北京辭職回家鄉混得一地雞毛,過來人哭訴:早看懂5張圖就好了

我在職業生涯中差點做了一件「蠢事」!幸好遇到了好領導,及時「拯救」了我。另外2位跟我一起奮鬥的同事從央企辭職後,混得一地雞毛,酒後痛哭吐真言:我們悔不該從央企辭職,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N年前,我曾經有一段「去私企幫助工作、差點從國企辭職」的經歷(在上一個回答中寫過),然後,又有一段「去北京央企借調、差點逃離」的經歷。

N年前,我和2位同事被借調到上級單位的在京單位。當時,這個單位剛組建,從京外的基層單位借調了不少人。我所在的國企一共去了3個人,我們到了這家在京央企單位,「天然」地被當作「免費勞動力」,每天加班加點,偶爾還要通宵達旦,真是苦不堪言,每天上班就像「上墳」。

我們在北京工作,因為屬於「借調」性質,不是正式員工,工資待遇還是拿著京外原單位的標準。當時,我們的工資不到5000元,而北京單位的正式員工的月薪大約2萬元。心理上是非常不平衡的。

新單位剛組建,一個人要干兩個人的活兒,工作特別忙、特別累、特別苦。因為我們外地來的借調人員,內心深處是「想留下並解決北京戶口的」,所以,正式員工吃准了我們的「心態」,髒活累活,都讓我們借調人員做,把我們累得半死。工資只有正式工的四分之一,福利待遇,更是眼巴巴看著,沒有我們的份兒。

借調了大半年,那2位一起來的同事在基層有家有口的,看不到「正式調動」的希望,又掙不到錢,還倒貼「通勤」的路費,終於「熬不住」了,跑回基層單位去了。

其實,我也想逃離北京,回到原來的國企單位。我把「想回去」的想法告訴了我的直屬領導。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第二次遇到了好領導(第一次遇到的好領導是原國企單位的分管領導,可以看看我的上一篇回答)。

他語重心長地說:你想讓你的家庭一輩子在那個偏遠地區嗎?你如果回到基層單位,恐怕再也沒有機會到工作來工作了,你就再也沒有遷徙到一線城市的機會了。你的孩子,就在那個小地方上學,將來能考上本科就是大吉大利了,然後,你的孩子還願意在小地方就業嗎?如果孩子想去北京發展,他在北京有根基嗎?你在小地方買了房子,充其量價值幾十萬。你將來留給後人的總資產,撐破天就值一兩百萬元。如果你在北京紮根了,買了房子,可能價值千萬,你留給後人的資產才能有一個數量級的躍升!你的後人也可以享受到北京這類一線城市的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你的孩子享受北京的教育資源,輕鬆考上名校,改變了孩子的人生軌跡。你現在這樣奮鬥,難道只是為了讓自己吃苦嗎?你就是「創一代」,是為了改變家族命運在吃苦!

醍醐灌頂!

我咬著牙「硬挺」過來了。光陰似箭,一晃十年!

那2位同事回到原單位後,後來發展得也不錯,都混上了「小隊長」職級,年薪達到了七八萬元。他們買房買車,小日子過得也挺安逸的。我開始以為他們也算安居樂業了。前不久,他們跟我喝酒,沒想到他們一點也不開心,借酒解愁愁更愁,居然失聲痛哭:他們在小地方生活,那家傳統國企經營困難,提職加薪都看不到希望。小城市呈現出一片衰敗的跡象,原來的職工醫院已經快倒閉了,他們看病都要跑到城裡的民營醫院。當年50萬買的房子,已經跌到了35萬元。孩子學習成績一般,但也都表示將來是不會回家鄉找工作的。他們的腸子都悔青了,可惜的是當時沒有堅持住,現在回到家鄉,混得非常不如意。但是,辭職回家是一條「單行線」,再也沒有「回頭路」了。

所以,題主的境遇,這是「黎明前的黑暗」,一定要堅持住,曙光即將躍出地平線。

再看看,和我一樣堅持留下來的同事。他們都是從小地方的基層單位借調到北京工作的。十年過去了,因為新單位的迅猛發展,我們都慢慢排隊解決了北京戶口,薪酬收入逐步增長,陸續都買了房子,老婆孩子團聚了。年齡大的同事,讓孩子到北京讀書,基本都考上了比較好的大學,在北京找工作也占盡北京戶口的優勢。房子基本都能升值到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與小地方的原同事相比,人生已經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題主描述的「天天加班、最晚到凌晨、每天心情都很壓抑」等情況,應該是暫時性的,在一線城市的央企是不可能成為常態的。如果你辭職回到家鄉,也只能找民企私企的工作,也可能考編上岸,但是,總體來說,不如留在一線城市的央企發展好。主要有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第一,一線城市的央企是當下最好的職業選擇之一。

