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位費超李佳琦、薇婭,竟是虛擬人?明星社死,大品牌很受傷,移情虛擬偶像

2022-06-14     快推正能量

原標題:坑位費超李佳琦、薇婭,竟是虛擬人?明星社死,大品牌很受傷,移情虛擬偶像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徐美娟

從頂流偶像吳亦凡到著名音樂家李雲迪,再到華語樂壇天王王力宏,剛剛過去的2021年,明星「翻車」的消息未曾斷過,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品牌解約事件,和明星影視作品遭遇禁播、刪減、打碼。

當各類爆炸性的明星負面新聞充斥市場時,虛擬偶像賽道逐漸熱鬧起來。品牌或是陸續簽約虛擬偶像做代言人,或是推出品牌自創虛擬形象代言人,漸成風尚。

此外,虛擬偶像的商業變現能力也不容小覷。艾媒諮詢《2021中國虛擬偶像行業發展及網民調查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核心產業規模為34.6億元,同比增長70.3%,預計2021年將達到62.2億元。

那麼,虛擬偶像是否也做好了接棒真人明星影視作品的準備?

「近幾年一些虛擬人物所拍攝的電影,票房還是非常之高的,但讓虛擬人物在影視作品領域完全替代明星是不可能的,只能是部分替代。」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但是,虛擬偶像在衍生品、形象代言、演唱會、直播電商等領域,基本上已經可以做到9成以上的替代。」

明星「塌房」,虛擬偶像成品牌新寵

2021年12月28日,隨著王力宏被曝出婚內行為不端,汽車品牌英菲尼迪宣布與王力宏解除合作,而這距離王力宏成為其代言人只相隔了35小時。

放眼2021年,品牌因明星人設崩塌而宣布與其解約似乎已成為常事。從鄭爽、吳亦凡、李雲迪到王力宏,隨著眾多明星相繼出現道德問題,這些明星代言的品牌也受到極大影響。

以鄭爽事件為例,突如其來的代言人風波直接讓Prada股價下跌1.7%。

面對高昂的代言費用和明星的不可控風險,越來越多品牌將目光投向虛擬人物。2021年8月,國民品牌100年潤發官宣虛擬偶像「翎Ling」為代言人。作為次世文化2020年打造推出的國潮虛擬人,「翎Ling」 已經與特斯拉、奈雪的茶、Keep等品牌達成了深度合作。

除了簽約虛擬人物成為品牌代言人,大量品牌也開始推出自己獨創的虛擬人物形象。以讀書郎為例,在與王力宏解約之後,不到5小時,迅速官宣了全新代言人AI小郎。而在此之前,國產彩妝品牌花西子推出虛擬形象「花西子」, 歐萊雅推出中國虛擬偶像「歐爺」和「萊姐」, 麥當勞推出虛擬形象「開心姐姐」等。

「虛擬明星可以避免塌房風險。」張毅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並且,虛擬偶像更能吸引以90後、00後為主導的消費群體。」

此外,虛擬偶像的商業變現能力也不容小覷。以國外虛擬網紅Lil Miquela為例,在Instagram上擁有300多萬粉絲,先後為Chanel、Supreme、Calvin Klein等國際品牌拍過廣告,曾與特朗普、Rihanna一同入選《時代》年度「網絡最具影響力人士」的榜單。據媒體報道,在2019年,Lil Miquela的收入約有7600萬元。

而誕生於2012年的洛天依, 2020年5月1日,亮相淘寶直播間,直播在線觀看人數一度高達270萬,近200萬人打賞互動。有傳言,作為國內最早盈利的虛擬偶像,洛天依淘寶直播坑位費(即單個商品上架費)高達90萬元,比傳聞中李佳琦、薇婭等頭部主播還要高。

據《2021中國虛擬偶像消費市場調研報告》顯示,有62.31%的消費者有可能為虛擬偶像代言的產品買單,還有9.78%的消費者選擇肯定會買單,這都顯示出了虛擬偶像產業極大的前景。