根據這幾年的畢業生就業意願指數:央企>地方國企>優質民企>優質外企>普通民企和外企>家鄉民企和私企。就業意願指數第一位的是央企。辭職後悔率指數第一位的也是央企。

根據《2022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數據報告》:從2022年應屆生首選企業類型來看,央企、國企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占比為44.4%。央企、國企正在擴大校園招聘編制的規模,2022年有32%的央企、國企選擇增加應屆生編制,規模大於2021年。

第二,一線城市是應屆生就業的首選城市。

根據應屆生求職城市分布看,一線城市依然牢牢占據「頭部」區域。應屆生都願意去大城市發展,這是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結果。大城市的教育、醫療、文化、交通、就業等資源豐富,誰不想讓家人過上更美好的日子呢?你已經在一線城市央企工作了,怎麼還反其道而為之呢?

第三,央企的薪酬水平非常具有競爭力。

有人說,國企、央企就是「低薪」的「代名詞」,肯定不如民企、私企的工資高。這個認知,大錯特錯。根據國家統計數據表明,2021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06837元,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2884元。國企的社平工資幾乎是私企的1.7倍。

第四,一線城市的平均薪酬遠遠高於家鄉小城市。

2022年一季度《中國企業招聘薪酬報告》:全國38個核心城市平均薪酬為10014元/月。其中,北京(13369元/月)、上海(13245元/月)、深圳(12592元/月)和杭州(11388元/月)四地的月薪仍然處於領先地位。一線城市的平均薪酬可能是家鄉小城市的2倍至5倍。

第五,央企的其他優勢。

(1)綜合收入性價比。假設你入職央企的起薪為到手10萬元(以10萬為基數),我們來換算一下你的綜合收益到底是多少。到手10萬元,稅前13-14萬元。24%的住房公積金+4%的企業年金=5萬元左右。13%的福利費+2.5%的工團經費+2%的教育培訓費+1%的防暑降溫費+1%的勞保經費+1%的困難救助基金+1%的書報文體經費+3%的通訊交通補貼+2%的午餐費,等等。央企在財務帳面上,要為你付出25萬—30萬的人工成本,這些都會轉化為你的「實惠」收入。試想一下,你回到家鄉私企工作,能拿到央企的收入水平嗎?

(2)職業安全感。央企員工在屬性和本質上,仍然屬於「體制內」,職業穩定性和安全性與公務員、事業編制幾乎是一樣的。只要你不主動辭職、不犯嚴重錯誤,基本都能做到退休。即使個別國企經營情況不好,也不會像二十年前那樣下崗了,企業會通過重組合併等形式,妥善安置員工。央企里是沒有「中年危機」和「職業焦慮」的,工資只增不減,年齡越大,工作越清閒,工資越高。與之相反的是私企:中小企業2年存活率已經下降至20%,2年後倒閉的企業在八成左右。私企員工的平均跳槽次數是7次,普遍存在「35歲淘汰」和「中年危機」等現象,年齡越大,職業安全感越低。

(3)職業周期長。在央企工作,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從事一輩子,比如,有些人干一個職業能幹三四十年。私企員工首次職業周期平均不足7個月,職業生涯里至少跳槽7次,加上被失業、被辭退、被裁員等因素,職業周期都比較短。其實,就算你鑽研一項業務都沒有條件。

(4)保障性高。央企講究人文關懷,建立了完善了保障體系。比如,建立了補充醫療保險體系,大病報銷率高達95%以上;各級組織還會去慰問;給予困難救助2萬-10萬元;萬一失去勞動能力,企業也會養你一輩子,而不像私企把你「抬出」辦公大樓。家庭困難,單位也會解決配偶求職、孩子上學及就業等問題。只要進入央企,基本上就等於進入了「保險箱」,一般沒有困難家庭的。如果有困難家庭,這個單位的「年度考核」就是被「一票否決」的。

(5)長尾效應好。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誰笑到最後才是真正的贏家。在私企,精英人才可能也就風光幾年,拿高薪也就幾年,職業的半衰期非常短,年齡越大,職業衰落越明顯。所以,可能短期拿到高薪,但是從長尾效應看,30年至40年的職業周期里,總收入跑不贏央企員工的。如果再算上退休後(60歲至90歲)的30年,養老金的長尾效應更加明顯。假設兩位企業中層,央企的中層養老金1.5萬元,私企的中層養老金0.5萬元,30年的長尾累計差距就是(1.5萬-0.5萬)*12個月*30年=360萬元。

(6)發展平台高。央企的規模都是巨型的,有的還是全球化的大型國際集團公司。央企內部都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技術、技能」三支人才成長通道體系,讓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操作技能人員都能沿著各自的「賽道」跑出成果!在央企奮鬥十年八年,管理人員能晉升到企業中層,技術人才能晉升到專家,操作工人能晉升到高級技師,薪酬、福利、待遇和社會地位都是比較高的。這一點,即使在知名的網際網路公司也是難以超越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3613017d57b6eb049a072c06e805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