「2022年,我們會看到更多的知名品牌大量使用虛擬偶像,甚至培育自己的虛擬偶像,虛擬偶像這個產業勢必會給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增量價值。」張毅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艾媒諮詢《2021中國虛擬偶像行業發展及網民調查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核心產業規模為34.6億元,同比增長70.3%,預計2021年將達到62.2億元;而隨著商業價值被不斷發掘,越來越多產業與虛擬偶像聯繫在一起,虛擬偶像帶動產業規模預計2021年為1074.9億元。

虛擬偶像或難完全代替真人明星

明星「翻車」後,品牌可以取消合作,而影視作品就沒有那麼好運了,其背後的投資方一般都損失慘重。

以《青簪行》為例,該劇由吳亦凡擔任男主角,投資方包括新麗傳媒、企鵝影視、鳳凰聯動影業,立項之初就被認定為騰訊視頻的S級項目,總投資為3-4億元。吳亦凡出事後,網上有不少補拍傳言,但迄今為止都未見行動,作品還能否上映也成了未知數。

「補拍的前提是要先預估這個作品未來的收益是否會好。以電影《捉妖記2》為例,因為它預估票房是有機會到20億的,所以它決定花幾千萬甚至上億去做補救,但如果預估票房只有2億,那就只能認賠了。」《郊區的鳥》監製黃茂昌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捉妖記2》票房22.37億元,與《捉妖記》24.41億元票房不相上下。

而在此之前,投資方耗資5億元的唐德影視 《贏天下》,受高雲翔和范冰冰的影響被徹底禁播。

上文提到,受明星「塌房」事件影響,不少品牌開始讓虛擬人物做代言人,那麼,影視作品也能效仿嗎?觀眾能接受嗎?

「坦率講,觀眾並不是不能接受,但是完全接受不太可能。」張毅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近幾年一些虛擬人物所拍攝的電影,票房還是非常之高的,但讓虛擬人物在這一塊完全替代明星顯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部分替代。」

當前,虛擬人物被更廣泛地應用在綜藝節目中。例如,近期湖南衛視開播的《你好星期六》啟用虛擬主持人小漾,剛剛過去的江蘇衛視2022跨年演唱會上,虛擬偶像洛天依與硬糖少女303同台演出,歌手周深也與通過虛擬技術呈現的鄧麗君合唱了《大魚》等歌曲。

而在電視劇、電影方面,虛擬人物仍難以完全「施展」。「虛擬人物出現的時空,必定是奇幻或者科幻類型,它沒辦法參與現實主義的片子,這就給虛擬人物參與影視作品帶來了題材上的局限性。」擁有四年半電影宣傳從業經驗的小蔡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此外,小蔡認為,現在虛擬人物無法取代真人明星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他們缺少相應的人生故事,「真人明星之所以受人喜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他的真實經歷。再者,我喜歡的動漫人物,也是由故事搭建出來的。」

而這也體現在虛擬偶像與真人明星的粉絲互動上。以花西子的同名虛擬代言人為例,雖然曾一度在網際網路上引發熱議話題,但品牌與其相關的微博互動卻非常少,每一條點贊評論都不足1000,對比代言人杜鵑、鞠婧禕,差距巨大。

不過,藝人翻車也罷,虛擬偶像火熱也好,這都意味著明星市場「流量至上」的時代即將過去。

「社會對於藝人職業的專業性、職業道德,要求會越來越高。而明星塌房事件的接連發生,說明流量明星肆意妄為、違法違規、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不能再得到社會群眾的擁戴和喜歡。」張毅認為,未來大家對文娛市場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

「藝人必須要努力,他不能只仰賴流量。流量是很空虛的,來得快也去得快。」黃茂昌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我希望藝人有自己的彈性,多學習多嘗試,多做不同類型的演出,而不是只做同一種事情。」

(文中小蔡為化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2b066a510e900687cad394f376ca706.html